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7-28 10:18:15作者:佚名
這場戰斗被譽為“神仙打架”,戰績也相當耀眼。但其中不少都“逆襲成功”清華學霸神仙打架,而每一位“神仙”和“學霸”的背后,都有著一個個努力拼搏的身影。
我們一起來看看《封神之斗羅》的六大精彩瞬間——
01 本科生在Science發表論文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葛曉飛,研究生前三年成績全年級第五,大一、大二、大三文化課成績均為A/A-。大二被保送到清華大學后,葛曉飛開始在科研專家施一公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多囊腎病研究。大二上學期,她以合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上發表了自己對通道蛋白開啟與關閉機制解析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她所在的團隊首次獲得多囊腎病關鍵復合物結構,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由于學業繁忙貝語網校,她經常三四點鐘就睡覺,但她幽默地說:“我以前是散打隊隊員,現在身體很好。”
其實,葛曉飛的學習成績并非一路順風順水。大一時,在“問答壇”志愿者的幫助下,高中數學基礎薄弱的她,從微積分(1)的C+成績,提高到了微積分(2)的A。于是,大二時她加入了“問答壇”。在紅十字教學部,她組織了20多次試講,獻血1升多。此外,葛曉飛還擔任本科生課程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共參與提案7次。
02 優等生擅長拍紀錄片
新聞學院學生黃一陽研究生前三年成績排名第二,14門必修專業課中,有12門獲得了4.0的成績。
為了改善新聞學院的學術氛圍,他萌生了成立學生科普協會的想法,作為學生科普協會首任主席,他與朋友們共同創建了全新的組織架構和工作體系。圍繞新聞傳播實踐與學術研究相結合這一主題,多次舉辦非虛構寫作、文獻綜述、選題指導等學術交流講座,邀請行業大咖與學院教師座談,調動大家的學術探索熱情。
創作過多部紀錄短片,作品入選第二屆西湖青年紀錄片論壇展映討論單元、榮獲CineCina紐約華語電影節新人單元最佳紀錄短片、第十三屆大乘杯全國大學生影視大賽北方組三等獎。
03 瘋狂追擊,成功反擊
軟件學院的尤凱超可謂是東山再起:2016年他以僅高于及格線2分的微弱優勢被錄取,研究生入學三年成績均位列年級前三,參加過3次SRT、2次升學計劃,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發表過2篇CVPR論文、1篇ICML論文,擔任過AAAI/CVPR/ICLR/TIP等期刊和會議的審稿人,曾到伯克利與邁克爾·喬丹一起進行暑期研究,在“世界探險”項目中獲得A級評價。
因為高考成績比別人低,游開超一入學就開始瘋狂追趕。大一時,他給老師發了一百多封郵件問問題;每天看完一萬多頁學習資料,圖書館關門后才回宿舍;他詳細的學習筆記現在陳列在校史館里;讀了七百多篇學術論文,找到了實現遷移學習的有效方法……最終,游開超在36門課上拿到了4.0的成績,其中數學全部是4.0。此外,游開超的研究拓展了非獨立同分布條件下機器學習模型的適用邊界,讓計算機能夠“從一個例子中學習,并應用到其他情況中”。他的論文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他們認為他的研究填補了機器學習領域的空白。
另一位東山再起的人,是航空學院“雙招”飛行生王文超。他考大學時,是通過“飛行員招收”錄取的。高考成績比清華錄取分數線低45分,體能測試不及格,跟不上大隊,單杠、雙杠都是“零分”。三年時間,他的“成績”成功變為半數課程(29門)4.0,9門體能測評優秀,8門體育課滿分。這背后是沉甸甸的努力。上課時,他堅持坐在前排,組織尖子生講課、交換學習資料、集體自學,帶領同學取得好成績;他堅持3年6點早操,訓練里程2000多公里。
王文超的答辯詞妙語連珠:“空軍和清華選擇了我,我將自強不息、永不放棄”、“人民派我來飛,我為人民飛”、“我和我的戰機就是最后一顆子彈”。
04 五星志愿者也是乒乓球高手
機械系的周然在三年制研究生學習中,以38門課程4.0分的成績名列全系第一,并獲得了清華大學綜合優秀獎和蔣南翔獎學金。他也曾因為成績的大幅下降而焦慮不安,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他終于在接近及格后從谷底反彈。
