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1-06 15:03:04作者:佚名
十一2+4學制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小編上周組織了十一中學2+4父母沙龍,熱心父母給關注十一中學的諸位父母分享了兒子的學習歷程,好多父母表示十一中學除了中學生牛,父母的素養教育理念也是很值得學習。峰會達人@漂到何處是十一中學的一位父母,他在父母幫十分熱心的分享了關于十一的方方面面,小編通過問答的方式做了整理,希望能對關注十一的諸位父母有所幫助!
關于入學的這些事
101的實驗班和11的2+4,要怎樣選?
作為11的24父母,真的覺得沒有選擇錯,當時我們可以選擇rb和11,女兒堅持來11。近五年里,兒子變化很大,從比較外向,開始愛出席各類活動,有事情會通過跟班主任有約,晚上喝水的時侯,直接去跟班主任談心。101校園很美,但過分傳統,兒子壓力大,對成績太過追求,父母會覺得壓力很大。我單位就在北四環,我每晚還從西三環送兒子念書,之后再駕車去下班。其實大人有點折騰,但我認為很值得,女兒很喜歡中學,甚至周末都不樂意在家呆著,整天泡在中學里。周末,所有的體育館都開放,很多小孩在中學里。另外,11的活動父母參與度比較高,只要父母樂意出席,小型活動都可以出席。每次活動,父母比兒子還開心。
其實搬去101邊上,也別折騰來11了,家近也是個寶,多睡會兒很好。希望對你有幫助。
個人覺得由于24只有末位淘汰的壓力,真正學習的兒子并不存在這樣的風險。大人的心情也放松好多,也樂意女兒出席更多的社聯或年級工作,培養其他更重要的能力。
你也不用害怕失控,我倒是覺得11的信息化建設真的可以算全市無敵的了。老師會把每節課的情況發在專門的平臺上,父母也可以手機查閱,包括課堂,作業,考試等情況,父母在單位或家里都早已對中學的事情了如指掌了。倘若小孩真的出現了失控,那真的不僅僅是中學修身惹的禍,家長肯定也是有責任的。現今的信息技術這么發達,有時侯物理作業題目都帶二維碼,掃描一下都可以手機上看見解讀。。。如今更是下午考試,晚上父母手機就曉得成績,并可以看見錯題的掃描卷了。。。。好多事情真的是俺們那些父母未曾體驗過的。
十一特長招生是真特長嗎?還是借此為托詞補報之前漏掉的一些學習好的中學生?
招的是真特長。。。。并且有人真的很長了,但也沒投檔。。。這個也挺意外的
我們那年鼓勵點了的兒子考特長,但基本都沒通過特長錄。例如考鋼琴和器樂,都是隨機抽簽,之后布簾旁邊,和老師不碰面考試的。也有人監督的,雖然很難作弊的。
科技類的,也要看臨場發揮的,例如機器人,假如平常很牛,當時沒有完成指定任務就沒戲了。我們那年特長還有建筑模型呢,考試里也有小圈套。似乎要求搭一個哪些房屋吧,但給的材料,雖然不能完成任務。其中一個點了24的女兒,當時用廢渣,自己做了一個部件,把任務完成了,這個娃確實后來就在特長名單里了。
我認為曾經有走住宿錄點招的,但現今不曉得是否還有了。近來2年沒太關注。但沒點的,通過特長投檔11的,只能去33,但特突出的,分班考試后會補報24。這個人數按照撕票多少有關。
您是那個區的?外區投檔情況能介紹一下嘛
我家雙籍東城的。外區,雙非西城的,明年也投檔了。但具體人數我不曉得。我們那年雙非西城的有3、40人左右吧,還有10幾個外省生源。但去年外省的雖然投檔也只能讀33不能讀24了……這個還是要看當初的新政。但外區,有的區嚴格鎖區,11就不一定投檔了,否則給自己找麻煩。我們那年就有人險些沒提檔。所在區不放檔案……
兒子到哪些水平就能考上11分校?
具體選拔標準,雖然父母也不非常清楚,也沒有rdf的那個交簡歷的過程。不曉得中學是否有杯賽的成績。我猜想有機構杯賽的成績,雖然初試是機構組織的。
我們那次就是機構組織了初試,語數英都考了,英語似乎90滿分(這個記不清楚了)物理120,英文30,但我家最強的是德語,完全無法彰顯水平。一周后通知復試,復試只有物理,120分。聽說復試是11的老師監考,由于沒有考卷,也不曉得考了多少。再一周后就通知投檔了。
但我們那屆朋友點的水平還是比較強的吧,同時投檔rb的10+個,投檔rf的20+,投檔bdf的應當也在10個左右,但由于多票的不一定樂意跟你們說,數字不一定確切。還有投檔rs的,舍棄rs來11的,應當有幾個,不到5個。
我家5年級的時侯綜合實力還是很好的,3大機構綜合都銀獎。雖然每位中學的投檔真正標準還是很難斷定的,如同rs投檔的確實有毒蛾,但也有沒怎樣學過奧數的。恐怕這樣的兒子還是有過人的表現吧。。。。
關于2+4和3+3的這些事兒
中學管理修身,是指中學整體情況,還是二四定,三三撒手不怎樣管呢?
