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8 20:39:05作者:佚名
自然
近日,Nature Index公布了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大學/機構排名,iNature編輯部及時整理。 我們發現:在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中,中國科學院位列第一,武漢大學、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16所大學/機構成功進入世界前100名和技術。 在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排名中,美國占據大部分優勢,前10名中有7個排名。 至于中國大學排名,前10名幾乎都是老牌大學,比如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但這次,蘇州大學打破傳統,進入前10名,有趣的是南京大學首次超越清華大學,位列高校第二; 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中,上海生命科學院排名第一,超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由于調整,除了雜志的構成外,農業大學的排名也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例如中國農業大學; 總體而言,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科研實力不斷上升,未來將會表現得更好。
1 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
在全球大學排名中,我們發現中國科學院連續多年位居榜首,其次是哈佛大學和馬普學會。 全球大學200強中,有34所來自中國的大學/科研機構進入; 而前100名中,共有16所大學進入,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第1位)、北京大學(第11位)、南京大學(第14位)、清華大學(第16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16位)第18位)、中國科學院大學(第25位)、浙江大學(第31位)、復旦大學(第36位)、上海交通大學(第43位)、蘇州大學(第51位)、南開大學(第54位)、中山大學(第 58 位)、武漢大學(第 60 位)、四川大學(第 63 位)、廈門大學(第 78 位)、華中科技大學(第 83 位)。 前20名中有5所大學/研究機構,這已經很不錯了。 這也說明了中國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快速進步。 此外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近期也進入前100名。
圖1 全球大學/機構綜合排名
2全球大學/機構生命科學排名
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前10名中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除馬普學會(第3位)、中國科學院(第5位)、劍橋大學(第9位)外,其他機構均為美國機構,這也說明,美國在生命科學領域非常強大。 此外,前100名中,中國共有8所院校進入,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
圖2 全球生命科學領域大學/機構排名
3 中國制度分析
對于中國來說,通過細分可以知道,中國在化學和物理領域相對較好,但在生命科學和地球/環境領域相對較弱,未來需要進一步發展。
在中國,排名前10的機構/大學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蘇州大學。 總體而言,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科研實力不斷上升,未來將會表現得更好。
圖3 中國大學排名
4 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高校/機構排名
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們知道中科院排名第一,其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由于2018年6月增設了Plant Cell雜志,這對于農業院校來說具有一定的優勢。 因此,在生命科學領域,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農業大學和華中農業大學的排名明顯上升。
圖5 中國高校/機構生命科學領域排名
5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領域分院排名
由于中科院太大了,我們想知道哪些機構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成果做出了貢獻。 我們選出了中國科學院各分院中排名最高的機構。 我們發現上海生命科學院是絕對主力,其次是生物物理研究所。 ,遺傳與發育研究所。
自然指數簡介
Nature Index于2014年11月首次發布,追蹤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科研論文的作者信息。 自2018年6月以來,納入索引的期刊數量從68種增加到82種。
自然指數使用兩種計算論文產量的方法:
? 文章計數/AC - 無論一篇文章是否有一位或多位作者,每位作者所在的國家或機構都會獲得 1 個 AC 分。
? 分數計數/FC - FC 考慮了論文每位作者的相對貢獻。 一篇文章的FC總分最多為1,如果認為每個作者做出了同等的貢獻,則所有作者共享分數。 例如,如果一篇論文有 10 位作者,則每位作者的 FC 分數為 0.1。
參考信息:
注:由于院校太多,如有錯誤,請及時告知。
-結尾-
內容原創自【iNature】公眾號英語作文網,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