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27 11:48:44作者:佚名
因為這個名字,一代年輕人的個人命運和青春將與家鄉的教育緊緊聯系在一起;因為這個名字,國家振興鄉村教育的堅強意志再一次得到大膽確認;因為這個名字,幾代教育家們所倡導的辦學追求再一次引發人們的思考和深入探究。
優先發展教育的強烈信號
部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意味著近代中國實行了相當長時間的師范生免費教育制度重新回歸大學校園。
回顧我國現代教師教育創立的歷史,國家對師范生一直給予優惠,免除師范生的學費等費用。1997年以后,隨著按照成本分擔原則普遍由學生繳納學費以及高等師范院校的轉型,教師教育趨于弱化。
因此,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溫家寶總理的經典言論:要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要培養大批優秀教師;要鼓勵教育工作者興辦學校,鼓勵更多優秀年輕人成為終身教育者。
“三個必須”成為理解中央出臺師范生免費教育的根本出發點。有評論指出,師范教育具有公共產品屬性,出臺免費師范教育政策是我國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促進教育公平的積極信號,也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回歸。
這一認識得到了廣泛認同。在社會各界的熱切期盼下,師范生免費教育于2007年順利推行。每一步進展都產生廣泛影響,成為媒體、家長、師生關注的焦點:
——5月9日,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等五部門起草的《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免費教育實施辦法(試行)》,決定從2007年秋季起實施,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安排;
——隨后,北京師范大學等6所部屬高校按照實施辦法要求,抓緊研究制定培訓計劃;
——7月份正值高校招生季,六所高校免費師范生源充足,甚至出現六人爭一人的火爆局面,選擇成為免費師范生成為眾多有志青年的自覺選擇。
同時,也有不少學者呼吁加大對地方師范院校的關注和支持,中央可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重點推進西部地區,分類實施、逐步推進、發展師范生免費教育。
激發教師培訓模式創新
有學者指出,師范生免費教育政策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優質中小學教師的供給,關鍵在于教師教育體制和模式的創新。
2007年,一萬多名免費師范生進入高校。四年后,他們大學畢業后,會成為怎樣的教育工作者?這個問題涉及免費師范培訓的核心環節,決定著這項惠民利教政策能否成功。六所師范大學集思廣益,精心制定了自己的培訓方案:
華東師范大學構建了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教師教育相融合的新型課程體系,一批課程由兩院院士、終身教授授課;重點打造8至10門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加大實驗實踐課程建設。東北師范大學為每個免費師范生配備了學科專業導師、專職輔導員、課外輔導員國家免費師范生,實行“立體輔導制”。北京師范大學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重點中學校長、特級教師走上講臺,言傳身教,讓免費師范生盡快步入基礎教育教學……
縱觀各個學校的培訓方案,雖然具體設計各有不同,但都體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重實踐、重熏陶、重專業、重體驗,突出核心課程建設,強化職業指導,貼近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總體上越來越回歸師范教育的本義,恪守師范教育本身的特點和規律。
近年來,師范教育弱化趨勢令人擔憂:一些學校對師范教育持消極態度,培養模式不切實際、脫離中小學實際,導致師范生質量下降。新實施的師范生免費政策明確強調培養模式創新,為糾正師范教育弱化趨勢、激活師范培養模式創新提供了難得機遇。
其實,人才培養有很多種選擇,沒必要拘泥于一種模式。但考驗只有一個:能不能成為優秀的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師范培養模式的創新,影響的不只是師范生,還有他們身后的億萬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師范生免費教育是一個好的、有遠見的政策。
時代呼喚新一代教育工作者
關于教育者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爭論,如今,倡導教育者辦學的宏大命題再次被提出,人們也把希望寄托在免費師范生身上。
“要鼓勵教育工作者辦學,鼓勵更多優秀青年做終身教育工作者。”這是溫家寶總理在論述實施師范生免費教育時最根本、最深切的希望。他多次指出,“要像提拔勞模、提拔科學家一樣提拔教育工作者”,“要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批優秀教育工作者”。
然而,溫總理希望免費師范生成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這一愿望?教育工作者個體的成長和教育工作者群體的產生,究竟存在著什么規律?我們又該如何探索和遵循這些規律?
孫楚航是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174名免費師范生的輔導員,他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52%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選擇免費師范專業;23%的學生因為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和社會??地位好而選擇當老師;只有25%的學生為了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選擇當一名優秀的教師、教育工作者。
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在填寫高考申請表時,并沒有明確的當老師的理想,對教師職業的價值判斷也并不正確。“即便如此,也不影響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剛入學的學生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還沒有形成,這是需要大學教育去雕琢的關鍵時期。”孫楚航肯定地說。
和孫楚航一樣,試點師范院校中一大批老中青工作者國家免費師范生,都在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斗——培養未來的教育家。雖然沒有現成的模式,但他們正在充分挖掘各種資源,探索更大的突破:6所試點學校在入學教育階段,注重以馮志遠等模范教師激勵學生;一些試點學校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自發成立了未來教育家協會,開始了他們稚嫩卻寶貴的對教育家神圣標桿的思考之旅。
一個時代的夢想,從2007年開始變成了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從免費師范生中一定會涌現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記者趙秀紅)
摘自:中國教育報 2007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