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7 15:30:04作者:admin2
復習課是中學數學教學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課型,是我們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可以系統地加深舊知識的學習,對以前的知識漏洞進行填補,復習課的主要功能是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能力。高中數學知識系統性較強,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系。因此,在復習中,傳統的作法往往是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與考綱的理解和經驗,對復習內容進行知識點的羅列整理,例題講解,變式鞏固,歸納小結的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之所以長期被廣大教師所采用,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知識系統性強,能突出復習的重點和便于操作,用較少時間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雖然也有老師的啟發、引導,但基本上都是采用老師→學生單向的接受性、被動性和灌輸性的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復習、主動探究、主動發展不夠,同時這種教學模式的即時反饋性往往不強,因此課堂教學常常會脫離學生的實際。這種方式的復習,既不能強化學生的知識,也不能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更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結果實際收益就是學得快,遺忘也快。為什么呢?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真正動起來,沒有主動進行知識系統化構建,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缺乏數學體驗。因而沒能消化,從而更談不上升華。
隨著每學期考試日期的臨近,作為一位站在高中數學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高中數學復習過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我結合自己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認為在高中數學的復習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課堂教學結構上,更新教育觀念,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就是:師傅的任務在于度,徒弟的任務在于悟。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廢除“注入式”“滿堂灌”的教法.復習課也不能由教師包講,更不能成為教師展示自己解題“高難動作”的“絕活表演”,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地探索活動中實現創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華智慧,提高數學素養和悟性。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復習課上有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二者似乎是很難兼顧。我們可采用“焦點訪談”法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因大多數題目是“入口寬,上手易”,但在連續探究的過程中,常在某一點或某幾點上擱淺受阻,這些點被稱為“焦點”,其余的則被稱為“外圍”。我們大可不必在外圍處花精力去進行淺表性的啟發誘導,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弱點在隱蔽處暴露,意志在細微處磨礪,通過訪談實現學生間、師生間智慧和能力的互補,促進相互的心靈和感情的溝通。
二、趣濃情深,提高復習課解題教學的藝術性
在復習時,由于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得生動活潑、情盎然,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為享受,有效防止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數學題,即便具有相當的難度,它卻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情節曲折的電視劇,那迭起的懸念、叢生的疑竇正是它的誘人之處,“山重水復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悅取代之后,學生又怎能不贊嘆自己智能的威力?我要使學生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性,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有這樣一些比較成功的做法:一是運用情感原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二是運用成功原理,變苦學為樂學;三是在學法上、教學生施展“點金術”等等。
三、在復習過程中不可忽視課本
高三復習往往時間緊張,教學內容較多,相對習題量也較多,所以有些教師在復習中拋開課本,征訂大量的復習資料,試圖通過多做,反復做來完成“覆蓋高考試題的工作,結果是極大的加重師生的負擔。連續多年的高考數學試題每年都有許多題源于教材,命題者的良苦用心己再清楚不過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視教材,針對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和方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的落實上。
四、講究講評試卷的方法和技巧
復習階段總免不了要做一些試卷,但試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關鍵在于做的質量好壞和收益的多少。怎樣才能取得好的講評效果,要做好以下幾點:
1、照顧一般,突出重點
在講評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且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為此教師必須認真批閱試卷,對每道題的得分率應細致地進行統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準確地分析,對每道題的評講思路精心設計,只有做到評講前心中有數,才會做到評講時有的放矢。
2、貴在方法,重在思維
方法是關鍵,思維是核心,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評講過程,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提高,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加強。訓練“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羅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對比,從而揭示最簡或最佳的解法。
3、分類化歸,集中講評
涉及相同知識點的題,集中講評;形異質同的題,集中評講;形似質異的題,集中評講。
五、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共享
在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展示本章知識,師生共同認真研究同學展示的圖表,發現優點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積極探討,加深對本章知識的再認識。學生在復習課前積極回顧,充分理解知識網絡,達到了初學掌握基礎知識的目的。由于交流的需要,同學們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前準備,深入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課上開展緊張有趣的展示和探討,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解決好復習基礎知識的目的,又能促進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更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學生相互合作的機會,引導學生互幫互學,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生間的社會交往(對話、協商、合作等)有助于他們相互彌補思維不足,在團體中探究、討論,有助于他們用多角度的觀點看待知識,形成共享的對知識的更高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