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6-24 07:03:21作者:admin2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在我們大山東,皆為大市狀元、地級市狀元、縣級市(包括縣、區)狀元、省級規范化高中狀元、班級第一名(很少有第二名、第三名),均為姣姣者,所以每年高考結束,錄取工作開始,歡聲雀躍的學校老師、家長、教育系統等開始街頭巷議,發自內心的漬漬稱道,學生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更是喜上眉梢,記得我們街辦上第一個考上清華的學生(89年)當時教育局學校老師專門給家長學生道喜送上喜報和現金,初中老師更是細致,說該學生的祖上曾出過貢生,多少代祖上冒出青煙。
九零年我們鄰居的女兒考上北大,記得山東實行什么標準分,居說科科滿分,女孩子聰明伶俐長的才貌雙全,她在高中階段住在她姑姑家(她姑姑從事多年的畢業班班主任工作,現為級步主任主抓畢業班工作),她姑姑對該生從嚴治學,沒有假期,最多星期六下午讓她休半天。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勇奪區狀元考取北大,并且在中國北京舉辦的亞運會上擔綱旗手,每年高考結束誰家孩子考上一本啦,家長有些忘乎所以時,背后總有這樣那樣的聲音人家誰誰北大畢業現在在美國什么科研硅谷,現回到上海花上千萬買的別墅(十年前的),位于國際金融中心陸家嘴,今兒身價多少呀?考上清華北大一生的光環連連,耀眼奪目。
這個,不同地方不一樣啊。
比如,上圖這位童鞋,中學獎了30萬,村里頭獎了30萬,商會獎了10萬,市政府獎了30萬,恒安獎了30萬,北大還獎了5萬,加在一起就已經135完了,而且后面還可能會有其他獎金。
這135萬,在三線城市都可以買套房了。
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干脆別去讀了,復讀一年繼續考北大,然后再掙個一百多萬。
當然,這個是個案,各個地方的政策是不一樣的。
前段時間,廣東江門恩平市,設立教育發展專項基金,每年有600萬元專款對辦學業績突出、績效考核優秀的學校進行獎勵。
每年專項基金獎金總額為500萬元。若當年有1人考取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則獎給考生100萬元,獎給考生在恩平就讀的小學、初中、高一、高二所在學校的教師各60萬元,獎給高三科任教師160萬元。這就是為啥各地中學對于生源的競爭會這么激烈呀。
因為有了好的生源,考取了名校,那么,學校的聲望就有了,招生就容易了,各種獎金、補貼也就隨之而來了。
這個事情當然有利有弊,弊端就是會使得教育有些功利,對于一些“差生”來說也有失公平。
但是,好處就是,畢竟是促進教育的事情,而且,對于一些優秀的貧困生來說,這是非常好的機會,畢竟,高考可能是全中國最公平的考試了,甚至都沒有之一。
不管怎樣,這也是對那些說“讀書無用”的人的打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