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9 22:40:56作者:佚名
前幾天下班回到家,聽到鄰居吐槽他兒子暑期的數學作業面對最后幾道數學題,孩子說太難了,腦子一團亂麻,一個字都沒寫。
正巧我也很久沒有檢查兒子的作業了,回家翻看兒子的作業,也是有很多題目他沒有成功解答出來的,但是兒子每道題都列出來解題步驟,即使做到一半的題,他也是知道自己的進展的。
面對同一條數學題,為什么有些孩子會一團亂麻兒童數學分解尺,而有些孩子即使不會也能列出步驟,清楚知道自己的進展呢?
這其實就是孩子是否具備分解思維的區別。
什么是分解能力?
分解能力是指將復雜問題進行科學的分解成多個我們可以解決的小問題,它的實質是從無序到有序的思考過程。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分解思維代表著什么。分解思維就是把復雜、龐大的問題拆解并理順的過程,它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復雜問題時兒童數學分解尺,將問題分解成每一個可以操作、可處理的小問題,再理清思路,將一個一個小問題搞定,大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具備分解思維的孩子是什么樣的?
如果孩子從小就鍛煉了分解思維,那么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是很有耐心,且有條不紊的。
1.具備觀察能力
觀察力的敏銳程度決定了孩子從某個事物中獲取信息的多少,只有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孩子才能夠盡可能形成正確的認知和做出正確的判斷。學會細心觀察能夠提升孩子的感受能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習能力。
2.具備有序關系的邏輯概念
在面對一個事物時,會通過觀察事物的規律或分析的順序,進而透過事物的現象看本質,使觀察更細微。
3.具備類比能力
類比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充分開拓自己的思路,具備類比能力的孩子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會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將陌生復雜的問題與已經解決過的熟悉問題或其他相似事物進行類比,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4.具備整體與局部的抽象概念
具備整體與局部抽象概念的孩子,在處理復雜問題時,可以把復雜的整體拆分成自己認知范圍的內容進行解決。
例如:我兒子在跟他從沒玩過樂高的小伙伴介紹樂高積木玩具時,他是這樣說的:“這個積木有好多顏色,而且有一邊是凸起來的,可以按進凹進去的那邊,這樣我們就可以自己動手拼搭自己喜歡的造型,可好玩了。”
兒子用大家都簡單的語言跟小伙伴解釋樂高是什么。所以說,分解思維可以幫助孩子復雜的整體拆分成他們都懂的內容,幫助他們表達、理解。
怎樣培養孩子分解思維?
1.引導孩子自主對比判斷。
讓孩子自己對比并做出判斷的目的,在于鍛煉類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可以讓孩子通過類比發現一件事物的相同之處或不同之處,進而做出正確的判斷。
2.引導孩子有方法地進行觀察
讓孩子學會將整體分割成部分,按順序觀察,從而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問題,比如關于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問題,讓孩子獨立回答,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判斷能力和分析思維。
3.引導孩子多角度去看待問題
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一個物體,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逆推思維、合理想象能力和分析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