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12-16 14:02:19作者:admin2
語文
語文學習“學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高中生要注重大語文學習。
如何進行呢?這里提供三法。
1. 積累法
語文學習厚積薄發,務必重視積累。每天可做積累三件事:(1)收集生活語言一例(可以是生活中最鮮活,最真切,最具表現力的詞語或句子),并附上自己的三兩句評點。我們生活的世界蘊含著豐富的語言金礦,我們既要開采,又要保藏,切不可忽視。阿達爾切夫說:“生活如同一根燃燒的火柴,當你四處巡視以確定自己的位置時,它已經燃完了?!碧幪幜粜慕詫W問,如你走過小山峽,一定不要忘了風景區的告示語“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別帶走”,那是語言的含蓄和得體;到小學校園,你不要小視那一堂課上一個學生所造的句子“夏天的陽光很活潑”,那是語言的詩意和形象;參觀某一企業,請你注意這樣的不起眼的用語“淘汰自己的產品”,那是語言的豐厚和樸實;當你與一位學者聊天,你該記住他隨口說出的“讀書而不忘積累,是一種習慣;讀書而不忘觀照人生,是一種態度;讀書而忘卻世俗紛爭,是一種境界”,那是語言的哲理和智慧;當你記日記時,請你不要輕易拋棄表明心志的話語“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動詞”,那是中華語言所獨具的人文魅力。(2)看一篇精短時文,作簡要賞析,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充實自己的寫作倉庫。(3)記一篇日記,將一天中最想付諸文字的東西記錄下來。這樣做,可一箭多雕,既可積累思想與情感,又可積累寫作素材,還可進行借鑒性寫作實踐,化所學為所得。每期可做積累一件事,根據時間長段,按序列(高一最適宜讀人物傳記,同名人進行心靈對話,進行精神充電;高二適宜讀文學名著,感受中外文化的厚重和博大。文學的世界,五彩繽紛。中外優秀詩歌,激情飛揚,為你展開了人類的一段又一段的心路歷程;古今優秀散文,情理兼具,向你釋放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的直率與坦誠;中外優秀小說,引人入勝,為你刻畫了一個又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古今優秀戲劇,撼人心魄,為你描述了一個又一個大喜大悲的故事,它們構筑了人類精神文明的寶庫,值得我們閱讀欣賞。讓我們到文學世界里去尋珠拾貝,掬取其詩意與美!高三適宜讀科普名著,走進科學的世界,充分感受科普文章的魅力)閱讀古今中外名著,每讀一本都得有閱讀筆記和鑒賞隨筆,現代高中生萬不可失卻這種文化積累,其好處是:一則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品位;二則提高我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二、網絡學習法
語文大世界,世界大語文。作為處于科學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21世紀的現代高中生,應該放出眼光,走入網絡這一嶄新的虛擬世界,擷取其中有用有益的信息,拓寬知識視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提升網絡學習能力,或進行遠程教育學習,或進行網絡文學創作,或參與網絡社團活動,總而言之,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先進方式,嘗試創造性學習(如可利用IBM中文語音輸入系統——viavoice8.0錄入文章,可利用word進行作文寫作與修改),以獲取最豐碩的學習成果。
三、研究型學習法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成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研究性學習”活動成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它要求我們從生活世界中自主選擇主題進行主動研究,以達到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能力”的要求,實現新大綱中的 “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和終身能力”的要求。怎樣進行研究性學習?筆者認為可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具體按如下步驟展開:(一)課內研究型學習。學習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1)課題報告學習、語文專題研究。它是模擬科學研究情境和過程的研究性學習方式,你可以與老師同學共同討論,定出一個內涵較大的問題,與他人或自行設計方案,自主開辟學習、研究渠道,自主選擇學習研究方式,最終產生自己的學習研究成果——課題報告。如學了《阿Q正傳》,可進行這一作品的專項研究。可擬定如下一些子課題:人物方面——《試論阿Q的“革命觀”》《阿Q的“精神勝利法”之我見》《小議假洋鬼子的“披頭散發”》等;環境方面——《未莊革命風云啟示錄》?!段辞f的地理環境與未莊的農民性格》等;作家藝術觀方面——《從阿Q的形象刻畫看魯迅的文藝觀》《國民靈魂的解剖——由阿Q的“精神勝利法”想到的》等。戲劇研究可參加編排課本劇,讓自己從中得到體驗。又如可就“比喻論證”這一專題進行研究,擬定《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比喻論證方式試析》《比喻論證方式的特點與作用》這樣一些子課題來研究。(2)比較性研究。比較性研究指的是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對象進行比較,求同辨異,尋求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從而獲得對事物新的認識。如學了《范進中舉》和《孔乙己》后,可進行以下比較研究:主題思想比較、人物比較、布局比較、環境(社會環境)比較。學完高中六冊教材,可進行如下一些比較研究,如比喻的三種形式之比較、高中小說中的母親形象比較、絕句與律詩的比較等。(二)課外研究型學習。其主要形式是社會活動專題調研,它是就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的某些細節或問題進行調查來論證、闡釋的過程。如《三星堆文化探源》《紫巖文化尋蹤》《馬尾河污染原由與整治》《中學生上網心態調查》《什么是“網上報紙”》《古代官職升降稱謂小釋》等。研究型學習要求我們須注重與他人的合作,要注意采用觀察法、調查法、考證法、實驗法、比較法、積累法、征詢法、追蹤法、創新法、體驗法等研究方法。
大語文學習方法林林種種,本文僅作粗線條描述,我們廣大高中生朋友可進行嘗試,改進,成為適合自己的有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