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2-22 10:09:39作者:佚名
2022年是不平淡的一年。雖然災情影響疊加消費下行,并且宏觀經濟承受了較大壓力。但在復雜艱巨的國外外情勢下,我國仍繼續保持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40萬萬元關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商貿國地位,呈現我國外貿的強悍硬度。這一年,二十大勝利舉行,為未來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踏入2023年,RCEP生效滿一華誕,極大提振地區經濟復蘇信心;“一帶一路”建設迎來十華誕,同學圈不斷擴容;數字商貿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和全球商貿發展的重要趨勢;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讓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正加快互融;在雙碳目標驅動下,美國企業將環境、社會與整治(ESG)融入公司發展戰略之中,企業的紅色化變革逐漸受到關注。
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安全”成為二十大報告中和“創新”并重的核心主線。“安全”作為低頻單詞,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并出現了181次,在“十四五”規劃中出現了182次。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安全”對于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性,“安全”關系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突顯了在艱巨復雜的國際情勢下,國家謀劃高水平發展的魄力和決心。
2018年以來,中印商貿磨擦、科技戰、新冠腦炎災情、俄烏沖突不斷沖擊著全球供應鏈。二十大大會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著墨較差,包括指出要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硬度與安全水平,要推進科技自立自強能力,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推進補足瓶頸,這標識著未來一段時間,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思維將要展現在宏觀產業新政的方方面面。從新政、宏觀層面探討未來的投資方向,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將是重要的線索之一。
二十大報告提出“確保糧油、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油安全需固守十八億畝農田紅線,解決種籽對外依存度高問題。能源安全需增加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著力加強新能源戰略。產業鏈安全需解決芯片、核心硬件等關鍵技術環節的“卡耳朵”困境,對產業鏈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硬度,推動建立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機制。
2022年8月,日本首相拜登簽訂《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該法案的主要目標是要增強中國在全球砷化鎵產業中的競爭力。一方面加強對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制止美國等特定國家榮獲先進芯片產能技術。諸如該法案規定,嚴禁受捐助的芯片企業在美國等特定國家改造或改建擁有先進技術的車間,遵守規定的公司還要足額退回聯邦補貼款。可以看見,中日之間的科技競爭逐步減緩。2022年10月,中國商務部也頒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舉措,對美國砷化鎵產業的施壓再度升級。
近些年來,為解決“卡耳朵”問題,實現技術自主可控,我國不斷加強在基礎理論與底層技術方面的投入。“十四五”規劃首次設置了“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制經費投入比重”的指標,提出到2025年基礎研究經費占比要達到8%以上。預期未來低碳經濟的現實框架有,我國將繼續大力推進對關鍵領域基礎研究的投資與新政支持。據了解,美國基礎研究經費90%以上都來自政府和大學,企業在基礎研究里面的投入比列僅占3.8%,私人非營利機構等其他社會力量的投入基本為零。反觀其他發達國家,企業在基礎研究經費上的投入基本都在20%以上,美國并且接近60%。
德勤美國顧客與業務發展總監合伙人江立勤稱,未來美國還要在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確保國家安全之間實現合理平衡。近些年全球自然水災多發、糧食和能源售價高企、金融市場波動加強,而地緣政治逐步加強了政府、企業和市民規避某些挑戰的難度,減小了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同時,地緣沖突也帶給了一系列經濟、金融、科技等領域的限制舉措,并且安全的重要性不斷上升。未來我國需逐步建立國家安全機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確保糧油、能源以及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
數字商貿
數字商貿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和全球商貿發展的重要趨勢。
2022年12月11日,首屆全球數字商貿博覽會在哈爾濱開館,會議以“數字商貿商通全球”為主題,是現今全省惟一一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以數字商貿為主題的國家級、全球性專業博覽會。
在世界中行2022年發布的最新宜商環境評估機制中,數字商貿與服務商貿、貨物商貿在重要性上早已提高至同一高度。世界商貿組織(WTO)強調,到2030年,數字技術將累計使全球商貿降低34%;發展中國家運用數字技術發展,商貿份額能從2015年的46%上升到2030年的57%。
