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螢火蟲班的故事
更新時間:2021-11-08 10:30:31作者:教育文稿網(wǎng)
我和螢火蟲班的故事
最好的教師總是不教書,他們只教孩子把全部的心靈都敞開,用露珠一樣的眼睛和愛,朝向偉大真理。 ——題記
懷揣一種情懷,憑著一份熱愛,再次和一年級的小朋友相遇。
凡是預(yù)則立。第一次家長會,我從“建模式 立規(guī)矩”開始;第一個月我從培養(yǎng)孩子的習(xí)慣入手:如何做好課前準(zhǔn)備、如何整理書包、如何寫名字、如何傾聽、如何讀書、如何如廁、如何接水、如何玩耍......漸漸地,我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此螢火蟲班非彼螢火蟲班,此情可待已惘然。而且,我和剛剛分別的,一八班的家長犯了同樣的錯誤,有意無意進行對比。對比之后的結(jié)果,就是一直陷入肯定前者,否定后者的無限循環(huán)當(dāng)中。這無疑是一種固定性思維。反思、沉淀,覺察到自己差點忘掉了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在這之前,我還自詡這個教育法則運用到位呢。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和李校長,和辦公室的老師們溝通分享,慢慢地調(diào)整自己、接納孩子們。
相信“相信”的力量。那次班會課,和孩子們一起,我們鄭重地許下愿景:每天進步一點點,讓每個孩子成長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期待的魔力下,慢慢地,我走進了孩子們的內(nèi)心。宸宇,曾經(jīng)被調(diào)皮的文軒用鉛筆扎傷臉蛋,當(dāng)我去看望他時,他興奮地朝我跑來,抱著我說“馮老師好”,我蹲下身子輕輕地詢問他臉還疼嗎,內(nèi)心早已被融化掉。就是這個孩子,每次到校必定繞著圈子找我,見到我的時候,會深深鞠上一躬,還不忘說聲馮老師好。
傾聽孩子的聲音。曾聽一位校長說過:“我們不要期待每個孩子都開花結(jié)果,或許,他這一輩子都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這句話至今受益匪淺。在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過程中,孩子們需要不斷的肯定,加倍的愛護。耀宗,從習(xí)慣養(yǎng)成來看,他會有各種問題。可是,我覺得他很可愛,打心眼里喜歡他。
記得那天,我蹲在講臺上,輔導(dǎo)孩子們寫作業(yè)。他悄悄湊到我跟前,壓低聲音,詭異地說:“馮老師,我跟你說個事。”
“啥事???”我低下頭來接著看作業(yè)。
“我給你說。”他著急地拉拉我的衣服。
我準(zhǔn)備聽他給我講這樣那樣形形色色又大同小異的故事。
“昨天晚上,天黑的時候......我被我爸爸和爺爺打啦!”他一臉嚴(yán)肅。
我差點沒笑出聲來。原來,這就是他所說的故事??!哈哈哈哈,簡直太好笑了。我一本正經(jīng)地問他為什么被打,他認(rèn)真而又害羞地告訴我為什么被打。我感同身受,表示這件事太不可思議了,一定要和他爸爸好好談?wù)劊⒄f了一番安慰的話。之后,他就安心地回到座位上去了。
......
轉(zhuǎn)眼,就是學(xué)期末了,一幕幕場景歷歷在目,似昨日重現(xiàn)。每當(dāng)我倍感疲憊的時候,我就想起孩子們的種種“好”來。那天,我外出開會回來,直奔教室,思嫻看到我急切地問:“馮老師,你吃飯了沒有?”估計是我前一天忙著辦黑板報,沒顧上吃飯,被她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頓時,我的眼淚竟來了。有時候,我會怪孩子們不會“察言觀色”,竟然識別不了我的“招牌動作”,而每當(dāng)此時,班長峻熙就會大聲命令大家“小嘴巴”,于是,所有孩子一起坐端,一雙雙水靈靈的眼睛注視著我,回答“不說話”。還記得那次,因周二下午教研,我整個下午沒有進教室看一眼,直到周三中午,我剛出現(xiàn)在教室東邊的走廊,眼尖的宸宇第一個發(fā)現(xiàn),隨即大聲叫道:“馮老師回來啦!馮老師回來啦!”轉(zhuǎn)瞬間,有跑到我跟前的孩子,有回班“通風(fēng)報信”的孩子。頃刻之間,一大群孩子把我團團圍住,晨茜抱著我問:“馮老師,你可回來啦,這兩天你去哪兒了呀?我們都想你了!”一時之間,大家都變成了嘰嘰喳喳的小鳥。旁邊的老師們笑著說:“你們班的孩子都想馮老師啦!”那天下午,孩子們傾聽特別認(rèn)真,作業(yè)格外優(yōu)秀。
此刻,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全是美好的樣子。身為班主任,每天都在不斷“修煉”當(dāng)中,即便如此,還會有些遺憾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客觀存在。不過,我還會像我們班家委主任說的那樣:“像一個救世主那樣拯救孩子們。“加油,朝向偉大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