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年春季修" />
更新時間:2021-12-11 08:25:53作者:admin2
《咕咚來了》寓言故事告訴讀者不要一味的相信別人所說的,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才能給事物下結論,不然有可能會造成誤會的。
《咕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2017年春季修訂版)第20課的課文,這篇課文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野牛問“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里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擴展資料: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森林里有一個湖,湖邊有幾棵木瓜樹。第二自然段講一只兔子聽到“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邊跑邊喊“咕咚來了!”。
第三、四自然段講猴子、狐貍、山羊、小鹿都跟著跑了起來。第五自然段講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么?”,誰都沒看到說不出是什么。第六、七自然段講大家在兔子的帶領下回湖邊去看看,又聽到“咕咚”一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木瓜從樹上落到了湖里。
課文配有四幅插圖。第一幅插圖對應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第二幅插圖對應第四自然段,小動物都驚慌地跟著跑了起來。第三幅圖對應第六、七自然段,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么。第四幅圖對應最后一個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難為情地捂著臉,其他動物都樂了。
課后編有3道練習題。第1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朗讀的較高要求,它以“正確、流利”為基礎,旨在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第2題是分角色表演《咕咚》這個故事,訓練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第3題是寫字練習。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課文,逐步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水平;識字、寫字練習;了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 ? ?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一共有7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森林里有一個湖,湖邊有幾棵木瓜樹。第二自然段講一只兔子聽到“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邊跑邊喊“咕咚來了!”。第三、四自然段講猴子、狐貍、山羊、小鹿都跟著跑了起來。第五自然段講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么?”,誰都沒看到說不出是什么。第六、七自然段講大家在兔子的帶領下回湖邊去看看,又聽到“咕咚”一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木瓜從樹上落到了湖里。
? ? ? ?課文配有四幅插圖。第一幅插圖對應第二自然段,兔子很恐慌地逃跑。第二幅插圖對應第四自然段,小動物都驚慌地跟著跑了起來。第三幅圖對應第六、七自然段,野牛問大象“咕咚”是什么。第四幅圖對應最后一個自然段,大家明白了真相,兔子難為情地捂著臉,其他動物都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