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20 10:34:03作者:佚名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具體含義。中國的“元旦”概念,歷來都是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在漢武帝以前,“正月”的推算方法也很不一致,所以歷代元旦的月份和日子也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春正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冬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以冬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開始,規(guī)定以春正月為正月,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來源1:中國的元旦,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
來源二:四千多年前堯舜鼎盛時期,堯勤政愛民,為民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所以沒有將“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有德才兼?zhèn)涞乃础驅(qū)λ凑f:“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傳位,這樣我死后才能安息。”后來,舜又將王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禹也和舜一樣親民,為民做了很多好事,也深受百姓愛戴。后來,人們就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前帝堯的日子作為一年的開始,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據(jù)說,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來。
風(fēng)俗:
[1]放鞭炮。說到過年放鞭炮,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為了嚇跑一種叫“年”的怪獸。其實如果深挖一下,關(guān)于這個“年怪”的形象,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在漢代,人們在大年初一起床就會在院子里放鞭炮,以嚇跑一種叫“山嫂”的鬼魂。根據(jù)漢代傳說,這種鬼魂居住在西方的深山里,身高一尺左右,人被它觸碰就會染上疫病。這種鬼魂有一個弱點,就是非常害怕鞭炮的聲音。所以人們在大年初一放鞭炮,是為了嚇跑這種鬼魂,其實也是祈求來年不要生病。
【2】吃年糕。又稱粘糕,南方以糯米為糕,北方則以粘粟為糕。年糕歷史悠久,漢代稱米糕為“米糕”、“糕”、“餌”、“辭”。清代顧魯《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為詳細(xì),說用粟粉加糖制成糕,稱“米糕”,有黃、白二色。大一尺見方的糕稱為“方頭糕”,也有形似元寶的“糕錠”元旦節(jié)日的由來,作為除夕祭祀祖先和親友之間饋贈的禮品。此外,還有細(xì)長的“條糕”和寬大的“條半糕”。逢年過節(jié),富裕人家會雇人做糕,普通百姓則可以在糕餅店購買。
【3】放假。眾所周知,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放假一天。新中國成立后,元旦也被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
附加信息:
各國新年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夜是狂歡之夜。夜幕降臨,成千上萬的人涌上街頭,燃放鞭炮和煙花,甚至發(fā)射實彈。男男女女載歌載舞,直到半夜。家家戶戶都收拾舊物元旦節(jié)日的由來,把家里一些易碎的東西打碎,把舊鍋瓶罐罐全部扔出門外,以驅(qū)除厄運和煩惱。這是他們辭舊迎新的傳統(tǒng)方式。
瑞士:瑞士人在元旦有健身的習(xí)慣,他們有的結(jié)伴去爬山,站在山頂迎著冰天雪地,高聲歌唱美好生活;有的沿著山林間長長的雪道滑雪,仿佛在尋找通往幸福的路;有的舉行踩高蹺比賽,男女老少都參與其中,互相祝福身體健康,用健身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羅馬尼亞:除夕夜,人們在廣場上豎起高大的圣誕樹、搭起舞臺,市民們?nèi)挤艧熁ā⑤d歌載舞,農(nóng)村人拉著裝飾著各種彩色花朵的木犁迎接新年。
保加利亞:誰在新年吃飯時打噴嚏,全家就會幸福快樂。一家之主會許諾給他第一只羊、第一頭牛或第一只小馬駒,希望他能給全家?guī)硇腋?鞓贰?/p>
希臘:新年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做一個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銀幣。主人把蛋糕切成幾塊,分給家人或來訪的親朋好友。誰吃了那塊嵌有銀幣的蛋糕,誰就成為新年里最幸運的人,大家都會向他表示祝賀。
西班牙:新年除夕夜,全家人歡聚一堂,用音樂和游戲來慶祝新年。午夜十二點鐘聲敲響時,大家開始爭相吃葡萄。如果能按照鐘聲吃下十二顆葡萄,就意味著新年里每個月都會事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