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25 08:30:38作者:佚名
在江蘇,有這樣一所百年名校,連續多年位居江蘇高校榜首,畢業生就業率達99%以上,協議就業率達97%以上,屢屢在“發明杯”“挑戰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五年來學生申請專利810余項,培養了一大批“工匠”……是什么讓一所高職院校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記者走訪了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雙師教育讓學生動手動腦
一排排電腦整齊排列,學生們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講臺上的老師大聲授課,講臺下的老師則一步步教學生寫代碼。走進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云計算實訓室,設施齊全、指導細致、氛圍專注,很難想象這是一所職業院校。
“這是我們和中興通訊合作的實訓室,采用‘一課雙師’的教學模式,由學校老師和企業工程師共同給學生上課?!睂W校黨委副書記蘇曉東介紹,理論知識由學校老師講授,實驗操作,包括設備的使用、安裝等,則由企業工程師指導。此外,為了避免教材過時、脫離實際,雙方老師還會對教材進行改寫,把雙方的經驗融入教材中,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
“這種教學模式既需要思考,也需要動手體驗,上課有不懂的地方,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當場幫我們解答。”學生吳俊說,課本上還有二維碼,課后,我們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觀看“微課”,實驗操作過程會在手機上展示。
除了中興通訊,華南理工大學還與華為合作成立了“華為班”,網絡專業學生蔡帥帥就是該班的一名成員。寒假期間,他留在學校備戰華為最高認證HCIE考試,學校和華為的老師每天都對他進行一對一輔導,一旦通過考試,他有望進入華為就職。
“華為班是2017年新開設的,也是采用‘雙師制’模式,根據華為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蘇曉東說,學生畢業后將就職于華為公司或者華為產業鏈相關崗位。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踐打造“萬能”之手
“這是我們創新團隊研發的‘智能輔助交通系統’,這是‘輔助上車裝置’,這是‘自動花生采摘機’?!痹趯W生活動中心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怎么樣,機械工程學院學生劉翔如藏寶般向記者一一介紹著自己的作品。如今,這個95后年輕人已成功授權20余項發明專利,帶領團隊斬獲8項國家級獎項。
為了將自己的工作從“創新項目”轉化為“創業產品”,劉翔還在南京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園創辦了南京晶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的工作室里,滿眼都是雜亂的電器元件和電路板。一有時間,他就會沖進工作室,反復研究數據手冊上的單片機和各種傳感器。有時,為了完成一個調試,他常常熬夜,為了一個小細節,他會孜孜不倦地檢查幾百遍,直到找到問題的根源?!敖涍^30個小時,我終于實驗成功了!”劉翔在最新一期的朋友圈中寫道。
“學校致力于打響‘創造’品牌,以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為突破口,撬動學校改革發展全局,不僅鼓勵創新,更鼓勵創業網校頭條,讓學生把腦子里的想法變成手中的現實。”謝永華院長告訴記者。
為提升學生創業創新素養,南京工程學院注重“專業知識與創新融合”課程建設,開設創業創新課程60余門,促進專業知識技能學習與創業創新能力培養有機融合。學校還深化產學研合作,與江蘇大學生創業園、南京大學生創業園等建立合作關系,在228家企業建立創業實習基地,孵化創業轉化平臺。
2017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名單中,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高職院校入選。
傳承百年工匠精神
在華南理工大學仙林校區的校園里,矗立著學校創始人黃炎培先生的雕像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怎么樣,一塊刻著“精耕細作,樂于交誼”四個字的石碑靜靜地依偎在他的身旁。
自1918年建校以來,南京工業大學已走過百年歷程,華羅庚、顧心憐、張聞天、鄒韜奮……無數個光輝的名字讓南京工業大學的歷史熠熠生輝?!皩P闹轮?、團隊協作”、“手腦并用,雙手無所不能”的工匠精神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南工學子砥礪前行。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心怡回到南京工業大學探望母校。他1953年畢業,為我國采油技術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發明的海上采油平臺被稱為“海上行走的機器人”。顧心怡牢記黃炎培先生“兩手并用,兩手萬能”的教誨,一直在采油最艱苦的地方工作。他說,進入院士行列純屬偶然,自我評價是“草根院士”,最多是個工匠。
“每個人一生中總要有一些理想,為理想而不懈奮斗的道路或許充滿坎坷卻也波瀾壯闊?!甭犕觐櫺铝x的事跡,華南理工大學航空工程學院大三學生王少河深受感動,他表示要以顧新義等前輩為榜樣,用“敬業愛崗、團隊合作”的態度和行動讓自己變得更好,以工匠精神不斷追求完美,努力讓中國制造早日走向中國創造。
百年工匠精神,深入一代又一代南科大人心中,成為他們不斷奮斗的內在動力。輪胎擰緊設備國家發明專利擁有者劉安,90后機器人專家、昆山穿山甲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部項目負責人曹貴,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王巖……工匠精神的火炬,仍在他們手中熊熊燃燒。
2015、2016年,南京工業大學連續兩年位列江蘇高職院校人才綜合競爭力第一名。
“以工匠精神為基石,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打好‘雙創’牌,繼續努力為國家培養一批批偉大的工匠,實現華南理工大學的中國職教夢?!敝x永華說。
(記者 鄭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