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1 20:25:56作者:佚名
河北工程大學目前設有73個本科招生專業,這些專業包括但不限于工學、理學、管理學、農學、醫學、文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教育學以及歷史學等,共計11個學科門類。
為了讓師生們更深入地掌握各專業的相關信息,我校新聞傳播中心與教務管理部門共同策劃并推出了“專業探秘”系列報道,其中本期重點向您展示的是醫學檢驗技術這一專業領域。
01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起源于1951年石家莊醫士學校所創立的三年制醫學檢驗課程,其后經歷了邯鄲醫學專科學校、邯鄲地區衛生學校、河北新醫大學邯鄲分校、河北醫學院邯鄲分院以及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不同辦學階段。至2004年,該專業升級為五年制醫學檢驗本科,并正式開始面向社會招生。2013年,該專業從兩年制轉變為四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并在省內本科院校中率先納入第一批次招生名單。到了2020年,該專業成功獲批成為河北省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配備了醫學檢驗實驗中心及眾多校外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其中包括十余所省市級醫院作為教學場所,這些設施能夠充分滿足實踐教學和科研需求。此外,校企合作模式豐富多樣,科研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工作成效顯著。該專業畢業生升學和就業率均較高,具備優秀的業務素質和強大的工作能力。
02
培養目標
扎根冀南,放眼河北,輻射至全國范圍,致力于服務地方及行業,著力培育符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應具備崇高的醫德、堅實的專業基礎、較高的綜合素質,并擁有終身學習、批判性思維、創新以及科研發展的潛力,能夠適應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及社會現代化的進步與發展。
03
醫學檢驗系目前擁有42位專職教師,其中23位教師具備高級職稱,這一比例達到了54.76%。在這些人中,有13位擁有博士學位,這一比例是30.95%。此外,45歲以下的教師有19位,占總數的45.24%。在科研方面,醫學檢驗系的教師們近年來承擔或參與了3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3項省級科研教研項目,以及20多項市級科研教研項目。撰寫SCI論文超過40篇,擔任教材的主編或副主編共8部,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次,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次,以及市級一等獎四次。該專業擁有一名省級教學名師,一名校級教學名師,兩名校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且機能實驗學教學團隊在2022年成功獲批省級教學團隊稱號。
張紅艷,擁有碩士學位,身兼教授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負責人多重身份。她是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部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的委員,同時擔任河北工程大學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成員。在科研與教學領域,她主持了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社科聯、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河北省教育廳等多個項目的開展,并領導了邯鄲市科技局的多項項目。在學術成果方面,她發表了20余篇科研及教研論文,出版了1部專著,擔任了5部教材的主編或副主編,并參與編寫了多部教材。榮獲邯鄲市頒發的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以及河北省醫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還有邯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王珍,博士學位持有者,同時也是碩士研究生導師,她在2017年順利從復旦大學畢業,取得了博士學位。此后,于2019年成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訪問學者。目前,王珍博士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評專家一職,并在河北省糖尿病基礎醫學研究重點實驗室擔任外聘研究員。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之一,負責一項;同時,主持省部級項目四項,市廳級項目兩項,以及橫向項目兩項;此外,還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級和市廳級項目共五項。在學術成果方面,著有專著一部,并在SCI期刊上發表了超過十篇論文,其中若干篇論文發表于Cancer Research、J Clin Invest、Gene& Development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目前,我負責講授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本科課程以及留學生課程。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代謝性相關疾病的作用和診斷機制。我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和代謝組學方法,深入解析診斷標志物的成分及其作用,并探索藥物開發的新策略。
許巖麗,一位博士,同時也是教授。她是中華預防醫學會衛生保健分會的常委,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全科醫學分會的常委,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家庭醫生分會的副會長,以及中國醫師協會全科分會的學術指導專家組成員。此外,她還擔任了中國期刊編輯學會第七屆醫學期刊委員會的常委。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河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的主持人;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并作為主要研究者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參與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河北省衛生廳研究項目等多個項目的研究;同時,還參與了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和世界衛生組織社區試點項目。擔任主編身份的專著有兩部,擔任主審的著作有三部,成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五項,實用新型專利兩項,同時在SCI數據庫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了五十多篇論文。
王敬章,一位博士、教授,其學術生涯始于四川大學,專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領域。他不僅是該校醫學部首批科研團隊的領軍人物,還擔任心內科碩士研究生導師組成員的重要角色。在教育教學和科研領域持續耕耘,擔任多門研究生及本科生的主講教師,課程包括《蛋白檢測技術》、《生物化學》、《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以及《醫學分子生物學理論與技術》等,同時負責或參與實施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河北省教育廳項目、河北省社科項目、邯鄲市科技計劃等多個研究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身份,在SCI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了20多篇論文,這些論文被SCI文獻引用超過400次,并榮獲了河北省醫學科技一等獎、邯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榮譽。
