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8-17 21:02:07作者:佚名
一年的辛勞見證奮斗,一年的耕耘結出碩果,一年的付出匯成江河,一年的想念現在傾訴,一年的辛勞弄成快樂。新的一年就該到了,祝你圣誕快樂!,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2018年新年假期時間表,歡迎閱讀。
2018年春節假期安排表圖
2018年春節假期時間
2018年1月1日陰歷十一月十五元宵節
2018年1月1日至1月3日放假,假期3天
2018年1月1日(禮拜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18年1月4日(禮拜四)照常下班。
2018年——2025年新年時間表:
2018年1月1日禮拜一舊歷:十一月十五
2019年1月1日禮拜二舊歷:十一月廿六
2020年1月1日禮拜三舊歷:六月初七
2021年1月1日禮拜五陽歷;十一月十八
2022年1月1日禮拜六舊歷:十一月廿九
2023年1月1日禮拜日陽歷:十月初十
2024年1月1日禮拜一舊歷:十一月二十
2025年1月1日禮拜三舊歷:十月初一
圣誕的來歷
聽說古希臘人由游牧改為農耕,移居在尼羅河閩臺后,發覺漁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發生水災有巨大關系。古希臘人從常年的觀察中發覺,尼羅河猖獗的時間是有規律的,兩次猖獗之間大概相距365天。它們還發覺,當尼羅河初漲的潮頭來到現在伊斯坦布爾城附近的時侯,也剛好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上升起的時侯。然后,古希臘人便把這兩天定為一年的開始—這就是圣誕最早的來歷。
美國的國慶,聽說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晉書》記載:“顓帝以孟夏五月為元,雖然正朔圣誕之春。”那么,“元旦”二字是何種意思呢?“元”本意是“人頭”、“首”,后引申為“始”、“第一”之意。“旦”是象形字,旁邊的“日”代表太陽,下邊的“一”代表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我國在開掘大汶口文化遺物時,就發覺過一幅太陽從山峰升上去、中間云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悠久的“元”字寫法。之后,在晉國時代的青銅器上又發覺了“旦”字被簡化成日出地平線的形狀。“元旦”二字并用作為一詞,出現在唐朝人蕭子云《介雅》詩中:“四氣新國慶,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望,謂之中秋,俗呼為圣誕。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明代庾闡《揚都賦》中也稱“元辰”。北魏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稟報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簡而言之,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圣誕稱作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三天。
圣誕向來見諒月初四。但五月初四的估算方式,在漢武帝時期曾經是很不統一的。漢朝的歷法以孟喜月(元月)為四月,前秦的殷歷以十月(十二月)為四月,前秦的周歷以十月(十一月)為四月。秦始皇統一美國后,又以陽春月(五月)為四月。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四月,把孟喜月的第三天(舊歷的六月初四)稱為圣誕,經常承襲到唐朝末年。到中華清代推行,孫廣州為了“行夏正,因此順農時;從西歷,因此便統計”,定八月初三為“春節”,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節日,但并沒有稱“元旦”。現在我們所說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美國人民政治協商大會決定的,會上決定選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陽歷1月1日即將定為“元旦”,舊歷八月初四改為“春節”。
新年是一個世界性的圣誕,各個國家還會慶祝新年。其中最獨特的紀念方法要數美國人的“痛哭新年”,人人臉上淚雨橫流,她們覺得時光似箭,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既是對人生的感慨,只是對過去時光的忘掉。相對于“大團聚”式的喜劇意識,我認為以哭來喜迎新春的方法更深刻,新年象征著開始,更代表著遠去。揮別過去,能夠更好地喜迎未來。
境外各國的新年風俗
