更新時間:2024-02-28 14:06:35作者:佚名
1938 年 4 月 28 日
你想讓我說幾句話。 但我對藝術問題不熟悉,所以只能提供一些粗淺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1、我們對藝術應該抱有怎樣的看法?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過去曾有過激烈爭論。
你可能知道,徐志摩先生曾說過:“詩當如深谷銀針聲”。 不知道深谷中銀針的聲音如何。 但我知道他是一個藝術至上主義者。 當時像他這樣主張的人很多,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
另一方面是以魯迅先生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美術理論家。 他們關于藝術理論的爭論由來已久,現在無法詳細討論。 藝術至上是一種藝術唯心主義,這是錯誤的。 但現在我們也需要藝術界的統一戰線,共同抗日。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無論是現實主義者、浪漫主義者、共產主義者還是其他什么人魯迅藝術學院,大家都應該團結起來抗日。
當然,對于我們來說,藝術的政治獨立還是必要的,藝術的政治立場是不能放棄的。 我們藝術學校必須有自己的政治立場。
我們是藝術理論上的馬克思主義者,而不是藝術至上主義者。 我們提倡藝術的現實主義,但這并不是那種一味模仿自然、記賬的“現實主義”,因為藝術不可能是自然的簡單再現。 至于藝術上的浪漫主義,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 它有多種情況,有積極的、革命的浪漫主義,也有消極的、復古的浪漫主義。
有些人常常從字面上理解浪漫主義,認為浪漫主義是浪漫兄弟姐妹的東西。 眾所周知,積極浪漫主義的主要精神是不滿現狀,以革命熱情展望未來; 這種思潮在歷史上產生了進步的影響。 如果一件藝術作品僅僅描述現狀而不去追求未來的理想,它就無法激勵人們前進。 看到當前形勢的缺點,同時看到未來的光明和希望,這就是革命精神,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有這種精神。
中國文藝界曾經有過所謂的“第三類人”[1],今天我們也不排除他們。 今天,第一個是全體愛國者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個是我們自己的藝術政治立場。 在藝術上,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階級定位。 我們站在無產階級勞動人民一邊,但在統一戰線原則下,我們不用馬克思主義來排斥別人。 排外是閉關鎖國,不是統一戰線。 但在統一戰線中,我們不能失去自己的立場。 這是魯迅先生的方向。 你們魯迅藝術學院一定要聽魯迅先生的指揮。
2、藝術作品必須有內容,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大眾的需要。
作品就像飯菜,必須有營養、味道好。 中國人最擅長做飯。 烹調時,他們將各種食材適當搭配,加入油、鹽、醬油、醋等各種佐料,熟練烹調,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并且營養成分得以保留。
一個大廚想要做出一手好菜,需要一個長期的練習過程。 這不是一天學習就能做好的事情。 他們做菜的時候用的材料和別人一樣,但是卻能做出很好的味道。 這就需要研究各種食材的配制以及時間、火候的控制。
藝術至上主義者只注重味道好不好,而不管有沒有營養。 他們的藝術作品的內容往往是空洞的或有害的。 藝術作品要講究營養,即要有好的內容,要符合時代的要求和大眾的需要。
比如說,現在說到唱歌劇,你在戲劇報紙上已經看不到《花園夢》這樣的東西了,因為那種歌劇今天賣不出去。 表演老劇目時,還應注意增加表現抗敵或民族英雄的劇目。 這是當今時代的要求。
藝術作品還必須有動人的形象和情節,并且貼近現實生活,否則人們就不會喜歡看。 將一些抽象概念生硬地植入藝術作品中并不流行。
三、魯迅藝術學院要造就一批有遠大理想、豐富生活經歷、良好藝術功底的藝術工作者。
你們不應該是只能簡單記錄社會生活的藝術工作者,而應該有為新中國而奮斗的遠大理想。 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抗日,而且要在抗戰時期為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國而努力。 我們不僅要建設民主共和國,而且要有實現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的理想。 沒有這個偉大的理想,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 但僅有理想是不夠的。 我們還需要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良好的藝術功底。
