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12 21:35:35作者:佚名
作者 | 鄭彩琳
編輯 | 詹騰宇
題圖 | 《中國醫生》
“就你的分數,只能報考私立中醫學院?!?/p>
“如果我是你,我會認真考慮你們鄉衛生院的定點鄉村醫生?!?/p>
又到了高考報名季,焦慮的學生和家長再次擠滿了張雪峰的直播間。
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張雪峰認識了一位來自河北唐山的農村女孩,她的平時成績在490到500分之間張雪峰最不建議女生上的專業,希望學習與中醫相關的專業。
(圖/華醫)
在聽到女孩的成績后,張雪峰立即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她的分數只夠考河北一所民辦高校,考不上研究生,更別說“5+3”(本碩連讀)了。
根據實際情況,張雪峰建議女孩考慮當地的鄉村醫生定向項目。
490分,不推薦攻讀醫學專業
醫學一直是高考熱門專業,連續數年在專業搜索和報名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要想進入一流醫學院,你的分數必須比當地本科線高出至少200分。
在女孩所在的河北省,2023年物理學科本科錄取分數線為439分,女孩的成績只比這個標準高出50分左右。按照河北省往年的錄取情況,她只能勉強考上一所民辦本科醫學專業,如果想讀八年制本科、碩士,分數線必須高于傳統的五年制。
(圖/華醫)
此外,張雪峰在直播中還提到一點:在醫學職業發展中,高考成績不僅決定專業的選擇,還影響考研、考博士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道路。
張雪峰的建議引發熱議后,面臨類似選擇的醫學生們紛紛表示贊同。在醫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地段、人脈等都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2014年,魏伯欣在一所普通二級院校完成了醫學本科教育,畢業后前往同濟大學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
魏伯新說,你選擇在一個城市工作,未來就很有可能在這個城市定居。在教育資源配置上,醫學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比如以地方大學命名的附屬醫院,可以依托學校的科研平臺,申請到更多的科研經費。
(圖/華醫)
這也成為醫學界的共識:你在哪里學習,你就在哪里最有可能找到工作。對于那些想學醫,又沒有人脈、沒有經濟來源的普通家庭來說,定向農村醫學生是一個務實而安全的選擇。
定向農村醫學生,又稱農村訂單式免費醫學生。為降低醫療費用,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自2010年起,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式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高??膳c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是鄉鎮衛生院)達成合作協議,按照培養要求培養醫務人員。定向農村醫學生畢業后,須按照協議規定在定點鄉鎮衛生院(通常是生源地)或村衛生室服務一定年限。
聽了張雪峰的直播,鄭源報考鄉村醫生資格的決心更加堅定了。鄭源是福建省考生,2023年高考成績356分,距離福建省物理組本科批次還差75分。
鄭源的家人主動為他申請了護士職位,因為他們認為在以女性為主的市場中,男護士可能更具體力競爭力。但鄭源感到很尷尬,“感覺我在和女孩子搶工作?!?/p>
鄭源希望當一名鄉村醫生,既能為自己、為家人治病,又能省下通勤時間,加班時間少,所以他選擇復讀,爭取當一名優秀的定向醫生,離家又不太遠。
受訪者中,唯一一個想當醫生的只有鄭媛,來自安徽懷遠縣的王夢潔、來自遼寧臺山縣的唐小燕、來自江西奉新縣的胡逸文,答案都是一致的:聽從家人的安排。
懷遠縣荊山鎮位于安徽省北部,這里距縣城約60公里,開車到縣城要近一個小時。王夢潔2002年就出生在這里,她在村里讀完高中,畢業后就讀于當地的一所私立學校。
2023年,王夢潔大學畢業,按照當初的約定,她到離家3公里的地方當起了鄉村醫生。
(圖/華醫)
