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培訓準備。制定培訓工程規劃時,要結合本通知要求,認真研究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要" />
更新時間:2021-06-15 22:22:40作者:admin2
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教師教育計算能力培訓要達到應有的目的,至少做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培訓準備。制定培訓工程規劃時,要結合本通知要求,認真研究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要注意做好與原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政策銜接工作。
(二) 豐富培訓模式。培訓主要采取線上學習、線下交流、現場實踐及校本研修相結合的模式。省教育廳將通過江蘇教師教育網為全省培訓免費提供課程資源和自主選學與管理平臺。各地可借助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國教師網、全國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平臺等社會化資源開展培訓。培訓整體規劃應著眼長遠,以完善全省培訓體系為出發點,注重實際、注重自主創新,堅持引進資源與自主發展相結合。
(三)強化改革創新。鼓勵各地積極創新培訓模式,注重提高培訓能力,注重應用導向,注重發揮學校主體作用。創新試驗區要率先垂范,結合工程實施工作,在培訓形式、資源建設、隊伍保障、校本研修等各方面大膽改革創新,建立健全當地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持服務體系。
(四)加強科學測評。各地要根據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指南,以發展測評為重點,按照“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的原則開展測評工作,幫助教師了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程度,科學評價能力發展水平。測評內容要密切聯系教師一線教學和專業發展實際,反映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程度。
(五)促進教學應用。各地在開展培訓的基礎上,可組織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論文、教學設計、教學課件、教學課例、微課評比、一課一優師等活動,并予以一定的學時認定,推動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全面融合,形成良好的應用氛圍。各項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習、研究、實踐為主要內容,注重全員參與,注重團隊合作,注重培訓實效,避免形式主義,避免以獎代訓。具體認定辦法由各地根據培訓要求研究確定。教育部、省教育廳另有規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