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9 15:41:23作者:佚名
4月29日清晨,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們與北京衛戍區某部隊的戰士們一同踏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共同進行了一次參觀活動。該活動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提供相關圖片資料。
那段時間在新生營的經歷,成為了我難以忘懷的成年儀式。數年前,那位在校園里跑步時氣喘吁吁、步伐不穩的大學生黃兵,懷揣著滿腔熱情報名參軍。他憑借頑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終于將3公里跑的成績鎖定在了11分26秒這個數字上。
重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深造之際,黃兵仍清晰地記得,初入軍營時,有人曾向他提問:“舍棄學業投身軍旅,你不會感到懊悔嗎?”在4月29日的午后,他站在講臺上,語氣堅定地回應道:“當我身著軍裝,在軍旗之下莊重宣誓之際,那份油然而生的自豪與榮光,讓我堅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那一刻,我深知自己需以熱血和忠誠來踐行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眾多大學生身上展現出了相似的生涯路徑。一年之前,史國仕正是一名在院校里主修無人機技術相關專業的學子。完成學業后,為了實現心中的“軍旅之夢”,他毅然選擇了投身軍旅,身著軍裝,加入了北京衛戍區某部隊,成為一名嶄新的士兵。
史國仕在分享時表示,在訓練過程中,他深切感受到了不斷超越和成長的快樂,而拼搏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他強調,身為“降魔神兵”的一員,無論何時,他們都能勇敢面對困難,戰勝敵人,降伏妖魔。
這是一次關于理想信念的“青春與青春的對話”。
當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攜手北京衛戍區某部,共同舉辦了“傳承五四精神,匯聚青春信念”的國防教育合作項目。在活動中,70多位軍人和在校大學生一同參觀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及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深入了解歷史。在馬克思主義學院付麗莎副教授的引導下,他們共同參與了一堂深刻的思政課程。
2020年,黃兵踏入大學校園的門檻,與眾多新生一樣,心中懷揣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在實驗室里,他投入于課題研究;在教學樓中,他夜以繼日地閱讀;在社團活動中,他盡情地揮灑熱情……這些時光,讓他深刻體會到了青春最真摯的奮斗與探索。
步入大二,黃兵目睹了學校張貼的征兵標語——“當兵悔兩年,不當兵悔終身”,這激發了他強烈的參軍愿望。“每當回想起熱播劇《戰狼》中的英勇畫面,我便深刻領悟到,青春的輝煌不僅能在校園綻放,更能在軍營中譜寫更為輝煌的篇章。”不久,他如愿以償地收到了入伍通知。
2023年9月,黃兵的部隊承接了第19屆亞運會以及第4屆亞殘運會的安保職責。他被指派至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執行安保任務。那時,執勤人員短缺,每個人每天需連續站崗8至10小時,而輪崗期間的休息時間可能僅有4小時。
經過40多天的辛勤努力,黃兵與他的戰友們圓滿完成了任務。在深入交流后,他們共同認識到,他們在此地默默付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錄取分數線,堅守崗位,正是為了將熱血與青春傾注于每一個普通的工作崗位上,他們堅信,青春的真正意義在于不懈的奮斗與無私的奉獻。
“大功一團”作為北京衛戍區某部隊的別稱。史國仕在服役的一年里,深刻體會到了自身的巨大變化。他坦白道,初入軍營的那一刻,他既興奮又緊張,面對這個全新的環境,他感到有些不習慣。
盡管難以詳述初期訓練時的艱辛,然而我依然清晰地記得每個周末清晨五點余暉的初現以及夜晚昏黃燈光的陪伴。現在,我不再憂慮于考核成績,因為奮斗帶來的喜悅是無可比擬的。在史國仕眼中,奮斗象征著青年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他仍清晰記得,那一次首次參與應急拉動訓練,他背負著沉重的裝備和背包,每邁出一步都汗流浹背。“每當我想稍作休息,身旁的班長便催促我加快腳步,因為我們的每一秒延誤,都可能讓民眾面臨的風險加劇一分。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心中的使命,勇往直前。”