王夢潔是他們縣第一批定點鄉村醫生之一。當時縣里召集各村高三學生家長座談會,她的父母也在其中。聽完講座,他們覺得這里離家近,是個不錯的選擇。再加上王夢潔高考成績不好,父母擔心畢業后找工作難,簽訂定點醫生合同,至少讓她有了一份“備用”工作。
唐小燕和胡逸文的父母也是這么想的,既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不如報個定向醫生,畢業后政府安排工作,也不用擔心學費。
命運的齒輪從那時候開始轉動,很多人在進入大學之前,甚至還不確定大一會遇到什么,就已經確定了未來6到10年的人生軌跡。
不僅僅是“全科醫生”
早上8點不到,唐小燕來到工作單位——遼寧省臺山縣八角臺衛生院,十幾位村民已經在衛生室等候。唐小燕趕緊上樓,穿上白大褂,開始一天的工作。
與此同時,在江西省奉新縣石溪管理委員會桐木村,胡逸文騎著摩托車,背著藥箱,帶著四大件物品,開始了“上門拜訪”式的跟蹤慰問。
鄉村醫院不像城市的醫院貝語網校,城市看病要預約,農村隨時有需求,只要有人打電話,胡怡文就得出門。從頭痛發燒到感冒腹瀉,從心血管急癥到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胡怡文統統都看。
(圖/華醫)
來桐木村之前,胡逸文以為自己當醫生的一天就是坐在診所里,等待病人上門。后來他發現,如果他不去找村民,村民可能永遠都不會來找他,甚至會認為他是騙子。
有一次,胡逸文為60歲以上的村民收集檔案信息。由于村子與世隔絕多年,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甚至不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當他們聽說上門拜訪的胡逸文操著一口外國口音,并詢問他們的個人信息時,他們差點把胡逸文趕走。
唐小燕所在的八角臺衛生院條件比胡益文的診所好一些,村民有需要幫助時都會來診所看病。忙的時候,唐小燕一個上午能看40個病人,問診、開藥、打針、輸液,全靠她一個人。不值班的時候,她就躲在辦公室的窗戶邊曬太陽取暖,抵御沈陽漫長的寒冬。
唐小燕的辦公室。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給花草澆水。(圖/受訪者供圖)
2023年剛來衛生院時,唐小燕沒有自己的辦公室和化妝室,甚至連一件屬于自己的白大褂都沒有,中午就趴在桌子上睡個午覺,或者回家睡個午覺,有時候24小時值班,她就帶著洗漱用品,到治療室里小憩一會兒。
報到第一天,唐小燕化著精致的妝容,但在診所待了一上午后卻淚流滿面:她被分配到婦產科,這里不僅沒有病人,連個主任醫師都沒有看病,她只能坐著等待下班。
診所里沒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唐小燕只能自己打掃診所,擦窗戶、拖地,有時候她都懷疑自己到底是醫生,還是醫院雇來的兼職清潔工。
唐小燕剛進衛生院不到一年,胡逸文則擔任村醫四年。在江西省奉新縣石溪管委會桐木村,胡逸文為200多位村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人。
四五十平方米,幾個手術椅,看病、燒水、開藥,幾步之遙,這就是胡益文的診所,覆蓋了半徑5.8平方公里內的6個自然村。
胡怡文工作的診所。(圖/受訪者提供)
由于他長得像個孩子,村民們都叫他“小胡醫生”。
相比于大醫院的醫生,胡逸文更像是每個村民的“家庭醫生”。去年12月,一位村民的母親半夜突發腦溢血,焦急地給胡逸文打電話。因為腦溢血導致吞咽困難,胡逸文想給病人插胃管,但村衛生室沒有石蠟油。征得家屬同意后,胡逸文用食用油代替石蠟油,給病人插鼻胃管。
類似這樣的驚心動魄的時刻還有很多,作為一名鄉村醫生,胡益文時常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無力。
胡逸文記得,自己轄區內有一位老人得了皮膚癌,腿上長了一個大腫塊,自己給老人換藥幾個月后,老人就去世了。
胡逸文說,村里那么多人,幾乎沒有人有體檢意識,大家都覺得忍著病就沒事了,只有年紀大了,身體明顯不舒服了,才會勉強去醫院。胡逸文只能提醒大家,要多注意身體健康,不要害怕看病,預防才是最好的保護。
胡逸文甚至要親自當醫生。今年2月,他牙齒發炎,他笑稱,“最后還是自己給自己安排的?!币曨l中,他從藥箱里拿出輸液器,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一塊皮膚,用酒精棉球仔細消毒,手口并用,小心翼翼地將針頭對準手臂,刺破皮膚,給自己打點滴。
“這就是給別人注射的感覺。非常痛苦?!?/p>
胡逸文給自己打吊針。(圖/受訪者提供)
免費,還是最貴?