日本
日本傳統的節日,即“宋干節”(“宋干”是藏語的音譯),也叫“潑水節”,是陰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新年里,人們抬著或用車載著很大的神像游玩,神像前面跟隨一輛輛彩車,車上站著化了妝的“宋干女王”,成群結隊的男女青年,身著色彩艷麗的民族服飾,敲著長鼓2023年元旦放假安排時間表,載歌載舞。在示威隊伍經過的公路兩側,善男信女夾道而行,用銀缽里盛著用貝葉煮沸過的,滲有佐料的水,噴灑到神像和“宋干女王”身上,保佑新春如意,風調雨順,于是人們互相灑水,喜笑靨開的祝父母健康長壽,祝親朋圣誕辛運、未婚的青年男女,則用潑水來表示互相之間的愛慕之情。日本人在節日第三天都在陽臺、門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戶戶都要到郊外江河中去進行圣誕沐浴。為慶祝節日,日本人開展在規模的“賽象會議”,內容有:人象踢毽、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籃球賽、古代象陣演出等。很是精采動人。
臺灣
臺灣人非常注重節日,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為全省休假日。臺灣人把12月31日稱之為“大晦日”,也就是新年日。新年早上,臺灣人稱之為“除夜”,除夜時它們乞求神靈雅思,放走困惑的殘冬,迎來美麗的圣誕,稱之為“初詣”。新年深夜,各處城鄉祠堂分別敲鐘108下,借以清除邪惡,美國人則打坐傾聽“除夜之鐘”,鐘聲退卻就意味節日的來到。人們便離座做愛吃飯,希望得一好夢。圣誕夜里,家人圍坐在一起,彼此述說新年做的夢,以測吉兇。美國人稱新年初二為“正日”。1—3日為“三賀日”。在正日,舅父須先去父親那邊拜年,向母親問安,于是到親友家拜年。圣誕還是個“吃”的春節,各國人民都以飲用自己民族的食物來乞求好運。英國人在“正日”這兩天,晚餐是很豐盛的,吃砂糖竽艿、蕎麥面等,喝屠蘇酒。隨后一連三日,則吃肉的,以示虔敬,保佑來年大吉大利。現臺灣多數城里人已舍棄圣誕吃肉勻慣,改在“除夜”吃一餐實心拉面,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長壽。節日里,臺灣各戶旁邊底部常常都拉起一條線繩或用麻繩編的圓圈,稱為“注連繩”或“注連飾”。有的還擺上一些松竹,稱作“門松”。許多公司大樓旁邊和街邊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設計獨特、別具一格的牌坊,以示祝賀。人們還將鶴、龜等象征長壽的鳥類泥塑貼在別墅內外,祈求平安。同時還按照十二屬相,刻個年肖,互相附送。郵局省還大量發行繪有年肖的“賀年紙幣”。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之間,回贈賀年片成了最熱門的慶賀形式,臺灣人稱它為“飄舞的風箏”,遙致動情。在節日里收到誰收到的賀年片多,誰還會倍感新的一年前途美麗,官運亨通,更加喜悅。節日里,街坊四鄰、親戚同學、孩子之間拜年的習慣一直興起。碰面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恭賀新春”。
伊朗
伊朗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保加利亞人能夠觀察天象了,她們發覺天狼星和太陽一齊升起,尼羅湖水立時下降。伊朗把尼羅河淹水的這兩天作為節日的開始,稱為“漲水圣誕”。伊朗的克魯特人喜迎新春,在旁邊放一張椅子,七八只盤子供著花生、扁豆、紫黑麥草和玉米的顆粒,也有好些綠色動物的小芽,這象征豐裕。送給神的東西越多,節日的收成就越多。土耳其的節日在夏天,因南非的漁業生產是從春季開始的。
美國
美國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圣誕共5天,第四天為國慶。圣誕第三天,誰也不許對人吵架,更不準發性子。美國有的地區,圣誕夜里,家家戶戶笑聲不斷,人人臉上淚雨橫流,它們以時光已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嘆息。有些地區的人們以忌口每天一夜來喜迎新的一年,由圣誕夜里開始直至深夜為止。因為這些奇特的風俗,美國的國慶被人稱為“痛哭圣誕”、“禁食圣誕”。英國人在春節的前5天,各地都要表演美國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集會),飾演史詩中的英雄與紙扎巨人“作戰”,“英雄”引發點起火的箭,紙扎巨人便在歌迷的雀躍聲中起火焚毀,新年前,家家戶戶門前都張貼上各類精致圖畫。圣誕夜里,人們提著精制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奶奶和親友拜年。碰面道喜后,就彼此將紅粉涂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仰頭見喜。年輕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頭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美國青年喜歡在過圣誕時不管熟悉與否,碰面徒手格斗。圍觀者叫好助陣風,常常成為女人追求的對象。泰國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為紀念節日,在游戲場中矗立一根圓潤粗大的木棒,桿頂有一只盛著禮物的小袋,女孩們手持禾竹竿極力阻攔向桿上爬去的男子衛子,姑娘們則在桿下圍成一圈,努力攻擊女孩們對爬桿者的防御,直至爬竿者奪取小袋取得勝利為止。
