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8-31 14:15:36作者:admin2
大班科學活動 吹泡泡一、 說教材。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育,是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而吹泡泡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它深受幼兒的喜愛,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平時我們總是用買來的吹泡泡玩具吹泡泡,但其實可以用來吹泡泡的材料也有很多,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材料吹出許多大大小小,顏色漂亮的泡泡來。大班的幼兒已經(jīng)能夠通過自主的觀察來了解物體的特征,并能較為迅速的發(fā)現(xiàn)物體的差異,好奇心、求知欲強,已經(jīng)能夠通過多種感官來探究物體變化與物體之間的關系。二、 說活動目標下面讓我來說一下本次活動制定的目標。活動目標貫穿于整個活動,對活動起著主導和暗示的作用。并且《綱要》中提到任何一個教學活動目標都應為幼兒一身的發(fā)展打好基礎。科學教育也不例外。并且我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經(jīng)驗、能力和需要,我制定了如下目標: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fā)現(xiàn)只有有洞洞的材料能容易吹出泡泡。2、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將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3、通過實際操作,感受科學探究活動的快樂。三、 說活動重難點重點難點: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并發(fā)現(xiàn)能吹泡泡的材料的特點。四、 說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fā)展的。為使本次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于實際操作和游戲中。因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物質(zhì)準備:吹泡泡玩具一個 吹泡泡水每組一小桶 花片 小木棍 吸管 容易彎曲的細鐵絲 勺子 筆套 記錄單每人一張 小框每組一個經(jīng)驗準備:有用吹泡泡玩具吹泡泡的經(jīng)驗。五、 說活動流程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我為了使枯燥的數(shù)學和活動緊密相連,讓幼兒在玩中學,動中學。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使學習內(nèi)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我的活動流程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出示吹泡泡玩具,吹出幾個泡泡,激發(fā)起小朋友們的興趣。“今天老師帶來了吹泡泡的玩具,我小朋友們肯定也想來試一試,瞧,你們的桌子上,我已經(jīng)給你們準備好了泡泡水,等會我們就要一起來吹泡泡了。”第二部分:猜測實驗結果,并做好記錄。有了吹泡泡水以后,小朋友們肯定會覺得奇怪,有吹泡泡水,怎么會沒有吹泡泡的工具呢大班開學工作計劃幼兒園?我會用一句話來連接我以下的教學過程;“有些有小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沒有吹泡泡的工具,但是大家一起來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么呀?”請小朋友觀察小框里的操作材料,然后提問;“我想請大家來猜一猜,你覺得那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來呢?你為什么這樣認為呢?”在大家交流討論過后,出示記錄單,請小朋友將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在他覺得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圖案下面打鉤。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我主要使用了提問法、記錄法和討論法作為教法和學法。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第三部分: 記錄實驗結果,并進行交流、總結“那小朋友的猜想到底對不對,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試一試!請小朋友們把操作材料拿出來,一樣一樣來試,然后把在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圖案下面打鉤。”接著請幼兒自己操作,在操作過程巡視,注意提醒幼兒實驗規(guī)則和糾正實驗方法。在完成實驗后進行交流:“誰愿意來說一說,自己的實驗結果,究竟有哪些東西是可以吹出泡泡來的呢?” 在交流過后,肯定會出現(xiàn)不同的實驗結果,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大班的孩子,操作方法的不當就可能會造成實驗結果的不同。我會就實驗結果不同的材料,來進行驗證,然后提問:“那為什么某某小朋友會失敗呢?他和老師的實驗方法有什么不同?”總結出,應該將實驗物全部浸沒在吹泡泡液體中,才能實驗出正確的結果。驗證過程中,細鐵絲可能會成為一個亮點,我會請注意到這一點的小朋友來說說,怎么樣讓細鐵絲也吹出泡泡來呢?如果沒有小朋友注意到,那么我就會示范,用細鐵絲彎成一個圈,吹出泡泡。接著我會提問:“能吹出泡泡來的材料,有什么特點?”而細鐵絲的使用正可以便于我的總結,只有是有洞洞的材料,都能吹出泡泡來。這個部分中,我主要使用了操作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上。”只有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自己動手體驗到學習和合作的快樂,并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習的效果。在活動結束后,我會請小朋友們自己尋找一些能吹泡泡的材料,到戶外去玩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