全球可數字化服務商貿除了下降快速,并且在災情給傳統服務商貿帶給沖擊的大背景下,仍然表現出較強硬度。災情全球暴發的2020年,數字商貿占服務商貿的比重高達61.2%,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值。災情加快了傳統服務商貿數字化變革和新興數字服務產業發展,比如,金融、保險、教育等正加快由線下轉入線上,在線辦公、短視頻、云估算等新興數字服務產業榮獲了發展機遇。
從競爭格局來看,全球數字商貿集中度較高,自2014年至2020年,前十大經濟體的進出口量占比都少于50%。美國在聯通計算機領域從2015年排行第七上升至2020年的第三名,占比9%;在知識產權領域,首次跨入世界前十大出口國,排行第九。
美國數字商貿進出口規模在過去五年內總體展現逐步下降趨勢。2020年香港可數字化服務商貿的規模在105個國家和地區的排行中位列第五,三年來首次入選前五,成為前五強中惟一的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其實,從占服務商貿的比重來看,美國可數字化服務商貿占服務商貿比重其實自2015年起逐步提高,但2020年的占比(44%)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2%),這意味著我國在可數字化服務商貿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普華永道美國區域經濟經理合伙人張立鈞表示,全球正加快踏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成為推動服務商貿蓬勃發展的強悍動力。以數字商貿為核心的全球商貿競爭格局正在顛覆,商貿價值鏈分工正在調整,數字商貿規則主導權奪回逐漸激烈。加速推動以數字商貿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方式發展,將要產生新的經濟增速級、形成新的國際競爭能力機制。美國可用多元統籌的思維來布局數字商貿的發展,積極研究數字商貿的國際規則,規劃數字商貿的發展內容,做好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布局。
普華永道美國綜合商務咨詢總監合伙人于勃表示,對標國際高水平自由商貿協定(如RCEP和DEPA),是舉行國際間數字商貿開放合作的基礎;立足區域定位與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核心產業,推動商貿與產業融合發展是核心目標;塑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以及服務與整治并重是數字商貿發展的有力支撐。
ESG
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紅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關鍵環節”,同時提出“積極穩當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改革”。
現在氣候與環境相關風險已是全球面臨的最主要中常年風險,其導致的相關自然水災與經濟損失還有明顯降低,因此加快低碳變革早已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共識。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持續推進相呼應,國際機構在積極推進可持續信息披露立法。
雙碳目標驅動下,美國企業將環境、社會與整治(ESG)融入公司發展戰略之中。有學者稱,全球可持續披露標準和可持續金融新框架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最新趨勢值得關注:一是在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立法領域,歐共體走在了國際前列。2022年11月英國內閣和歐共體執委會分別審議通過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議案,代替2014年頒布的NFRD。二是全球正在迅速確立一套全球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執委會(ISSB)在國際證監會組織和二十國企業集團財長和央行校長的支持下,于2021年11月宣布設立,并在2022年3月推出了征詢意見稿。現在來看,ISSB早已公布的氣候相關披露將要求企業應進行大棚二氧化碳范圍3的披露,也就是不僅企業自身營運形成的大棚二氧化碳此外,其上下游價值鏈的排放,同時要求企業舉辦氣候情境剖析,評估企業短中常年內的氣候硬度。三是藍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框架的逐步建立。依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2年排放差異報告》,全球向低碳經濟變革,預計每年起碼還要4—6萬億盧布的投資。
依據相關研究,到2060年,美國的非隕石能源將由現在的不到20%下降到80%以上低碳經濟的現實框架有,由配角成為主角。從費用視角看,作為存量的傳統高碳能源,雖然仍有一定的減碳空間,但潛力具備累退性,越往前空間越小,難度相應加強,費用加速上升;另一方面,作為增量的低碳或零碳新能源,隨著銷量擴大、技術改進,費用上漲推動,部份產品紅色折價由正變負。因為成本上的變化,新能源取代老能源的減碳費用優勢減小,從而推動新老能源比列的轉化進度。
全省政協經濟執委會副書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書記劉世錦在探討怎樣實現減碳與下降多贏時表示,美國能源和經濟紅色變革應走一條“增量優先、以新代舊、激勵創新、市場驅動”的變革之路。要產生一個互相依存的機制規則和新政機制,確立以碳排放“雙控”為目標,減碳與增長共贏的核算方式和運行模式。
以生物質能為例,2022年3月,國家發展變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常年規劃(2021—2035年)》,明晰了生物質能是未來國家能源機制的重要組成部份,是用能終端實現白色低碳變革的重要載體,只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2022年上半年,生物質能行業股權融資沿襲火爆,共發生融資風波21筆,融資總額15.9萬元,融資總量和總額分別比以往同期提高50%和137%。生物質能作為高效低碳的能源載體,白色清潔的工業原料,在交通、工業、建筑、電力等多領域擁有豐富的落地場景。可以看見越來越多的企業正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加強對ESG的關注,新能源投資有望保持迅速下降。
