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5-05 11:39:15作者:佚名
記者今天獲悉,目前,學校正通過樹立“打造民政特色專業群”“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新標桿”,加快高質量高職院校建設。 “增強校園獨特的文化教育功能”。 朝著建設中國特色高水平職業學校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深化民政情懷,提升“全生命周期”專業群體建設水平
11月7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進學校“永愛模擬養老院展廳”。 幾位康復學員戴著模擬白內障的眼鏡,穿著特制的體驗服,拄著拐杖為老人體驗行走。 、坐臥等生活場景。 “我感覺自己突然變重了,很累,整個人都沉下去了?!?戴上耳塞后,我聽到的聲音變得很遙遠。 ”新生趙蓉蓉告訴記者,走路時,雙腿很費力,膝蓋、手臂不能彎曲,視力模糊;坐著、躺下、站起來時,背部僵硬,腰部無法發力。 ,所以他只能靠雙手的拉力站起來。
原來,這是學校為康復專業學生開設的《老年體質》課程。 “通過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年人的需求,為今后進入職場打下基礎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怎么樣,提供更準確、精準、專業的服務。” 長沙民政職業學院校長李斌表示,在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上,關注人生各個階段、各站位,強化專業精神,滿足“幼教”民生需求。兒童、學生教育、工作收入、疾病醫療、老人贍養、住房和弱者贍養”。 重點建設社會管理與服務、健康養老服務、民政信息與智能技術服務三大民政專業群。 同時,學院建設了服務現代服務業和智能制造兩大產業的專業群,形成了與民政專業群協同發展的專業格局。
據悉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怎么樣,學校目前開設學前教育、婚慶、老年服務與管理、老年護理、臨床醫學、社會工作、社區管理、殯葬等14個民生專業,覆蓋生命全過程。 完全專業。 “創辦一個專業,完善一個產業”。 李斌透露,1995年首創的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已培養畢業生近5000名,大部分已成為我國殯葬行業的技術骨干或中高層管理人員。 僅廣東省就有56名殯葬師、副主任是該校畢業生,部分畢業生在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工作。 1999年,學校首創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隨后與健康養老服務領域的運營管理、健康管理、護理、康復保健等職群對接,先后開設了老年病學專業。健康保健與管理、護理(養老)、康復治療技術、言語聽力康復技術、臨床醫學等6個專業,為養老行業輸送了數千名高素質畢業生。 他們已成為北京、上海、廣州及全國各地養老機構的管理和技術崗位骨干,極大提升了我國養老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
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推動教育教學深度變革
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2010年9月,長沙民政職業學院在全省高職院校中率先引入在線學習空間。 學校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都擁有實名個人空間,并開始實施“空間革命”——積極推進基于云計算的互聯網教學空間的建設和應用。
在學校的教學空間里,你可以發現這樣有趣的場景:學生在空間里做作業,老師在空間里搭建課程貝語網校,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學習都要進入老師空間,老師也必須去老師空間。學生復習作業的空間。 在這里,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自然的互動機制。 過去,學生經常抱怨課堂上“見老師難”。 現在,依托Space平臺,老師和輔導員通過作業貼、話題群、私信、話題回復、博客評論等互動形式與學生建立了便捷的聯系。 對于教師教學的管理,學院還建立了空間導航,展示空間日志,幾乎教師的任何教育教學活動都可以在空間中追溯。 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師是否參與。
據悉,學校為各專業配備了網絡直播教學系統和專門教學空間,形成了依托互聯網的“校中廠”、“廠中?!薄?學生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優質的一線企業體驗。 實用教學資源。 根據專業發展和實踐教學的需要,學校還聘請了一批能體現專業特色、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兼職專業帶頭人,為各大師工作室分配教學空間,利用其教學空間建設互聯網上的“大師工作室”,傳播行業企業新思想、新理念,拉近學校與企業行業的關系。 學院被評為“全國職業院校實習管理50強”。
截至今年,學院共建成資源庫課程61門、微課程896門、各類資源32693個、各類用戶39165個。 用戶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智慧職教”等資源庫門戶網站點擊量已達1761121次。 學院擁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7門,《高職公共英語》被評為“2017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中國高校MOOC課程6門,湖南省名師課15門,優質課程9門。數字教育資源 納入中央電化教育中心職業教育教學資源部。 學院共主持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3項,參與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建設9項,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院校教學資源庫50強”之一。 2017”。
傳承民生文化,培養“德藝并重”的現代工匠
作為一所具有深厚民政行業背景的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 長沙民政職業學院在志愿服務中培養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學校規定每個學生每學年必須完成20小時以上的志愿服務,計為2個學分。 學校98%以上的師生都是注冊志愿者,連續兩年被評為湖南省志愿服務先進單位。 同時,依托民政、社會工作等專業優勢,師生共同組建專業志愿服務團隊,利用所學專業知識開展專業志愿服務。
通過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構建職業道德培養體系、創新技術技能培養模式、探索工匠培育路徑、重視非專業技能培養等措施,幫助學生成為“辣肉”并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力量。
濃厚的民生文化,培養了師生的責任感。 長沙民政職業學院師生在“5.12”汶川地震、“7.23”溫州高鐵追尾事故、“東方之星”沉船事故等救災救援現場表現出色。 共青團中央實施西部地區服務計劃16年來,學校已有西部地區計劃志愿者200余人。 是湖南省高校中志愿者人數最多的高校之一。
記者陳淑儀 黃靜 通訊員 吳猛 陳艷宇
更多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特別提示:由于各方面情況不斷調整和變化,華育教育網()提供的信息僅供非商業教育、科研用途。 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僅供參考,相關信息請以權威部門發布的官方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