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6-04 17:20:38作者:admin2
我曾在《佩服兒子用心學習的態度》博文里提到過:只有心靜,才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才能有條理地把事情做細致,做完整,才能有效率。這樣心情也愉悅!...... 寧靜的能量1、諸葛亮有句名言“寧靜致遠”,意思是指只有心緒寧靜,才能有所作為。寧靜是自己與內心的對話。NBA黑馬林書豪取得驕人戰績,姚明稱贊他“平靜如海洋”,因為他有個習慣,就是會留時間與自己對話。 2、人在正常狀態下,腦波頻率較快,大腦緊張而敏感、易疲勞;在寧靜狀態下,腦波變得舒緩,腦部能量充足,有助于學習和思考,更易迸發靈感。 3、如今的孩子,由于靜不下心來,帶來了諸多問題:經常走神;學習質量差、效率低;沖動任性;常煩躁不安。 為何孩子靜不下心來孩子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原因有很多:1、如果孩子周圍觸手可及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容易一心多用,自然無法靜心。2、如果父母教育態度不一致,家庭生活步調太快,家里活動太多,學習環境嘈雜、混亂、都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而難以靜心。 3、飲食也是誘因:長期食用甜品、含咖啡因的飲料,或摻有人工色素、添加劑的食物,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分散注意力。4、家長應注意排除上述因素。此外,還可以通過一些訓練讓孩子靜下心來。 靜心訓練,給大腦留點空白有些家長認為安靜是浪費時間。其實,“放空”對大腦很重要。大腦留有空白,才有可能升級進化,更具創意。1、呼吸靜心:閉上眼睛,深深吸氣,慢慢吐氣,再重復進行。2、松弛靜心:握緊拳頭,再握緊,突然放松,徹底得放松,如此重復多次。3、音樂靜心:播放舒緩的樂曲,引導孩子聆聽樂曲的節奏、旋律,使自己的身心與音樂融為一體。4、想象靜心:想象自己置身于寧靜的環境中,藍天、白云、微風,我躺在草地上,啊,多么安靜啊... 用寧靜調整情緒1、有人主張要給孩子零壓力的教育環境。但學習一定有壓力,零壓力未必是最好的方法,應該讓孩子學會與壓力共處。學會用寧靜調整情緒,孩子將受益終身。 2、情緒管理有三個關鍵步驟:一是體察自己的情緒;二是適當表達情緒;三是以合宜的方式緩解情緒。3、臺灣有所學校,給學生每人一只“寧靜手環”,手環有紅白兩面,平時白色一面向外,當學生覺得情緒很糟時(體察情緒),就把手環翻成紅色(表達情緒),提醒自己先把心寧靜下來(緩解情緒)。一段時間后,校園里的欺凌事件明顯減少。 沒有“無用的興趣”1、常聽家長說: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沒用的興趣上;還有家長看孩子的興趣沒有成為專業的可能,就把興趣停掉,令人遺憾。 2、喬布斯念大學時。對書法字體課感興趣,卻不知這門課有什么用。然而如果喬布斯沒去上門課,蘋果產品的字體就不會這么好看。 3、愛因斯坦曾夢想成為小提琴演奏家,雖然最后未能如愿,當他卻將小提琴作為相伴終身的興趣,他說:音樂是他科學研究的靈感之泉。 4、興趣的價值不能以“有用”或“無用”來衡量...... 興趣的價值是什么?1、與工作有關的興趣,是“職業興趣”。如:喜歡物理、音樂、體育,由于熱衷鉆研或勤于練習,將來可能發展為職業。當職業與興趣一致,工作時將產生源源動力與創意,職業生涯成就或不可限量。 2、與工作無關的興趣,則是“休閑興趣”。如:喜歡音樂,可惜天賦不足,發展為職業相對困難,卻可能提升生活品質、豐富人生內涵的一項娛樂。 3、很多興趣雖無法發展為職業,當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說:一個人感興趣的東西越多,快樂的機會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