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28 10:07:28作者:佚名
隨著COVID-19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線下課程已成為常態。 北京、河北、太原、西安、濟南等地出現零星疫情,從年初持續到年底。 與疫情剛爆發時的恐慌和不安不同,全國各地學校都建立了基本的線上教學流程教育部關于校外培訓機構停課的通知,保證學生即使停課也能繼續學習。 與此同時,大家也有同樣的默契,認為線下教學的暫停只是暫時的。
2、“公眾參與和民眾”退出歷史舞臺
5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發布,全面系統地修改、補充和完善了此前的規定。 針對歷史遺留問題,將進一步進行監管調整。 部分省份明確,到2022年將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在校生規模壓減至5%以下。《規定》提到“公辦學校不得使用國家財政資金組織、參與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比例”。舉辦民辦學校,不得影響公辦學校的教學活動,不得單純通過品牌輸出參與辦學,并應當經其主管部門批準。”
規范“公民參與”學校工作已提上日程。 不久后,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于規范公辦學校設置或參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嚴格界定“公眾參與、全民參與”的范圍,理順體制和機制。 政策公布以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出現了“公辦民辦”學校,或純公辦,或純民辦,明確劃分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確保國家教育體系的統一,穩定公共教育。教育資源。
3、暑期幼兒園班“占領”假期
年中,“老師寒暑假取消”的謠言不脛而走。 正當暑假即將開始之際,這一消息引起了老師和家長的廣泛關注。 教育部回應此事并表示,“取消教師寒暑假”的說法沒有依據。 但與此同時,教育部發布了《關于支持暑期托管服務探索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要引導教師自愿參加暑期托管服務,但不應強迫。
暑期托兒班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試點,滿足雙職工家庭等部分群體的燃眉之急。 但新措施的實施一定程度上會涉及家長、孩子、老師等各方的利益。 Blackboard Insights 采訪了在職小學教師,了解他們對此事的看法。 多數老師表示能夠接受并樂觀應對,但對于是否送孩子去暑期幼兒園的問題,態度各異。 從數據來看,參加暑期托兒所的孩子屬于少數,大多數家長還沒有完全接受這一新選擇。 換季后,我國部分地區將迎來冬季幼兒園。 不知道這次上課人數會有大的變化嗎? 未來冬季日托班是否會與校內夏季日托班放在同一地點?
4.“雙減”
自3月份“雙降”消息首次傳出以來,其“威力”已可見一斑。 多只K12教育中概股暴跌,市值蒸發數百億。 直到7月,“雙減”舉措終于落地,無論是在校學生的作業負擔還是校外培訓的負擔都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和明確的限制。 此前“嚴控”、“嚴審”的傳聞被一一證實。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正常上班時間”……就學校而言,“雙減”政策對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開展課后服務工作提出要求,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重返校園,“吃好”、“吃好”。好”在學校。
對于校外培訓機構來說,這無疑是史上最強的限制。 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培訓統一“營轉非營”、“準備改革審查”、“嚴禁資本化運作”、“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 ”、“不準提供照片搜索題”、“不發表”、不播放校外培訓廣告……從資金、授課時間、廣告等多方面提出整改指示,所以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學科領域校外培訓的各類亂象基本消除教育部關于校外培訓機構停課的通知,校外培訓的熱度逐漸降溫。
“雙降”之前,教育行業從業者都在等待“靴子”落地。 “雙降”后,教育企業圍繞新政策重新調整業務經營和未來發展方向。 回顧“雙減持”前的行業走勢,我們會說高瓴資本減持是高瞻遠矚、果斷的; 作業幫、網易有道等公司有遠見,整合成人業務; 啟蒙巡回賽頻繁籌集資金、更名、拓展學科,“最后機會”刻不容緩; 然而,也有企業在短時間內經歷了意氣風發的招聘和大規模新老員工的裁員……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政策風險,身在其中的我們也只能事后看來。
5. 校園新的課后服務
2021學期下半年以來,“雙減”后全新升級的課后服務開始了。 有效解決家長接送孩子難、無處可去的問題; 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的空間; 也有利于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同時,遏制無證“小餐桌”無序發展。
然而,改善課后服務不能僅僅依靠學校。 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課外服務班,為學校輸送優質課程,讓志愿者加入其中,減輕學校教師的工作負擔。 今年,江蘇、廣東深圳、甘肅蘭州等地相繼出臺相關文件,確定了教師參加課外延伸服務的補貼標準。 深圳市對參加課外延伸服務的教師給予每人每次不低于150元、不超過300元的補貼。 江蘇省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法定工作日課外服務報酬按照每課時不低于60元的標準考核支付。 教育部表示,目前有7743.1萬名學生參加課外服務,學生參與率為85%。 課后服務的剛性需求明顯強于暑期托管班。
6、K9走向“死亡”
K9業務長期以來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好未來和新東方披露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收入來自中小學教育培訓業務。 為全面響應國家政策,10月底,新東方在線宣布暫停K9學科校外培訓; 11月,好未來、新東方、學大教育、高途等宣布,內地義務教育學科校外培訓服務將于年底開始……尚未完全關閉相關業務的企業也紛紛關閉優化調整,精簡人員結構。
有企業指出,由于投入大量資源提高課程和服務質量,尤其是K9教育,導致企業總營收成本增加。 此外,近兩年,教育行業在線生的拉鋸戰十分激烈。 除了教學研究和優質師資供給之外,教育企業將很大一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了廣告上。 隨著校外培訓廣告管控安排日趨嚴格,教育企業可以重新思考并關注K9賽道之外的更多可能性。
7. 教育To B是一門好生意嗎?
