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讀作hé
釋義:谷類植物的統稱:禾苗。古書上指粟。
禾場:<方言>打稻子或曬稻子等用的場地。
例句:爺爺和爸爸" />
更新時間:2021-12-01 20:12:10作者:admin2
禾苗 禾場 木禾 清禾 禾主 禾草 禾晾 禾麻 禾桶 霜禾 禾戽 農禾
讀音:讀作hé
釋義:谷類植物的統稱:禾苗。古書上指粟。
禾場:<方言>打稻子或曬稻子等用的場地。
例句:爺爺和爸爸在禾場上打麥。
禾苗:谷類作物的幼苗。
例句:田里的禾苗長得很旺盛。
擴展資料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字部】禾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0
《唐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和。《說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從木從1省,1象其穗。《春秋·莊二十八年》大無麥禾。《疏》麥熟於夏,禾成在秋。
又凡谷皆曰禾。《詩·豳風》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疏》苗生旣秀謂之禾。禾是大名,非徒黍稷重穋四種,其馀稻秫苽粱皆名禾,惟麻與菽麥無禾稱,故再言禾以總之。
又《山海經》玉山,王母所居。昆侖之墟,其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二月生,八月熟。《注》木禾谷類可食。《鮑照詩》遠食玉山禾。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禾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使學生學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具體情境中 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3. 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求原來有多少”這類實際問題的數 量關系,并能正確解答。
教學難點:找準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并確定解 題方法。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鐘面。
教學過程:
一、教師調動,激發興趣
1.口算(開火車)
2. 下面老師想考一考大家,開動你的小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答對了老師的問題,你就能得到一個紅蘋果,想要嗎?
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們聽題了,做完了8張卡片,剩下6張沒做,
現在你知道原來有多少張卡片嗎?能說出理由嗎?
3.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原來有多少張卡片,就要把做完的和 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
(師將兩部分卡片合起來數一遍。)你答對了,這個紅蘋果就送給你。
4.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板書: 求 “原來有多少” 的實際問題)
二、師生互動,共同參與
出示實物圖
1.猜一猜。
出示鐘面,老師拿走7個鐘面,原來有多少個鐘面?老師拿走了7個鐘面(出現其中的一部分,還剩的部分不出現),(板書:拿走7個鐘面)
請你猜一猜,原來可能有多少個?為什么?小組討論交流。
2.說一說,算一算。
1.出示桌上還剩下的5個鐘面。
知道了什么?
老師沒有拿完鐘面,桌上還剩幾個鐘面?(板書:桌上還剩5個)
題目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板書:桌上原來有多 少個鐘面?)
怎樣解答?
原來有多少個鐘面,該怎么算?為什么這樣算?小組討論交流。
2.討論后明確:桌上原來的鐘面的個數是總數,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是拿走的7個,
另一部分是還剩的5個。
求原來有多少個鐘面,就是把兩部分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
還可以用畫圓的方法做。
3.列式計算。
(板書:7+5=12個或5+7=12個)
問: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2呢?
4.回答正確嗎?口答:原來有12個鐘面。
5..小結:今天我們學的解決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就是要 反過去想,把剩下的和已經用去的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三、學生主動,創造發展
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 完成P98頁的“做一做”
問: 你能看圖說出題目中的兩個已知信息嗎?你是怎么找到的?題 目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你會列式計算嗎?
2.P100頁第8題。
學生自己看圖,把題目中的已知信息和問題說給同桌聽,再自己的 列式計算。集體訂正,指名口答。
3. 教師小結。
問: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這幾個問題都是把去掉的和剩下的兩個部分合起來,求原來是多少。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學會了什么?
總結:我們學習了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就是把已經用去的和還剩下的合起來,我們用加法來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