作為清華大學乒乓球隊隊員,曾獲“首都高校杯”乒乓球比賽男團冠軍、男雙第五名、“遷安杯”乒乓球比賽混合隊亞軍。
當被問及如何平衡學業與運動的沖突時,他表示自己很愛運動,所以會把運動放在第一位,自己也不是特別特別的學生,所以只是利用課余時間高效地完成其他工作,擠出時間而已。
周然還熱衷于志愿服務,三年來,他累計志愿服務時間221小時,被評為清華大學五星級志愿者、海淀區一星級志愿者。
05 3年參與8個社會工作崗位
環境學院高俊同學前三年成績全班第一,參與發表SCI論文和數據集,為生態環境部撰寫書籍初稿,策劃組織中國光伏發展實踐調查清華學霸神仙打架,在第24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新聞發布會暨中國角會議上做報告,擔任2017年iSDG深圳大會報告人。
她曾8次在社會志愿工作崗位上組織和參與環保活動;發起清華大學首屆環保TEDx沙龍,邀請美國、巴基斯坦等國專家;作為核心組織者兩次組織清華—北師大模擬氣候變化會議;策劃4個團隊赴中國9個省級行政區,調研中國光伏發電項目實際效果。
06 開幕式主講者90%課程獲得滿分
“魏一帆是新生開學典禮的主講人,他的成績是全校第一,90%的課程都是滿分;他的科研成績最好,拿過挑戰杯特等獎;他的社會工作成績最好,還是汽車學院學生會主席。希望他將來能成為畢業生的優秀代表。”這是答辯現場推薦老師給魏一帆的評價。
魏一帆研究生前三年成績全年級第一,還曾獲清華大學校園主持人大賽第三名,2019年主持清華大學跨年晚會,作為第一作者獲第十屆首都“挑戰杯”一等獎、第三十七屆清華大學“挑戰杯”特等獎,參加過8次國際交流活動、4次志愿公益活動、5次社會實踐。
他把每一門專業課都當成科研訓練,比如在《振動分析基礎》這門課上,他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篇2.8萬余字、90多頁的課程論文,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經過十幾次修改后才被APVC 2019接收。
魏一帆參加過4次SRT、4次科技培訓、2次專利申請、3次學術研究。在基于旋轉電磁超表面波束賦形的定向無線充電系統設計中,魏一帆和他的團隊2次推翻思路、4次修改樣機,在汽車研究院的鐵房里苦干5天,每天輪流干10個小時,終于獲得成功。
今天清華大學本科生專項獎學金答辯會結束,十強投票結果已經揭曉。需要注意的是,此結果并非最終獲獎結果,特等獎最終獲獎者將由清華大學學務會議確定后公布。
清華大學特別獎數字
此前,微信公眾號“清華小五野”對今年15名本科特等獎答辯候選人的在校表現進行了數據分析,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特點。
統計顯示,從性別分布來看,15名特等獎候選人中,男孩12人,女孩3人,男女比例為4:1;從年齡來看,候選人大多在21歲左右,最小的出生于2000年,年僅19歲。
從最受關注的GPA及排名來看,這批考生的GPA主要集中在3.6-3.9之間,最高的為3.93。GPA在3.8以上的考生有4人,GPA在3.7以上的考生有7人,GPA在3.6以上的考生有13人。
科學創新研究更是成績突出,候選人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AAI、EMNLP、CVPR、ICML、ChemNanoMat等會議或期刊上發表論文,部分候選人以第二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
志愿者實踐活動也精彩紛呈,考生們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實踐,最多的一次參加了14次社會實踐;此外,還有5人成為清華大學明星志愿者,3人成為清華大學五星級志愿者。
社會工作經歷方面,所有考生均有社會工作經歷,其中院系學生會主席4人,院系學生會副主席2人,校學生科技協會副主席1人,院系學生科技協會副主席3人。此外,9人考生還曾在各自班級擔任過班長、團支部書記、黨課班組長等職務。
藝術、體育就更不用說了,候選人參加過藝術體操、乒乓球、板球、校園主持人大賽等各種文體活動,有的候選人是MV導演、十二月九日歌唱大賽指揮、學生節主持人、聯歡晚會主持人。
榮譽獎勵方面,特等獎15人中,有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干部6人,清華大學優秀團員、北京市三好學生、清華大學優秀本科生共產黨員2人;獲國家獎學金9人,獲蔣南翔獎學金9人,獲綜合優秀獎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