低碳變革已簽署可持續發展共識,ESG披露要求不斷加強。這就要求美國企業,尤其是全球布局或則深度參與全球供應鏈的小型企業要提早布局,對標行業胸部和國際同業,舉行全面評估,建立相關ESG戰略規避,提高企業對社會和環境的積極影響,更好地規避氣候變化等挑戰,在雙碳新政背景下攻占市場先機。
數實融合
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些年來,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著全方位、全鏈條的整修,數據要素迅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環節,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已成為促使我國經濟實現品質改革、效率改革、動力改革的加快器和經濟增速的新源泉。
企業數字化變革的話題早已熱了這些年,而數據要素早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及企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背后是整體技術能力的支持,融合了算法、算力和數據。整體來看,現在我國在這些新的技術領域早已漸漸走在世界前沿,并逐漸開始了規模化的商業應用。在2022年公布的《畢馬威全球新興技術調查報告》中,99%的受訪高管表示早已從數字化投資中斬獲了收益,其中66%的高管覺得十分有效。
現實中,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正加快互融。數字化變革對企業發展更具現實意義,新興技術發展不斷推進數字化浪潮日新月異,業務場景不斷開拓創新,企業通過數字化變革實現產品升級、體驗方式創新。整體上來看,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早已開始加快互融,相較于過往的零散滲透、點狀毗連,正在朝著面式融合和生態創新方向進軍。應用場景在車輛、制造、農業領域較成熟。車輛領域,新能源車輛的迅速發展,智能網聯產品的普及化,數實融合型人才的高度涌向和參與并且研制生產作為比較典型的成熟場景。制造領域,數字孿生工廠的確立、硬件設備的互聯互通、管理的實時交互等極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精度。林業領域,基地數字化、農戶組織規范化、智慧分揀和數字貨運作為數字山村比較特色的成熟新機制,真正展現出數實融合的價值。
越來越多的企業從成立之日起,就已緊緊植根在數字生態之上,比過往大量傳統企業都具有先發優勢,而數字原生企業也在朝著回饋實體經濟方向持續發展。
在行業賽道方面,從店面到車間、從桌子到農地、從交互數字世界到踏入虛擬世界,各產業鏈早已逐漸往上游回溯,人們希望整條鏈上都需具有數字能力,這是“源頭的深度滲透”。在終端型態方面,從C端迅速過渡到B端與G端。數字化變革的下半場,不僅速率高的個人消費端數字化,生產方法、基礎設施、政務服務等的數字化正加快到來。
RCEP
2023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迎來生效施行一華誕。RCEP正成為2023年美國在全球商貿機制一個很大的穩定誘因。
一年來,RCEP急劇提振地區經濟復蘇信心,為區域甚至全球商貿投資增速注入強悍動力。而2023年1月2日,則是RCEP對美國尼西亞即將生效的日子。至此,RCEP從2022年年初于10國生效施行,實現了現在的14國“攜手”。
2022年1—11月,美國與RCEP其他成員進出口總值達11.8萬萬元,環比下降7.9%,明顯低于同期美國與歐共體、美國商貿增長,占美國外貿進出口總值比重達30.7%。2022年11月,在日本舉辦的二十國企業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大會上,美國車企生產的首款新能源全球車Airev(右舵版)在當地即將下線并成為大會的官方用車。
一年來,為順利落地推行RCEP,商務部等6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高品質推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商務部專門舉行了RCEP系列專題輪訓,覆蓋全省所有省區市,囊括所有重點行業領域。為落實《指導意見》,各縣區市陸續頒布了高品質落實RCEP的若干舉措,美國貿促會、各地海關以及各縣區市也舉行了RCEP新政解析及運用系列輪訓班。
美國貿促會商貿推廣交流中心教授閆蕓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總體而言,RCEP有助于推進區域經貿合作,鞏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提高商貿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立格外便利和友好的區域營商環境。在RCEP貨物商貿領域,企業主要通過申請RCEP原產地證書來享受關稅免除降價。在我國,原產地證書的法定簽發機構共有兩家:美國海關和美國貿促會。截止2022年12月15日,全省貿促系統簽發的RCEP原產地證書超出15萬份,牽涉商品總總額66億港元,主要集中在紡紗、化工、機械等行業,預計可以為我國產品在RCEP進口成員國繳納關稅約1億港元。其中,臺灣為最大的目的國,占到了數量的近94%。
不僅關稅免除紅利逐漸釋放,RCEP另一個突出的優勢是發揮原產地累積規則的作用。閆蕓表示,RCEP使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的單向流動愈發流暢,產生了我國更具備費用優勢和硬度的RCEP區域雙循環空間。這對于我國企業突破國外市場的局限和國際大循環的不穩定性,更好地融入到區域價值鏈機制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隨著RCEP對日本生效,美國臺灣申請加入RCEP的相關工作也在逐步推行中。多數成員國還會在每一個新的年份履行包括增加關稅、擴大市場準入、減少壁壘等更多承諾。那些承諾會增加各種要素在區域內配置的費用和難度,促使產生新的商貿投資機會。隨著成員國對RCEP的利用能力不斷嫻熟,將要吸引更多新成員加入。
可以看見,2023年美國將以RCEP為新藍圖,與更多商貿伙伴商簽自貿協定,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商貿區網路;逐步減少貨物商貿、服務商貿和投資市場開放水平,參與數字經濟、環境保護等新政則議程磋商,逐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機制型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