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5 12:00:12作者:佚名
天津日報報道,記者王洋、姜凝報道,昨晚,一場名為“絲竹和鳴 弦歌雅韻”的天津音樂學院青年民族管弦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馬來西亞國油管弦樂廳隆重舉行,此次音樂會以美妙的旋律繼續譜寫中馬兩國文化交流的輝煌篇章。
名家名團聯袂奉獻民樂盛宴
本次音樂會由王宏偉、張喜秋、陳軍等知名藝術家擔任主演,攜手天津音樂學院青年民族管弦樂團共同演出,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了他們卓越的藝術魅力。在音樂會上,各式風格的民族音樂經典作品,借助各種樂器的巧妙融合,充分展現了民族音樂的深厚底蘊和無窮吸引力。《節日序曲》洋溢著節日的喜悅與歡騰,而《瑤族舞曲》則展現了輕盈的節奏;《七彩之和·太陽歌》色彩斑斕,別具一格,《阿拉木汗》亦別有一番風味;《春江花月夜》旋律悠揚,宛轉悠長,《戰馬奔騰》則充滿激昂與豪邁。這些曲目中,既有歷經千年仍廣為傳頌的佳作,也有充滿現代氣息的民族新篇章。樂團巧妙地將古典樂器與當代樂隊風格相結合,獨奏、重奏以及合奏形式相互映襯,淋漓盡致地呈現了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和悠久的歷史積淀。
此次在馬來西亞國油管弦樂廳舉辦的專場演出,標志著國內樂團在此地的首次亮相,同時也是學院人才培養成果的集中展現,更成為了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文化交流盛事。藝術家們憑借高超的技藝、深厚的藝術功底,以及與樂團間的默契協作,共同演繹了中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獨特韻味。天津音樂學院青年民族管弦樂團把握這一良機,充分展現了其卓越的專業技能和出色的團隊協作能力,不僅將中國民族音樂推向了國際舞臺,也讓全球觀眾得以深刻感受中國民樂的豐富內涵,為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做出了積極貢獻。
增進中馬人文領域深度交融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廣闊框架內,中馬兩國間的文化交流持續加深,音樂,這種超越國界的語言,業已成為連接兩國人民情感的緊密橋梁。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指出:“中馬兩國之間的友誼歷史悠久,受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兩國的經貿往來正不斷攀登新的高峰,文化交流活動也愈發豐富多樣,精彩不斷。”天津音樂學院攜手各界力量,攜帶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經典民族音樂,踏上了交流的征程。此舉不僅為師生們搭建了一個高規格的藝術實踐舞臺,更重要的是,借助藝術的非凡魅力,加深了中馬兩國在人文領域的深入交流天津音樂學院教務處,進一步夯實了兩國友好關系的牢固基礎,促進了兩國人民心靈的緊密相連。文化交流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國度的精神交流,天津音樂學院亦將毫不動搖地致力于推動中馬之間的文化交流,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藝術交流項目,為其貢獻力量。
當晚,眾多觀眾齊聚一堂,共同領略了這場跨越山海的音樂盛宴。這場音樂會,作為中馬文化交流的深化體現,承載著非凡的文化價值,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馬友好交往的歷史長河之中。它肩負著增進兩國人民相互了解、促進文化交流的使命,寄托著兩國人民對深化友誼、拓展合作的美好愿景。天津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同時也是二胡演奏家的陳軍指出:“此次我們訪問馬來西亞,目的不僅在于展現我國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更在于借助音樂這一橋梁,推動兩國年輕一代的交流與協作。音樂有著跨越文化界限的神奇力量留學之路,它能夠拉近人們的心靈距離。我們期望通過此次的音樂會,與馬來西亞的音樂愛好者一同挖掘音樂的廣闊前景,為促進中馬文化交流作出我們的貢獻。”
天津音樂學院歌劇學院的男高音歌唱家、教授張喜秋指出,通過演繹我國傳統音樂作品以及融合了馬來西亞特色的作品,不僅可以使馬來西亞的民眾體驗到中國音樂的獨到韻味天津音樂學院教務處,深刻體會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同時也有助于我國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馬來西亞的音樂文化,從而推動兩國文化的深入交流和相互融合。音樂文化的交流是增進兩國人民之間情感聯系的關鍵途徑。音樂具有跨越語言和文化的力量,它能夠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使兩國人民在共同的旋律中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信賴。
昨日,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天津音樂學院、馬來西亞中國文化藝術聯合會以及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共同發起的文化交流活動,于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成功舉行。
天津音樂學院院長王宏偉代表主辦方向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贈送了精心制作的民族樂器。在再春大講堂中,該校的華樂團學生以及天津音樂學院教師團代表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使得活動氣氛達到了高潮。現場觀眾掌聲如潮,紛紛表達了對音樂跨越國界所展現的文化魅力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