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綜合征
凡·高、牛頓 、愛因斯坦 、比爾·蓋茨
阿斯伯格綜合征如同自閉癥一樣,越來越被家長和學者關注。近日,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 />
更新時間:2021-05-23 09:57:04作者:網絡
白癡還是天才
———阿斯伯格綜合征
凡·高、牛頓 、愛因斯坦 、比爾·蓋茨
阿斯伯格綜合征如同自閉癥一樣,越來越被家長和學者關注。近日,愛爾蘭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邁克爾·菲茨杰拉德來到廣州,這位自閉癥領域的權威專家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告訴眾多阿斯伯格患兒的家屬,在某些人看起來這些孩子就像個白癡,但實際上,很多患兒都擁有創造性的天賦,甚至就是一位天才。
多動不合群,九成患兒不懂得交流
阿斯伯格綜合征 (英文簡稱AS)是一種慢性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這種疾病有某些特征類似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比如人際交往障礙,刻板、狹窄的興趣和行為方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稱,阿斯伯格綜合征患兒首診主訴以多動、成績差和不合群為最常見,發生率最高的癥狀行為是交流障礙 (94%)、有重復刻板行為、興趣狹窄 (89% ),其他行為依次為不聽指揮、有持久記憶力等。
有不少家長會因為孩子多動而就診。嘉嘉的媽媽就告訴醫生:“我兒子從三四歲起就有一點不同尋常,不了解他的人都說他是‘天才’,記憶力好,特別是對數學方面很感興趣,確實表現出一定的天賦。但他的性格卻很古怪:喜歡自言自語,多動,不能控制自己。雖然他現在已經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但是人際交往差,不怎么合群,班上同學幾乎都不與他玩。”
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孩子給家長和老師的感覺是,自我中心、行為幼稚、注意分散、情緒波動、聰明奇怪。鄒小兵認為,從臨床上看,此類兒童不知道如何開始交往,他們不理解他人的情感,不了解別人的需要和愿望,而且缺乏交往的技巧,不知道如何去溝通。
內心孤獨,但不代表不聰明
孤獨癥和阿斯伯格綜合征不能截然區分。邁克爾·菲茨杰拉德指出,與孤獨癥不同的是,AS者并無明顯的語言和認知能力損害,其智力正常,甚至有少數AS者具有某些方面的超常稟賦。
阿斯伯格綜合征患兒最特別之處是,他們有“特殊的愛好”,往往表現于對數字的記憶,以及對某些學科知識的強烈興趣,比如數學、歷史、地理、交通工具、氣候、航天,有時可以給人們以一個記憶力過人甚至在某一領域內堪稱博學的印象。
具有阿斯伯格綜合征的兒童(大多數是男孩)智力正常或者智力超常,并具有很強的機械記憶能力。如果教育得法,他們又能專心致志地投身所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將來可能會很有出息。
治療,暫沒有靈丹妙藥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治療AS的靈丹妙藥。”邁克爾·菲茨杰拉德認為,“藥物只有輔助作用,主要是減輕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或者改善多動行為和抽動障礙等。”目前,沒有任何針對病因學的治療方法,也沒有明確的數據表明哪種方法優于其他方法。治療無奇跡,且治療必須緩慢而穩定。
但是,針對孩子的社會交往、實用語言的運用以及行為的控制,能幫助孩子較好地融入其他兒童的“社交圈子”,學習正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行為規則。
社會意識技能的訓練——為使他們慢慢地從封閉圈子里跳出來,逐漸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人的立場,可以多玩棋類游戲,這些活動能幫助解釋和讀懂社交線索,適當運用稱贊方式來維持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友誼。
實用語言能力———父母在與孩子交流過程中,尊重對話的幾個重要原則,如:真誠、與話題相關的、簡明扼要的、有禮貌的等。讓孩子在特定的情景中,能分清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行為問題的控制———孩子應該學習如何用恰當的行為來應對其感覺的需要。專家建議,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有氧運動、跳彈床、用粗糙的物體摩擦、翻筋斗等運動來獲得自我感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