中國近年來沒有產生偉大的作品固然有客觀的社會原因,但從作家的角度來看,也是因為能夠完全滿足這三個條件的人太少了。 我們很多作家都有遠大的理想,但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很多人還缺乏良好的藝術功底。 缺乏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
魯迅先生在《毀滅》的后記中說,《毀滅》的作者法捷耶夫有著豐富的游擊戰爭經驗,非常擅長描寫駕馬的藝術。 《毀滅》的作者注意到了上馬鞍這種微妙的動作,魯迅先生也注意到了。 這告訴我們魯迅藝術學院,偉大的作家不會坐在房間里憑自己的想象來寫作,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是行不通的。
現在很多人都鄙視《紅樓夢》這本書,不愿意提起。 其實,《紅樓夢》是一部非常好的小說,尤其是它包含了極其豐富的社會史料。 比如,描寫劉湘蓮打敗薛蟠后,“牽馬認馬鐙”。 沒有實踐經驗,是不可能寫出“認馬鐙”二字的。 沒有什么是困難的,除非經歷過,但每一件小事都有豐富的內容,只有從實際的生活經歷中才能知道。
你們是年輕的藝術工作者,世界現在是你們的,是你們活動的場地。 你的藝術作品要想有實質內容,就必須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 你不可能在這里學習一輩子,很快你就會到各地去從事實際斗爭。
正如您在《游擊之歌》中所唱的,“即使山再高,水再深,我們都是飛兵”。 不僅要用嘴唱,更要用實際行動去唱。 沒有豐富的實踐生活經驗,就不可能創作出有實質內容的藝術作品。 要想創作出偉大的作品,首先必須通過實際奮斗豐富自己的經驗。 藝術家雖然要有遠大的理想,但也要研究上馬鞍等實際問題。
以前有一個研究《紅樓夢》的人說,他確實考察過大觀園。 現在你的“大觀園”就是整個中國了。 你們文藝青年,都是大觀園里的賈寶玉、林黛玉。 你必須實際居住和考察這座大觀園。
在您的作品中,“輪廓”指的是整個中國,“小輪廓”指的是五臺山[2]。 調查中國,不能簡單地用記者的方式,因為他們的工作具有“路人”的特征。 俗話說:“站馬看花,不如馬上看花,馬上看花,不如馬上看花”。 希望大家下馬賞花。
深入群眾之中,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功底。 夏天的晚上。 農民們享受著涼爽的天氣。 他們坐在長凳上,手里拿著大蕉扇,講故事。 他們也理解胡適之先生的八不原則[3]。 他們沒有使用任何典故,但講的故事內容卻很豐富,文字也很優美。 這些農民不僅是優秀的散文家,而且常常是詩人。
民歌中有很多好詩。 我們在學校打工的時候,放假的時候就讓同學們從各地收集歌曲。 其中有很多好東西。 這里有一個巨大的不協調,那就是生活閱歷豐富、文字優美的人寫不出字來。 相反,很多會寫字的人只是坐在城市的亭臺樓閣,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不熟悉群眾。 語言生動。
我們都知道高爾基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 他熟悉俄羅斯下層階級的生活和語言,也熟悉俄羅斯其他階層的實際情況,所以才能寫出這么多偉大的作品。
至于藝術技巧,這是每個藝術家都必須學習的。 因為沒有好的技巧,豐富的內容就無法有效表達。 藝術技能是多方面的,不僅限于語言。 然而對于藝術家來說,掌握語言的能力確實非常重要。 我認為魯迅先生研究的是通俗語言。 你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藝術技能。
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藝術家,必須滿足上述三個條件。 他們一個都不能缺。 現在,我們戰線一些人寫的東西內容不夠豐富、充實,不符合客觀實際,藝術水平也比較粗糙。 我們必須努力克服這個缺點。
評論
[1] 1932年7月,蘇文(又名杜衡)在《現代》雜志上發表文章《論“文心”與胡秋園的文學論戰》,自稱“第三類人”,主張超越階級。 文學藝術受到魯迅、瞿秋白的批評。
[2] 五臺山指五臺山區,是當時的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3]胡適之即胡適。 他于1917年、1918年發表《文學改革初論》和《論建設性的文學革命》,將自己的文學改革觀點概括為“八不原則”:一、不發表“言論”的話沒有什么”。 2、不要“無緣無故地抱怨”。 3、無需典故。 4.不要使用陳詞濫調。 5、不強調排比: - 散文要舍段落,詩歌要舍韻。 6.不要寫不合語法的單詞。 7、不要效仿古人。 8.不要回避俗語和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