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08 09:29:04作者:佚名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針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潮流,探討如何培育符合基礎教育新要求的教師人才成為關鍵議題。于6月23日,上海師范大學文史學科慶祝其服務基礎教育七十周年的主題大會以及“未來教育家”培養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近九十位基礎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資深校長以及特級教師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成立于1954年的上海師范大學中文和歷史學科,經過70年的發展,已成功培育了16000多名師范人才,其中超過85%的畢業生活躍于基礎教育領域的前線,成為上海中小學語文和歷史學科師資力量的主要供應者。
在開幕式上,上海師范大學的黨委書記林在勇指出,該校的中文和歷史學科擁有眾多杰出名師,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探索以及社會服務等多個領域均取得了顯著成就。自建校以來,文史學科一直秉持教師教育的特色,不斷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基礎教育輸送了大量優秀骨干人才。他強調要增強黨的領導地位,聚焦于教育的核心與基礎問題;著重確立首要標準貝語網校,穩固教師隊伍建設的根基;并且秉持守正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掌握正確的思想方法。他期望打造一支既讓黨和人民滿意,又具備高素質、專業性和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以助力我國教育強國的快速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張志敏,第九屆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的前副會長、上海市的教育功臣,他提出,文史學科不僅應服務于基礎教育,更應成為其引領者。“在未來的教育教學改革中,我們應更加重視新課程改革的開端,以及未來教師所需具備的職業能力。”
在主題發言環節,復旦大學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文科資深教授陳思和針對“學科建設與教師教育”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詳細闡述了人文學科的本質及其功能,并回顧了其自古代至今的發展軌跡和演變過程。他強調,人文學科在培養國家所需人才以及服務于國家建設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章清上海師范大學bbs,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針對“如何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想象能力”這一主題,從“重塑歷史研究的基礎‘史料’”、“如何正確理解和描述歷史”以及“歷史知識的形成途徑”三個角度,深入探討了為何培養學生對歷史的想象力至關重要。他明確提出了當前歷史教育中所需的“核心素養”,并強調這是文史學科在服務基礎教育過程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問題。
華東師范大學的終身教授、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譚帆,針對“師范生培養的傳承與創新”這一主題,指出不應過分突出師范教學的獨特性,而是應當將師范教育與人文學科專業知識的教學進行有機融合,重視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并且提出了導師制、讀書會制等實際可行的經驗措施。
大會特別安排了環節,以表達對1958級中文系援藏校友的敬意。這些校友是上海師范大學自建校以來最早一批支援西藏的畢業生,總人數達到了19位。他們毅然肩負起助力中西部發展的神圣職責,踏足雪域高原投身于文化教育事業上海師范大學bbs,憑借自己的實際行動忠實地詮釋了“吃苦耐勞、英勇善戰、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西藏精神,并通過自己的行為展現了上海師大學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了教育報國的偉大愿景。上海師范大學的副校長李曄向援藏校友代表贈送了他們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籍卡復印件。
在當天下午舉辦的“未來教育家”培養論壇上,眾多學者與知名教師齊聚一堂,就“教育家精神如何激發卓越師范生的成長動力”、“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與高質量發展”以及“數字技術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助力作用”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