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20 20:55:28作者:admin2
??一、集體備課的運作方法教師集體備課是以教研組為單位小學信息技術集體備課,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信息等系列活動。其具體運作方式如下:1、組織管理:集體備課由教學處(或教科研室)實施管理。
??一般由教研組長具體主持集體備課活動;公共科和規模較大、門類較多的專業教研組可分成若干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具體實施,教研組長指導并參加各小組的備課活動。2、活動過程:(1)活動準備——“二研”、“三定”組長提前通知全組成員在集體活動前認真研讀教材、大綱,通知中明確集體活動的“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
??(2)集中研討——“四備”出備課要求,聽取中心發言人的發言,討論備課提綱。討論中心發言人提出備課提綱時,應包括備重點、備難點、備教法、備作業(還應包含單元檢測)。討論時要充分發揚學術民主,允許不同意見的爭鳴。(3)修改提綱——“五統一”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思想,統一“雙基”、“雙力”(智力、能力)和“雙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課時安排,統一達標題目,統一考核要求。
??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4)撰寫教案各任課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的備課提綱和各班的學情,撰寫教案。此時,在不離開“五統一”的前提下,發揮各人特長。(5)信息反饋下一次集中時,把根據備課提綱實施時反映出來的重點問題提出來,供以后借鑒。3、時間安排:學校可根據各學科的特點,每學期規定幾次,或每周一次。
??視各校各組教師組成情況而定。如果將每周集體備課的時間排進課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規范化了。二、集體備課必須堅持“三性”原則1、統一性原則。集體備課的實質是同步教學,具體實施中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作業訓練、資料使用、檢測評估等必須統一。特別是教學進度和目標檢測,一旦失去了統一,就不能在集體討論中獲得正確的信息,及時矯正教學實踐。
??2、超前性原則分配撰寫備課提綱的任務和提供備課提綱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任課教師的提綱準備任務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一并分配,便于教師早作準備,收集資料,鉆研大綱和教材。備課提綱的討論一般要超前一周。3、完整性原則劃定備課任務應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保持其內容的完整性。
??一般依據教材的單元或章節來劃分比較合適,切忌人為地將教材割裂開來。三、集體備課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1、正確處理好個人鉆研與集體討論的關系。集體備課,不僅僅是集中討論,一般采取集中討論與個人鉆研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僅僅依靠聽中心發言人的說課,討論是不能成功的。
??要發動全組成員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討論的時候才可能各抒己見,百花齊放。所以,個人鉆研是前提。這大概就是“功夫在詩外”。集中討論時,組長要善于引導,把大家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還要善于總結,概括大家的長處,指導中心發言人整理備課提綱。2、正確處理好備課與試講的關系。
??備課是講課的基礎,講課以備課提綱為指導。集體備課之后,由一人或幾人進行試教,每次教后及時組織評課。執教者發揮自己的特長,上出自己的風格。備的內容統一,教的風格可以百花齊放,方法可以各有不同。概括地說,備課要統一,上課在不離開備課提綱的情況下,可以百花齊放。
??千萬不能出現“千人一面”的局面。3、正確處理好骨干領路與培養新教師的關系。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一般挑選本組骨干。一來有把握,二來組長也省心。備課是貫穿于每學期的全過程,從培養新教師的角度出發,也應給新同志壓壓擔子,讓新同志來當“中心發言人”,同時采取“青藍結對”的方法,然后逐步放手。
??這樣可以一舉數得。
??一、集體備課的好處 ①有利于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做到知識共享; ②有利于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③有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 ④有利于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⑤有利于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 ⑥有利于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究的學術氣氛; ⑦有利于開發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縮短年輕老師的成長周期,節減學校培訓經費。
?? 二、如何開展集體備課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 3.“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后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三)集體備課的操作程序和基本流程: 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后交流、反思。
?? 基本流程: 確立課題——組內討論——確定主備(講)人(形成初案)——集體研討(形成共案——個性化設計(形成個案)——教學實踐(跟蹤)——課后交流、反思——二次——資料保存 (四)個人初備: 基本要求:腦中有綱(標)腹中有書、目中有人、心中有法、胸中有案。
?? 具體要求:1.備思想:2.備教材:“八點備課法”——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 (1)依據“全冊備課—單元備課—課時備課”的思路,準確備出單元、章節的重、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 (2)深入研究教材,創新教學手段。
?? (3)備出教參上沒有的東西,變成自己的財富(來于教參,又高于教參)。 (4)備出章節之間知識的過渡、銜接、拓展和深化。 (5)備問題的預設及設計意圖 3.備學生: 充分了解學情,備出不同層次及不同要求。 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以學生為出發點,備出切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案。
?? 4.備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5.備學法:預習法、指導法、設疑法等,對學生要進行學法指導。 6.備教學手段:要詳細列出教學手段,包括課前準備,課后鞏固等。
(一)確定集體備課的組織形式及參加人員 (二)集體備課的實施原則——四定、七備、六統一 1.“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2.“七備”:備思想、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備教學手段、備教學過程。 3.“六統一”: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后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