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12-30 08:04:06作者:佚名
?今天《衛報》一則報道刷屏朋友圈,引得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中英關系。
據衛報(2021年2月21日)報道,英國首相鮑里斯在中國企業家圓桌會議上表示:
“即便偶爾出現政治困難,我也要致力于改善中英關系。”
“因為我是狂熱的親華派(fervently Sinophile)。”
關于中英關系,鮑里斯都說了什么?
2月12日,鮑里斯在唐寧街首相官邸與中國企業代表舉行圓桌視頻會議,以慶祝中國農歷新年。
除了自稱狂熱親華派,鮑里斯還在會上表示正尋求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貿易聯系。
換句話說,鮑里斯想盡快恢復中英自由貿易協議談判。
《衛報》報道稱,一些在中國活躍的著名企業參加了這次會議,包括英國太古集團和香港房地產公司天海集團,這家公司剛剛獲批在倫敦金融城建設33層的超高層寫字樓。
鮑里斯在會議中說道,他對重建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充滿熱情。
他還表示,希望通過重啟中英年度經濟財金對話和中英聯合貿易和經濟委員會(JETCO),來恢復兩國之間的正式貿易討論。
此外他還在圓桌會議上透露,英國愿意與中國簽署新的投資和市場準入協議。
狂熱親華早有征兆?
《衛報》報道稱,雖然鮑里斯此舉可能會激怒那些希望對中國采取強硬態度的英國保守黨議員,但實際上,首相的這一最新表態并不稀奇。
在2019年7月24日正式就任英國首相的前一天,鮑里斯在接受采訪時就大談中英關系。
他表示:英國對“一帶一路”倡議非常熱情。英國將繼續是歐洲對中國投資“最開放的市場”。
他還特別提到:英國非常歡迎中國留學生。
此外,鮑里斯還在今年大年初一第一時間發布拜年視頻,并附上了一段英文+簡體中文的祝福文案。
他祝所有華人春節快樂,并祝所有在英國和全球各地歡度新春佳節的朋友們牛年大吉,好運連連。
真心親華?還是利益所致?
說完鮑里斯近年來一系列對華友好舉動,我們再來看看背后的原因。
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回憶,會發現無論是過去還是最近,英國大部分反華言論均出自拉布、鄧肯史密斯等強硬保守黨人之口,作為首相的鮑里斯在對華議題上一直非常謹慎,主要充當緩和者與和事佬的角色。
這其中固然有一定鮑里斯相對親華的原因,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利益。
據《衛報》援引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與中國的關系,2020年第二季度,英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值達到110億英鎊(約合996億元人民幣),占英國整體進口商品的13.4%,中國也一躍成為英國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
此外,根據英國下議院發布的《中英貿易統計》數據,2019年英國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額為307億英鎊( 251億英鎊的商品和55億英鎊的服務),創下歷史新高,且連續四年有所增長。
在英國的所有對外的出口量中,中國市場占了4.4%,在所有對外的進口量中,中國占了6.8%。
除歐盟外,中國已成為英國第二大進出口市場(僅次于美國)。
在于2020年11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上,中英簽下超4.3億英鎊的商業訂單。
英國駐華領館對此表示:英方取得了在本屆進博會的“商業成功”。
投資方面,在2000和2019年之間,英國是歐洲國家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最大的國家,累計獲得了503億歐元,幾乎是德國的兩倍(227億歐元)。
盡管2019年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總額有所收縮,但是英國仍然是中國外國直接投資量第二大的接受國英國與中國的關系,也是單筆交易數量最高的國家。
根據英國中國商會(CCCUK)對75家在英中國企業的最新調查,超過80%在英中國企業希望在疫情后繼續發展在英國的業務,包括中國銀行、華為、中興等公司。
調查還顯示,幾乎所有在英中資企業都將英國視為其全球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約800家在英中資企業每年在英國創造了超過900億英鎊的總收入,并提供了約7萬個工作機會。
在英中資企業還承諾,在英國成功脫歐后,繼續對英國投資數十億英鎊,并在未來幾年于英國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
英倫投資客寫在最后
可以看出,只要從利益方面進行考量,我們就會知道中英完全不至于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既然最近關系搞的太僵了,就讓鮑里斯出來說兩句漂亮話,好稍微緩和一下緊張氛圍。
目標方面,英國當然是希望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騎墻,好通過兩頭占便宜,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據獨立報(2月22日)最新報道,首相自稱狂熱親華后,英國外交大臣拉布也已提議代表英國訪問北京,來緩解中英之間的緊張關系。
最后套用前任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話結束本文:“中英關系現在正處于關鍵歷史節點。我希望,英國政治家和各界有識之士,認清國際大勢,排除各種干擾,把握時代潮流,做出符合中英兩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