2021年將被“雙減”政策一分為二。 “雙減”后,在成都舉辦的第80屆中國教育裝備展成為下半年教育行業發聲的最大聚集地之一。 在這里,新東方全資子公司“東方創新科技”首次亮相; 點茂科技升級課后服務人工智能課程解決方案,推出點茂編程平臺。 有余力的互聯網企業也看好教育企業服務行業。 中國教育與華為聯合發布智慧課堂教育解決方案; 阿里云教育整體品牌首次上線,以釘釘為統一入口; 聯想發布“聯想教學5.0”升級版,以AI技術賦能個性化教學...
此外,掌門教育進一步加大B端業務布局,打造“個性化智能教育平臺”,已在全國多個地區落地; 科大訊飛發布新產品“中小學課后服務管理平臺”。 學校新增的課后服務讓其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教育企業服務垂直賽道并沒有因為“雙降”而失去市場和信心。
8. 服從還是不服從,這是一個問題
“雙減”政策公布后,哪些科目類別是? 具體哪些培訓屬于監管范圍? 教育行業從業者紛紛猜測。 7月底,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和非學科類別范圍的通知》,明確涉及《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規定學習內容的校外培訓國家課程標準將納入管理學科類別; 11月,教育部再次發布《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項目分類認定指南》,指出培訓方式以學科知識講解、聽、說、讀、寫、算術等學科能力訓練,以預習、教學和鞏固練習為主要過程,教師(包括虛擬代理、人工智能等)講授、演示、互動等主要形式將被視為學科-基礎培訓。
不同地區對此分類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北京市豐臺區將珠算、心算納入學科培訓; 天津濱海新區認為,作文、閱讀、國學、新概念、英語舞臺劇、英語繪本等,片面強化相關學科技能。 本次培訓屬于學科培訓。 同時,教育部表示,將堅決查處校外紀律培訓隱性變異問題,禁止以游學、游學、夏令營、思維素養、語文素養等,或者科技、體育、文化藝術等非學科培訓。嚴禁證書不齊全的機構或者個人以學科培訓名義進行學科培訓。咨詢、文化傳播、“家政服務”、“住家老師”、“眾籌私教”等。
9、指導價出爐,可上調10%,下調不限。
今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別校外培訓費用監管的通知》,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線上、線下學科校外培訓收費屬于非營利性。性教育機構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政府制定收費基準標準和浮動幅度,2021年底前出臺。
隨后幾個月,全國各地相繼出臺線上線下學科培訓指導價,客單價普遍縮水80%以上。 除北京、上海10人以下線下課程定價為每人80元/課時外,其他地區學科課程指導價均低于每人70元/課時。 部分地區高中課程還實行政府指導價,略高于義務教育課程價格。 這項“低價政策”未來將試行1-2年。 試點結束后,可能會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再次調整,但或許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100元以上的項目。 義務教育階段的培訓確實無利可圖。
10. CNKI“壟斷”再次被提及
2021年底,CNKI被退休教授趙德新起訴。 由于CNKI未經授權收錄了趙教授的100多篇論文,他不僅沒有得到一分錢版權費,而且下載時還要付費。 事實上,CNKI被告已不再是新聞。 趙教授從2013年起就走上了維權之路,迄今為止,他已全部勝訴,獲得賠償70萬余元。 然而,官司勝訴后,從學術上來說,所取得的只是下架而已。 作為我國最大的學術平臺之一,此舉頗有“封殺”之意。
CNKI具有明顯的“壟斷”含義。 學校經費很難覆蓋所有CNKI論文瀏覽范圍,而且免費抄襲檢查的數量也很少。 論文下載和抄襲檢查的費用已經成為學生不可避免的負擔。 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的學生都在努力學習互聯網。 由此,市場上出現了多種CNKI會員賬號年租服務。 只需下載一篇論文的費用,即可享受一整年的瀏覽和下載服務。 相反,CNKI卻失去了自己的業務。 價格連年上漲的CNKI也讓大學不堪重負。 年底,CNKI將碩士、博士論文下載費用降低近一半。 但這筆錢能分到作者手里有多少呢? 也許根本就沒有“分裂”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