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28 09:43:17作者:佚名
陳丹青英語考試的幸運與不幸
事情是這樣的,1978年我國恢復高考的時候,陳丹青已經25歲了,是蘇北農村生產隊的知青。陳丹青十分喜愛油畫,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通過自學,他已經能畫得不錯了。
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后,他十分激動,立即報考了他心儀已久的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考試當天,陳丹青在專業(yè)考試中表現十分出色,但遇到英語考試,他就頭疼了,因為他一天沒學過英語,只能在英語試卷上寫下:“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懂英語!”這12個大字,交了一張白卷。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當時中央美術學院的領導竟然能夠打破常規(guī),破格錄取了這位非常優(yōu)秀的苗子,從而在中國造就了一位油畫大師。
陳丹青是幸運的,通過中央美術學院的系統(tǒng)學習,他真正成為了一名畫家。陳丹青第一次英語考試沒及格,但中央美術學院發(fā)現了他的天賦,破例錄取了他。這真是陳丹青的幸運。
那么陳丹青是如何成為清華大學教授的,又為何在5年后憤而辭職呢?
1982年,陳丹青只身赴美,在紐約油畫界進行了一系列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成為享譽國際的中國畫家。2000年,陳丹青回國擔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開始了他在清華大學五年的傳奇經歷。
熟悉陳丹青的人都知道,他性格獨特,做事風格也獨特,不愿意違心地迎合別人,這常常讓人看不順眼。在招博士生的時候,他就曾經左右為難過。當時報考他研究生的考生中,他看中了幾個專業(yè)水平非常好的學生,準備錄取,但是這些學生的英語成績不達標。雖然陳丹青很努力,但是也沒能說服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他們。對于陳丹青來說,專業(yè)水平好的學生英語達不到標準,英語好的又不夠好,他干脆放棄了那一年的招生,這也引起了學校的不滿,畢竟浪費了學校的招生名額。
但隨后幾年,同樣的情況又發(fā)生了,陳丹青無奈辭去了清華大學教授的職務。有人說,你干嘛這么認真,就招幾個學生就行了,你這么認真,根本漲不起來。這件事情上,還有一次英語考試,不過這次是陳丹青的倒霉蛋,他沒招到自己想要的學生。
陳丹青的案例雖然只是個別案例零分作文被北大錄取,但也揭示出我國高考的一些問題,即我們的高考如何在綜合素質考生和特長考生之間進行選擇的問題,高考科目設置與考生未來專業(yè)如何結合起來的問題。
特殊招生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這些大師
我國近代著名的大師中,有很多都是才華橫溢卻破格考入大學的,后來都取得了相當的成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數學零分的大師們的大學經歷吧。
康百清是中國白話詩的先驅之一。康百清報考北京大學,語文、英文成績都是第一名,數學成績卻是0分。北大本來不準備錄取他,但他遇到了愛才的胡適。胡適以辭職相要挾,北大才勉強錄取了他。
羅家倫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撰寫的《五四宣言》曾激勵過許多有志青年奮起救國。1917年,20歲的羅家倫考入北京大學,數學成績?yōu)?分,但語文成績優(yōu)異,被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錄取。1929年,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蔡元培又錄取了數學成績只有15分的錢鐘書。
著名詩人臧克家1930年參加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數學成績?yōu)?分,作文成績?yōu)?8分。時任青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的聞一多先生十分愛才,在聞一多先生的堅持下,臧克家破格入學,后來成為著名的愛國詩人。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大師后來的成就證明了承認他們?yōu)槔馐嵌嗝吹恼_,也證明了在某一領域有特殊天賦的人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我們今天的高考制度非常嚴格英語作文網,在今天的考試制度下,上述這些碩士生肯定不會被大學錄取。這樣一來,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碩士生。其實現實中,每年都有這樣一些有特殊才能的考生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我們怎樣才能遵守規(guī)則,不讓人才白白流失?也許我們需要改革我們的高考錄取方式。
我們的高考應該改革探索
1. 學生在高中階段可以更詳細地選擇課程
雖然我們現行的高考已經分文理科,但山東省也試行了新高考,讓學生可以更自由地選擇參考科目。從近兩年學生的選課情況來看,只有不到四成的學生選擇了物理這一重要的理科課程,這與中國人歷來重視理科的思維不符。有人擔心,如果沒有人學物理,未來中國的科技發(fā)展會受到阻礙。
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凱文認為,山東新高考改革可以大膽一些,選課可以更細化,學生可以選擇不選一些以后用不到的課程。
對于山東新高考學生不愿意選物理的問題,張凱文認為沒有必要擔心,其實,即使學生選了物理,將來大學的專業(yè)也不一定能用到物理,學了也是浪費時間。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雖然很多大學專業(yè)都要求有物理成績,但是有些專業(yè)在大學課程或者畢業(yè)后的工作中基本用不到這些物理知識,中學階段學到的東西更多的是科普。
例如,在大學里,計算機專業(yè)與物理學聯系緊密,大多數大學在招生時都要求學生有物理成績,但計算機分為軟件和硬件,在軟件方面,比如編程,幾乎不需要物理知識,要求軟件專業(yè)學生有物理成績,其實是對學生精力和時間的浪費。
古文學專業(yè)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包括屈原、李白、蘇東坡等。這個專業(yè)和英語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考英語?楚辭也需要用英語來研究嗎?有人說我們可以用英語在國外發(fā)表楚辭的文章。其實這是想多了。以我們中學、大學學的英語水平,想翻譯楚辭基本上是夢想。
至于數學,古文這個專業(yè),用到數學的機會應該很少,就算偶爾碰到,也可以請教數學專家,沒必要成為萬事通。
2. 英語從主修課中取消,改為選修課
英語問題其實是一個歷史問題。中國剛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知識零分作文被北大錄取,急需大量接觸外界的人才,因此,我們不斷加大和強調英語的學習,把英語提升到和母語同等重要的地位。這在世界上是非常少見的,只有一些小國才會出現。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世界大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遺產。在這樣的國家,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竟然比學習母語的時間還多,這很奇怪。
現在的情況與四十年前已經完全不同,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3.部分必考科目應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劃分考試等級
此前凱文舉了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考數學的例子,其實數學是每個人都要學的基礎學科,但學習的深度和難度需要分層次,根據未來的應用場景進行學習。
對于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對數學要求高的專業(yè),可以多學點數學,學得深一點;對于語言文學等對數學要求不高的專業(yè),可以少學點,考試也會容易一些。
總之,學習難度應該根據學生未來的應用需求來設定,這樣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未來對他們來說更重要的東西。
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是否會導致國家科學人才短缺?
事實并非如此,國家其實能有效控制學生學業(yè)方向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大學學歷來控制。現實中還有另外一個更有效更客觀的控制,那就是未來社會的就業(yè)崗位。
現在很多大學盲目跟風,開設一些“熱門專業(yè)”,比如前幾年很火的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畢業(yè)生基本找不到本專業(yè)的工作,對學生來說,讀這樣的專業(yè)其實是一種浪費。
國家要宏觀調控高校專業(yè)學位設置,及時減少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的專業(yè)數量。
其實社會上的就業(yè)崗位才是真正規(guī)范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方向盤,只要按照這個大方向走,就不會出什么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