史國仕強調,無論選擇何種路徑,都應勇敢且堅定地持續前行。在大學時光里,我們應珍惜每一刻,用知識作為利劍,斬斷未知的迷霧;用創新作為帆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至于我們這些軍人,將繼續在強軍之路上不斷磨礪,用我們的熱血和忠誠來守護這片土地上每一個人的夢想。
謝萬能,身為基層連隊的班長,已在防化戰線上拼搏了12載,他與各式防化設備日夜相伴,共同見證彼此的成長,一同勇敢地踏入有毒區域,一同在榮譽的光輝中洗禮。
數年前,他于大一學年結束之際,果斷選擇投身軍旅。新兵訓練階段落幕之后,他被安排至偵查領域,成為一名偵查人員,主要負責毒氣的檢測工作,以確定毒氣的具體類型。“這項任務表面上看似簡易,實則潛藏極大的風險,僅需幾毫克的毒氣便足以造成人員傷亡。”為了磨煉自己的專業技能,謝萬能每日在烈日下不懈地練習穿戴防護裝備,反復操練偵檢操作,每一次訓練往往需要數小時之久。
防化兵,他們是與死神時刻相伴的勇士,面對生死關頭,他們敢于直面挑戰。在這些年里,他不止一次跟隨部隊趕赴天津港爆炸事故現場留學之路,同樣在新冠之際,他身著嚴密的隔絕式防護服,勇敢地第一個踏入北京新發地市場執行任務。
實際上,在執行任務或進行危險訓練的過程中,謝萬能也會感到恐懼。他坦白說:“盡管我未曾向家人透露,但面對群眾那充滿期待的目光,我早已將恐懼拋諸腦后。身為軍人,我們應在人民最需要援助的時刻,無畏生死,勇于挺身而出。”
這些年來,他贏得了諸多榮譽與表彰。常有人向他咨詢,“你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么?”他回應道,“我不過是一名平凡的士兵,懷揣夢想便要勇于挑戰,設定目標便要勇于付出,做事力求盡善盡美,訓練力求登峰造極。強軍的重任需靠奮斗來完成,我們肩負起強軍的使命,將個人夢想融入強軍之夢,定能鑄就一段更加輝煌的軍旅生涯。”
在參觀活動期間,眾人駐足于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展示軍人臂章的櫥窗前,此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聶素青向同伴們透露:“我手中也持有義務兵證。”脫去軍裝回到校園,她依然清晰地記得自己當初報名參軍時所寫下的動機——“自幼便對軍營生活充滿向往”。而謝萬能所填寫的參軍動機是“希望在軍營中磨煉自己”,黃兵的理由則是“對國防事業懷有深厚的熱愛”。
眾多大學生在軍營實現了他們入伍時所設定的‘個人理想’,然而,“遠大理想”并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求,它更是眾多人共同追求的目標。談及這一點,付麗莎提醒說:“無論是理想信念還是遠大理想,都不應是遙遠而空洞的‘雞湯’,而應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她講述了在北京航天城進行超重耐力訓練時的親身經歷,“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人體需承受高達8個G的額外負荷”。我國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聶海勝曾這樣描述,“這8個G的負荷相當于8倍于你自身的重量壓在身上,進行訓練時,我們的面部會變形,胸部會感到強烈的壓迫,呼吸變得困難,甚至眼淚會不自覺地涌出”。離心機內部設有一個醒目的紅鈕,輕觸即能迅速結束訓練。然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重要設計師楊利偉曾指出,自1998年航天員隊伍組建至今,尚無任何中國航天員主動按下過該按鈕。
楊利偉在其自傳中提及了一個重要概念——“堅持”,他指出,當人們幾乎要放棄某事時,實際上他們已經非常接近成功。付麗莎補充道,宏偉的理想并非僅僅是充滿浪漫氣息的“詩意和遠方”,它更多的是背后那份不懈的努力和堅持。我國航天事業實現了不斷的飛躍和成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航天夢想,而不僅僅是某個人的個人愿景。
在當前錯綜復雜的世界形勢面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錄取分數線,我們不僅要談論新時代的強大力量,更要直面新時代所面臨的挑戰。當代青年人應當勇于迎接挑戰,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付麗莎認為,無論身處何種職業、崗位或專業領域,每個人只需盡自己所能,做好日常的每一項工作,便是對新時代作出了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