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1-30 00:52:20作者:admin2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在這里和大家交流學習。
期中考試在我們緊張而又忙碌的復習中結束了,我們或多或少有了點啟示,那么我就講講我的感受。
這次期中考試不僅給我們查找自己不足的機會,還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給我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的對應中考。
下面就談談此次考試中我收獲的幾點經驗。
首先我們要抓住課堂。這絕不是老生常談,只是不同的人對它的理解程度不同。比如有的同學感到自己上課一直在聽,而一堂課下來卻收獲甚微,這便是沒有充分理解聽課的含義了。上課時不光要聽講,還要學會怎樣聽。在上理科的課時,一定要聽懂概念推導的過程,要充分理解概念,做題時才不會無從下手。老師講的例題也要認真聽,因為里面往往隱含著解題的思路,只有掌握多種思路才能對應各種各樣的題。上課時思路一定要跟著老師走,想題一定要快,要動手算,只看著是極容易走神的,只有動手算了才會印象深刻。
下面說一下課下的時間。我認為課下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抓緊在校時的空余時間,盡量不要將大量作業留到晚上去做,這樣才能空出時間攻克自己的薄弱環節。
2,總結。當每復習完一章時,自己寫一下知識網絡圖,列出所有相關的知識點,這樣可以更精確地掌握知識。
3,做題。大量做題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在考試時有可能遇到你做過的題,這樣回答起來就會很輕松。 但是題海無邊,如果你只注重做題的數量,忽視了做題的質量,就會感到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同時也會發現在大考試中能夠遇到以前做過的題的機會越來越小。如果做題時并不局在這道題的本身,而是能夠發散性思考,設想如果改變題目的條件后還能演變出什么題,就能從這道題獲得額外的收獲。當你對于做某一種類型的題非常熟練了,就不要再做這種類型的題了,應該轉而去做其他類型的題。這樣做過的題型越多,視野也就越來越開闊。
中考實際上是考生在知識、能力、情感三維坐標上的競爭。進入初三后,我們每天有做不完的題,每周、每月有考不完的試,成績、排名、家長的期望、周圍的輿論,無形中有一種競爭壓力困擾著每一位同學。中考復習應該有壓力,否則就無法取得進步和成績。但是,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肩上的包袱過重,就容易造成心態失衡,學習過程始終處于焦慮狀態,成績自然每況愈下。要知道,能夠打敗自己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某位名將曾說過,在重大比賽中心態比技能更重要,甚至能占到70%。好的心態源于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源于切合實際的目標,源于對結果的少一分看重,多一分思考。
期中考試已成為過去,成績得好壞都已成歷史。到期末考試我們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我們要調整好心態,好好利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地提高成績。希望我今天的發言能對同學們今后的學習有所幫助。
(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