胡逸文剛到桐木村拍攝的視頻中,清晨雨后,村子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霧氣中,霧氣隨風搖曳,時聚時散,遠處群山若隱若現,一片寧靜祥和。
剛到桐木村的胡逸文,對這里的一切都很感興趣。但半個月過去,這種新鮮感卻變成了單調和無聊。
除了日常的醫療服務,胡逸文每天還要處理大量的公共衛生工作,包括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傳染病報告及處理、老年人健康體檢等14項涉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每年,胡逸文要擠出4個月時間,走訪6個自然村,收集信息,并對100多名入戶的老人進行跟蹤隨訪。
在安徽省懷遠縣,王夢潔也面臨著和胡怡文一樣龐大而瑣碎的工作,她所在的村子有2000多戶村民,常年只有一名村醫。
對于還沒有取得行醫資格證的鄉村醫生來說,收入全部靠公共衛生服務。王夢潔是主任安排的公共衛生工作最多的人,她今年一季度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全村60歲以上老人的信息檔案,錄入人臉識別系統。
(圖/華醫)
“眨眼、張嘴、臉向右轉?!边@三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對于60歲以上的人來說卻十分困難:有的人面部肌肉較弱,做出表情十分困難;有的人不懂信息系統,以為王夢潔是傳銷分子,想用“高科技”騙取他們的錢財。
這一幕有趣又有些心酸:王夢潔騎著電動車往來于生產隊之間,后面跟著村民的狗,好幾次狗差點追上她。提起這些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她還是心有余悸,“每次都想,下次再也不會來了。”
但公共衛生服務的完成率與工資直接掛鉤,如果沒有完成,就會影響工資和考核。
王夢潔家的貓也受到了影響,因為她的工資被減了,貓糧從高檔貓糧降級為救援貓糧,它的窩也從王夢潔奶奶家重新換到了村里的草地上。
為了節省用電,王夢潔所在的診所夏天不用空調,冬天不開暖氣。夏天,她坐在診室里,任由汗水滴落。懷遠的冬天來得早,她長時間待在沒有暖氣的辦公室里,手上已長滿了凍瘡。
(圖/華醫)
王夢潔既矛盾又滿足。對口服務期限為6年,期間不能考公務員、考研,工資要跟主任分。但她不敢走,擔心被列入信用“黑名單”,影響長遠前途。唯一的好處是離家近,不用像同學那樣每天開車60公里上班,每天的工資都不夠付油錢。
“當時以為就業有保障,自己也不用交學費,沒想到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蓖鯄魸嵳f。
雖然協議上規定,服務期滿后,王夢潔可以安排到醫療體系任職,但還需要通過考核。王夢潔不知道五年后自己是否能通過考核,如果通過考核后面試不通過怎么辦?是不是意味著她要在一個沒有醫療體系、沒有四險一金(養老保險自己交)的地方當一輩子村醫?
王夢潔等人的困境正在被關注。據《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村衛生室工作人員136.7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鄉村醫生證持有者114.1萬人。
如今,更多鄉村醫生被納入衛生院管理體系,正式入職。此外,今年一些省級衛健委在文件中特別強調優化村衛生室設置,對每個村衛生室基本建筑面積、醫療設備配備等都制定了明確的標準。
(圖/華醫)
鄭源是幸運的。2023年4月,《關于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的通知》出臺,允許地方政府根據學歷、專業資格、職稱、工作地點等因素,在內部分配上向大學生鄉村醫生傾斜。鄭源說,自己很可能是首批受益者之一。
胡逸文很少想遙遠的未來,也舍不得離開桐木村。四年過去,胡逸文和村民們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醫患關系,更像是親密的鄰居、朋友。
又到了季度隨訪的時間,“小胡醫生”依然騎著摩托車去逐一看望他的“老朋友”。
各地鄉村醫生政策不盡相同,唐小燕一畢業就通過了助理全科醫生理論考試,就被錄用了。除了工資,她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張雪峰最不建議女生上的專業,10分鐘的通勤時間讓她每天能吃上家常飯。
7月份,王夢潔的診所將迎來一位新的鄉村醫學生,和其他鄉村醫生一樣,她也將把自己的心血融入陌生的鄉村,把足跡藏在塵埃里,讓光芒照耀自己,照耀大家。
(應受訪者要求,王夢潔、唐小燕為化名)
行動:嘻嘻
校對:見面
排版: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