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01-27 20:02:23作者:佚名
無論是電視或者現場樂隊音樂表演,總能在最前排看到樂隊指揮在那里表情豐富地手舞足蹈,但是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到樂手們并沒有怎么看指揮,取而代之的更多是看自己的譜子,那么樂隊指揮是不是擺設呢?
樂隊指揮
對此大家也是各執己見,有人覺得根本沒有多大作用,有指揮只是增加音樂表演的觀賞性而已,有的人認為指揮自始至終都發揮重要作用。但事實上樂隊指揮卻是一個樂隊的靈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表現在臺上,更多表現在臺下,讓我們一起探討下。
樂隊指揮誕生是作曲者本人,自己來指導樂隊如何表達所著作品,主要體現在樂曲演奏的節奏和音響的強度,同時使所有樂手演奏整齊。早在古希臘時期,服務于宗教音樂的指揮就存在來了,當時主要用手腳等肢體來表達指揮,中世紀改變用曲譜來指揮,直到19世紀小提琴家施波爾開始用棍子指揮,大家認為這個方法比較好便紛紛效仿,在浪漫派大音樂家門德爾松的推動下逐漸流行起來,一直沿用至今。當然也有不用棍子指揮的,比如俄羅斯音樂學派。二者各有好處樂隊指揮的作用,前者表達更為敏銳,后者表達更為豐富。隨著作品種類的豐富,指揮從當初單純打拍子過渡到解釋音樂內涵,表達作者意圖,協調樂手演奏等作用,也就發展成一個職業。
樂團指揮在舞臺上有哪些作用?
如上所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持統一的節奏和速度。他的指揮動作等于把具體的樂譜用形象的的樂隊指揮的作用,更容易接受的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因為樂譜上所有細節都是寫出來的,具體演奏該怎么表現,沒有一個直觀的標準參考,出現演奏瑕疵的幾率就會變大。而且不同場合的演奏風格也不盡相同,需要調整時往往以指揮為標準,讓曲子賦予新的生命力。
菲利普.喬丹指揮國家樂團
樂團指揮在舞臺下什么作用?
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雖然不至于這么夸張,但是樂團指揮的作用卻是在“十年功”更重要。指揮在平時要承擔排練、籌備演出、設計舞臺、監督和管理樂團運轉等多項工作,一般是樂團領導。平時排練的時候樂團指揮會把所有的瑕疵挑出來更正,水平較高的指揮甚至可以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在參加市里樂團表演,有一部分很難協調,當時有個比較好的老師給我們溝通了一下,效果奇佳。
樂團指揮協調
講到這里就可以知道為什么樂手們為什么不怎么看指揮了,是因為在臺下的早已經協調溝通好了,而且事實上樂手也不是不看指揮,而用余光來看。還有一點,從演奏位置布局上來看,樂手完全不看指揮是不可能的,這種布局可以盡量讓大家以最輕松的方式看到指揮動作,是一直可以看到的,無需可以抬頭,從我們的視覺上感覺樂手像是沒有看指揮罷了。
樂團指揮是一個復雜的角色,并不只是我們看到的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