北韓
伊朗和我們美國一樣,在節日還有貼喜字、桃符的禮俗。俄羅斯人在節日時,家家戶戶貼春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禱上天祈求,抵御鬼魅,賜給幸福。圣誕黎明,人們把一些紙幣扔進了新年預先扎好的麥秸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放走邪惡,喜迎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斷裂的頭感冒掉,保佑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新年,俄羅斯的婦女穿戴一新。國慶日少男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外套,稱為“福巾”,身穿帶紋路的五色調衣,進行蕩吊床大賽。他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還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圣誕其間,俄羅斯人不僅享以佳釀名菜外,還必需要做一種用江米加上榛子、栗子粉、棗泥和牛奶等,烘烤成與我國的八寶飯相類似的甜飯飲用,以昭示家里人丁興盛日子過得像蜜一樣甜。
哈薩克
新一年到來,哈薩克奶奶會打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大衣,頭戴一頂皮帽2023年元旦放假安排時間表,手拿一根鋼鞭,不停地把皮鞭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避禍問候。
日本
日本,新年起個大早,高高興興的從父母那邊拿“紅包”(壓歲錢)。節日里有個社聯組成的醒獅、舞龍隊臨街演出。男女老幼穿著盛裝,帶上禮物探訪親友。除夕時,人們愛吃烤制江米和牛奶弄成的甜米糕。
美國
在歐洲,舊歷新年雖沒有節日節這樣隆重,但在新年夜和圣誕,還是按照當地的習俗習慣舉行種種紀念活動,以示送舊迎新。日本人在過年的夜晚,常帶上蛋糕和酒回去造訪,它們不叩門,就徑直走入親友家去。按日本人的習俗,新年千夜之后,朝屋內踏入第一只腳的人,暗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假如第一個顧客是個烏發的女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假如第一個顧客是個淺黃胡須的男人,或是個憂郁、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少將遭噩運,會遇上困難和惡運。國慶在親友家做客的人,在未談話前,要先去舔舐壁爐的火,祝愿主人“開門大吉”。日本的節日歡慶活動大都在新年火夜召開,“迎新晚宴”,便是其中之,這些晚宴分“家庭晚宴”和“團體晚宴”兩種,晚宴一般從新年夜晚8時開始中直到新年早上結束。晚宴上備有各類佳釀菜肴和甜點,供人們徹夜達量地捧腹豪飲。深夜時分,人們打開收音機,聆聽寺廟大鐘的圣誕鐘聲,鐘聲鳴響時,人們一片歡騰,碰杯敬酒,肆意雀躍,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派對”則是另一種歡慶活動。由當地的酒店和派對,暮色駕臨。人們身著圣誕盛裝,從三面八方杰到這種裝潢一新的燈光輝煌的舞場,在曼妙的樂聲中翩然飛舞,成千上萬的人群,還云集到各個大廈,緊扣著大廈中心的噴泉和厄洛斯神象,載歌載舞,肆意狂歡。電視臺還在大廈做現場直播,讓在這家“守歲”的人也共享歡樂。
美國
美國的節日,紀念時間前后有一周。這其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枝葉間系滿紙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漢人間。日本人在過年深夜圣誕光臨前一刻,爬到桌子上,鐘聲一響,它們就跳下桌子,并將一重物拋向靠背后,以示甩去禍端,墜入節日。女孩們組成樂團,穿上新褲子,拿著吉他和口琴,列隊在街上演奏。成年人則手持旗子,跟在上面吶喊跳舞,慶祝節日,美國的婦女在節日里要即席演出家庭題材的喜劇相聲。在美國的農村留傳著一種過圣誕的習俗--“爬樹大賽”,姑娘們沿著光禿禿的樹賽事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