靳增軍博士,擔任副主任技師,在省級和市廳級項目中擔任主要研究者,貢獻突出。他發表了2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SCI期刊上發表了9篇論文。此外,他還榮獲了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及河北省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
李衛霞,醫學博士,擔任副教授職務。她負責領導了國家教育部產學研項目一項,河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項目一項,并成功主持完成了市廳級項目三項。此外,她還出版了教材兩部,發表了二十余篇科研和教學改革論文。在學術成就方面,她榮獲了邯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并擁有兩項專利授權。
劉克宇,擔任主任檢驗技師一職,擁有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學位,并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他光榮地被納入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的第三層次名單。同時,他是河北省檢驗診斷學會二級分會的常務委員,白求恩精神研究會檢驗醫學分會的理事,以及細胞形態學檢驗診斷專業委員會的委員。擔任主要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SCI期刊上發表了超過十篇論文網校頭條,作為主要研究負責人榮獲邯鄲市頒發的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以及衛健委授予的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共四項。
范杰,擔任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檢驗學教研室主任,同時也是檢驗科的副主任。他還是邯鄲市醫學檢驗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河北工程大學醫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的委員。此外,他還是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的一員。憑借卓越的醫術,范杰榮獲了邯鄲市“優秀醫師”的稱號。其研究重點集中在臨床生物化學、臨床免疫學以及質量控制管理領域,成功領導了兩個市級科研項目的開展,榮獲河北省醫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煤炭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了10篇論文,此外還撰寫了一部專著。
04
主干課程
專業課程在遵循國家標準的同時,兼顧了傳統教學內容的傳承,并反映了專業發展的最新趨勢和動向。課程體系涵蓋了臨床檢驗基礎、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人體寄生蟲學與檢驗、臨床血液學檢驗、檢驗儀器學等多個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和人體寄生蟲學與檢驗兩門課程已被評為校級一流課程。
該專業目前設有1門國家級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精品課程,以及4門省級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精品課程,還有2門省級虛擬仿真精品課程。
05
就業面向及畢業去向
畢業生離校后,大多選擇在各類綜合性的醫療衛生機構、醫學學府、生物藥品企業、醫學研究領域、疾病防治機構和血液中心等單位,投身于臨床檢驗檢疫、教學、科研管理以及衛生宣傳教育等職業領域。他們的就業和升學比例均相當可觀,且工作與所學專業匹配度較高,對當前工作狀況的滿意度亦較為滿意。
06
優秀校友代表
單保恩,1980年畢業,擔任河北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第四醫院黨委書記,以及省腫瘤研究所所長。他擁有醫學博士學位,是博士生導師和教授。曾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五一勞動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院長稱號,還被評為省高端人才和文史館員。此外,他還擔任國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授權點等評審專家。國際腫瘤基因與細胞學會的候任理事長,同時也是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的副主委。他指導培養了245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擁有20項專利,榮獲5項省級科技一等獎,出版了30部著作,發表了526篇論文,其中SCI收錄的有183篇。
許順江,河北醫科大學1985屆的校友。他擁有醫學博士學位,是教授、研究員,同時也是博士研究生的導師。目前河北工程大學醫學院,他擔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中心實驗室的主任,以及河北省腦科學與精神心理疾病重點實驗室的主任,還有河北省腦科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是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貼的獲得者,也是石家莊市的拔尖人才。此外,他還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首批PI。石家莊九三學社的委員,河北省實驗動物學會的常務理事,河北省免疫學會的理事,以及河北省醫學會醫學檢驗分會的成員。他長期致力于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根本性和臨床性研究,擔任項目負責人,成功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其他眾多國家和省級的重大研究項目。在學術領域,他發表了超過100篇論文,其中被SCI收錄的有50余篇。成功獲得一項國家發明專利的授權,同時榮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獲得兩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
張洪濤,乃1983年畢業的校友。現任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的研究員兼教授,同時擔任博士生導師。河北醫科大學免疫學碩士,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免疫學博士,美國太平洋西北研究所/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后。他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科技計劃項目,并參與了國家重大專項子課題。作為通訊作者,他發表了30余篇SCI論文,同時擁有6項授權發明專利。北京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評審專家,中國生物醫藥協會單克隆抗體專業委員會的常委。
李振波,1983年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目前,他在耶魯大學醫療集團旗下的Westerly醫院擔任內科醫生。完成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專業的博士學業后,他加入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天壇醫院的心臟科。此外,他還曾在美國佛蒙特大學醫學院心臟科以及美國衣阿華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專注于高血壓心肌肥厚信號轉導領域。隨后,在德克薩斯A&M大學醫學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擔任副研究員職位。在美國期間,發表了約20篇學術論文。此外,榮獲了2002年美國Experimental biology領域的博士后研究成果獎。2011年,他從美國衣阿華大學醫學院順利畢業。在醫院從事醫學領域的臨床實踐,包括醫院醫學和急診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