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9-07 21:19:44作者:佚名
寧波大學位于寧波市高教園區北區,占地面積2400余畝,總建筑面積近70萬平方米。學校各項設施配套齊全,辦學條件優越,擁有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藏書140余萬冊,有5所設備齊全、水平較高的市屬附屬醫院。寧波大學地勢開闊,甬江蜿蜒曲折,樹木蔥蘢,建筑歷久彌新,是讀書治學的上佳之地。
學校現有教職工24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5人,入選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正高級職稱214人,副高級職稱587人,具有博士學位209人,在讀博士教師近100人。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1300余人,研究生741人,留學生(含短期進修生)170余人,成人教育學生9700余人。
學校積極弘揚浙東學派“實事求是、學以致用”的精神,全面推行基于“平臺+模塊”課程結構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已成為學校特色之一。學校注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英語、體育等專業技能競賽中屢獲殊榮,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抽檢多次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學校成立了學生援助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學習指導中心、創業指導中心等6個中心,制定并實行了學生非學業因素考核辦法和學生事務申訴處理委員會制度。打造了“做人、做事、做學問”系列講座、“講好寧波大學學生自己的故事”、“寧波經濟社會講壇”等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品牌,學生服務指導工作在創新中不斷加強,校園文明、校園文化活動日益豐富,逐步形成了學校特色。
綜合性大學積極構建適應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需要的學科體系寧波大學是幾本,現有學科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大門類,設有19個學院、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65個本科專業。擁有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2個、浙江省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個、寧波市重點實驗室10個、寧波市工程技術中心3個及一批科研機構;擁有省級重點學科12個,其中省高校“重中之重”學科2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有省級重點專業9個、市級重點專業4個,基本形成了綜合大學的學科建設體系和優勢特色學科群。
寧波大學是由世界航運巨頭包玉剛先生創辦的,在發展過程中,包氏姐妹、邵逸夫、曹光標、包玉庶、趙安中、李大三、朱秀山、朱應龍父子等海內外“寧波幫”人士和王寬誠教育基金會給予了大力捐資助學和廣泛支持。二十多年來,寧波幫50余人先后捐資近3億元,幫助學校修建了一批教學科研大樓,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學校高起點辦學、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和支持。眾多“寧波幫”人士的捐資助學成為學校的一大優勢寧波大學是幾本網校頭條,同時,他們重教重教、造福家鄉的精神,也極大地豐富了學校校園文化的獨特內涵。
地方寧波是我國沿海開放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和華東地區重要貿易港口,2005年城市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六位。作為直接以城市命名的高校,學校牢固樹立服務地方的理念,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科研技術創新為手段,大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以服務型教育體系建設為引領,積極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以科技創新平臺為載體,注重開辟產學研合作新渠道;以政策措施為保障,以與各縣市區科技合作項目為載體,動員廣大教師積極服務地方,提升學校服務地方的整體實力,在地方求發展,向綜合找優勢,以特色創一流。
開放性 寧波大學是一所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新型大學。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倡導開放的辦學理念,重視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迄今已與加拿大、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瑞典、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系;具有教育部指定的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招生資格;每年選派優秀學生到國外知名大學攻讀碩士學位,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生;開設了中加合作工商管理、中澳MBA、來華留學等多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影響。同時,學校與港澳臺地區的聯系與交流頻繁,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7所院校簽訂了學術交流與合作協議。
“十一五”期間,學校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發展全局,進一步轉變發展模式,堅持內涵建設為重點,努力提高知識創新能力;加快發展,開拓創新,提高質量,培育特色,融入地方,爭創一流,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推薦相關測試題目=
=推薦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