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12 11:10:36作者:佚名
一位副研究員,開設了“1949年以來的第一家”。
作為獨立作者,她的研究成果被世界上最難發表的數學期刊之一《Acta Mathematica》接收。
要知道Acta Mathematica是數學四大頂級期刊之一。 以往僅接收來自中國大陸的9篇文章(由中國研究機構完成),其中6位作者當選為院士。
而這一次,獨自完成這一舉動的人正是華中科技大學副研究員胡震。
此消息一出,知乎上相關話題就上了熱搜榜,粉絲數超200萬。
不少她教過的學生也紛紛過來。 恭喜她的同時,他們也很驚訝:平時上課思維很快,沒想到真龍就藏在世界里。
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博士研究期間暫時想改變方向,于是又在UIUC攻讀博士學位,歷時7年,于2017年畢業。此時,距離本科畢業已經過去了11年。 。
引發熱議后,熙珍本人也在社交平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我覺得數學家面對的世界就像王爾德和安徒生童話里的世界一樣:一個殘酷的世俗世界,對你沒有同理心,主角總是做著童話夢,因為它們與現實格格不入,所以結局往往是悲慘的。
但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實際上并不知道我們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我們付出了多少。 在他們看來,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奇怪的人。
博士學習期間改變方向
據華中科技大學數學中心官網顯示,荀震現為該中心幾何拓撲和數學物理團隊成員。 研究方向主要為代數拓撲、代數幾何和數學物理。
在來到華中科技大學之前,荀震曾作為特聘研究員在中山大學短暫停留了兩年。 此外,她還是北京大學數學學院2002年校友。
本科畢業后,她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進行研究,于2009年獲得碩士學位。隨后前往UIUC,于2017年獲得博士學位,并立即回國任教。位置。
還發生了一件小事。
她當時已經在印第安納大學伯盧明頓分校(IUB)處于博士研究階段,但在研究過程中她的興趣轉向了代數拓撲,因此她于2010年轉學到UIUC(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在UIUC,她于2016年完成了博士論文。但答辯后,在導師的建議下,她對論文進行了一年的修改,以使其更具可讀性和經典性。
PS 她的博士論文長達 290 頁。
在她的個人網站上,有兩篇期刊論文(2018年)和七篇預印本(2017年至2020年),涉及包括博士論文在內的研究主題。 (好久沒有更新了)
核心主題集中在擬橢圓上同調,其中一項發表在《數學進展》上。
根據她自己2019年的研究報告,擬橢圓同調理論與橢圓同調理論非常接近,可以反映橢圓曲線的幾何性質。 并且涉及廣泛的相關重要領域,包括同構理論、幾何表示理論、等效橢圓同構理論、代數幾何和數學物理等。
她認為,與橢圓同調理論相比,擬橢圓同調更容易計算,支持更整齊的結構,在解決一些重大數學問題上具有強大的威力。
這次接受的文章名為 2-Representations of Lie 2-groups and 2-Vector Bundles,探討了更一般的 2-向量空間類型上的 Lie 2-groups 2-representations 的概念。
科學家此前已經證明,不存在使用自由循環群的弦2-群的嚴格模型。 相反,他們構建了一個更好的模型,該模型使用自由環基團為弦 2 基團構建一致模型,并為所有結構提供明確的公式。
基于這樣的背景,作者建立了一個連貫的Lie 2群2-表示范疇和一些具體例子華科副研究員獨作身份投中數學頂刊,討論了這個2-表示范疇與表示范疇之間的關系,并構造了一個等效的2-向量束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論文的致謝中提到,本文是作者在訪問哥廷根大學期間在朱辰昌教授的指導下撰寫的。
“就像王爾德和安徒生的童話故事”
除了數學之外,鋼琴也是熙珍的眾多愛好之一。
荀真的微信ID結合了她正在演奏的樂譜和她被命名時背誦的數字。
2010年之前,甄珍每天都有練習鋼琴的習慣,包括在IUB讀書時。 她稱自己在 IUB 的時光“在很多方面都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 比如我住的公寓就有琴房,而IUB本身就是一所藝術專業很強的學校,每天都有無數的音樂會和戲劇表演。
△2007年8月,荀真住在IUB,桌上有鋼琴譜
校園風景優美,校舍典雅。 用她的話說,“有詩意的地方,到處都能聽到落葉的聲音”。
但席震在 IUB 學習期間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與音樂或數學無關:
這些不是您在選擇學校或工作地點時需要考慮的事情。
畢竟,你要選擇的是一個可以完成學業、大力發展事業的地方,而不是一個度假或退休的地方。
荀震的父親是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教授熊中旦。 他從小就沉浸在數學的氛圍中。 荀真在微博上寫的這句話透露出他是一個熱愛數學,也熱愛生活的人。
她把數學家的世界比作童話,但她并不是在贊揚學習數學的美妙。
“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人實際上不知道我們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我們付出了多少。” 荀真在微博上寫道。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奇怪的人。”
她還記錄了第一次給學生教練習的感受。 整個過程正如她預想的那樣,“不太有經驗”,她覺得下一堂課應該會更好。
荀震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本科生教授微積分和線性代數。 在學生們眼里,荀真似乎不太擅長教學。
知乎網友@wryyyyyyyyy,大一時參加了荀真的網絡代課,評價荀真上課時思維非常快。
也有網友留言稱,荀真之所以給自己留下深刻的老師印象,是因為他的教學水平一般。
但沒關系。 現在說起西鎮,大家能想到的就是Acta Mathematica認證的科研水平(doge)。
數學四大期刊之一
我們回過頭來說一下甄珍發表論文的期刊,Acta Mathematica。
Acta Mathematica 由瑞典皇家科學院 Mittag-Leffler 研究所出版,旨在“發表數學所有領域的最高質量的研究論文”。
它是國際公認的最權威的數學期刊之一,與Annals of Mathematics、Inventiones mathematica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并稱為“世界四大頂級數學期刊”之一。
同時,Acta Mathematica也被公認為最難出版的數學期刊之一。 要在其中發表論文,遠比大家熟知的Science、Nature、Cell要困難得多。
先說數據:愛思唯爾旗下全球最大的引文和摘要數據庫Scopus數據顯示,該期刊自1882年創刊以來,累計發表論文2097篇。 該雜志每年出版2卷4期。 也就是說,該期刊平均每年發表論文約17篇。
該期刊發表文章數排名前五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美國、法國、英國、德國和丹麥。 在西鎮之前,中國大陸有9人在該雜志上發表了大陸研究機構完成的論文共8篇,占總數的0.3%,排名全球第20位。
這9位作者中,院士6人(其中美國航空航天學會通訊院士李達),杰出青年2人。
總之,即使看不懂甄珍的論文華科副研究員獨作身份投中數學頂刊,能夠進入Acta Mathematica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操作。
盡管她尚未在公共平臺上對論文發表發表任何評論,但最新的社交平臺上已經有祝賀的聲音:
不僅華理科的學生聽后流下了眼淚,很多人也表達了深深的感慨:
期待文章正式發表~
參考鏈接
熙珍簡歷:
論文鏈接:
[1]
[2]
[3]#_rnd74
[4]知乎[]()
[5]~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