整體都修身呀。沒有固定班級,有導師,但肯定不能和傳統中學拼高考成績。24的兒子雖然?是選拔上來的,總體素養比較好,學的也比較難,也沒有高考壓力,所以精神上壓力并不大。但33的兒子,良莠不齊,假如父母不管,兒子放蕩,成績肯定不會太好。
11的課程安排,對于小孩來說確實快樂,但對于高考,并不是一個挺好的選擇。例如初中,每周語文課5節,英語4節,英語4節,化學2節,顯著比任何一所中學少,反倒每周自習課可以有6節。假如女兒曉得自己學習,還會效率很高,但不學,光玩,肯定不如老師抓著學好。
請問十一三三制真的很差嗎?在首師附實驗班和十一三三之間,傾向于十一三三,雖然是市重點?
說實話,倘若從高考角度,肯定首師附實驗班更好一些。今年首師附平均分全區第一,超過了rf。首師附的實驗班壓力也比較大,每次大考后,可能還會調整班級。ssf的作業比較多,好成績也不是輕松可以獲得的。
來11的33,也有自己的優點。一個是離你近,假如你能充分打算分班考試,也可能在分班考試后的當日收到投檔24的電話。這些是最理想的狀態。雖然在33,假如女兒足夠優秀,在初中的期終考試的時侯,通常會投檔30人進24,30人投檔國際部。投檔24的,高中就跟24上課了,投檔國際部的,高中這一年中學免費加大外語學習,初三的時侯步入國際部上課。
但33也有一些問題,就是朋友層次不一,總體中學管理修身,倘若小孩比較不自覺,確實出席高考的時侯沒有競爭力。這個取舍還是要父母和兒子自己決定了。。。。
十一的3+3值得上嗎?
關于是否選擇上33,我認為還是看個人情況吧,住的近,能派位進,都相當于中大獎,但派位名額較少,也是挺好的選擇。特長步入也很好,就是樂隊這些,周日要求訓練,比較耽擱時間。但11比較人性化,堅持樂隊的,給中學作出貢獻的,可能高考時會有額外的照料,但這個每年也不一定。假如托關系花好多錢,還是不太建議。
33,一個年級大約有400多人,不乏各類學院霸。我們那屆通過入學考試補報進24的,現今有幾個都是年級前10名,可見朋友的實力不通常。步入33,有2次關鍵性考試,一次是入學考試,可以補報進24,一次就是初中期終,大概30人進24,30人投檔英實班,中學高中給你補一年俄語,初三步入國際部,這種人還是要出席高考,但成績就不這么重要了。
假如女兒學習習慣好,積極上進,來11還是很有空間的。但寶寶從小就對學習興趣不大,須要各類外在力量才樂意學習,去11可能還會太修身了。假如父母又沒有能力管,兩年出來可能還會有很大的問題。這樣的女兒,不如去一個管理嚴格,老師成天督促的中學,更利于高考。對女兒的衡量,雖然父母心中最清楚。
2+4成績多少分以下會被淘汰?這些小孩主要有哪些問題?
淘汰問題,在進中學的時侯簽約,中學說是六分之一以內的人可能會淘汰。但往年慣例基本是30人左右。
是否淘汰主要看初一四次考試,假如每次都在后20%就很危險了。由于我們還沒經歷淘汰對最終的淘汰規則不是很清楚。
個人覺得有可能淘汰的女兒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徹底不學,看網路小說啥的,其實是跟不上節奏,自暴自棄的。我恐怕這跟當年怎么進來的有關,推測而已。另一種就是厭學的,男人日語有人只能考40多,跟平均分還差30分……女生有物理弱的,別的都好,物理只能考幾十。雖然分數差別不大。一門厭學嚴重都會到倒數20%了。
11有建立的考試剖析系統。考試所有內容細化到每一道題都有你的得分,年級朋友平均得分,各門成績在年級,班級的比率等……可以很容易剖析出自己的強項和短板。
十一中學的這些事兒
女兒上課外班的情況?
課外班有人每科都報,但有人真的一科不報,還學霸。我家的情況是報的,初三上語文,由于我家物理通常,盡管當時也可以上數4,女兒認為學上去肯定困難,最終還是選了3,盡管沒有4的難和快,反倒有了更多的興趣和自信。雖然機構的課,雖然是定做的,也跟11的進度不太符合。個人覺得提早上點數學,就是給自學減少一些壓力而已。假如真選數4,雖然課外班幫助就很小了,課本內容都不是機構講的,還是須要靠自學的。我家英文挺好,沒報。但11的日語考試比較難,平均分基本都在75左右,但有朋友可以考到90+甚至95+,有人考3、40分,這個差別比物理要大。
化學由于目前不分層,不上課外班肯定沒問題,但想走大賽的,可能上課外班有幫助吧。但似乎聽學長父母講,基本到小學反倒不須要課外班了,由于沒有合適的了。中學自己也開大賽課程,跟隨中學的就可以了。
物理到第五年才上。。。。
但去年據說新投檔的24小孩,報班和攢班有點過頭了,啥課都攢。。。。。從物理,化學實驗,英語,日語。。。五花八門了。。。其實牛孩父母過分恐懼了。
我的建議是,假如女兒確實有短板十一學校科學實驗班,還是要提前補一下,否則一條短腿會影響全局。中學后確實很忙。。。看似作業不多,但每晚認為忙忙叨叨的。
課外活動那是真的十分豐富,每晚校內都有活動,例如看影片,名家講堂,跟老師或學長座談等,社聯有100多多比較活躍的,只要你有意愿有能力,可以滿足你所有須要。沒有合適的,可以自己開辦新社聯。。。假期還可以報社會實踐,中學還有游學,每學期一周時間。
增強自身的實力是最好的辦法。rdf投檔的人數最多(rs160,rb80,rf80),其次是11(240+,每年人數不一定),捉住這種機會。。。。
真的挺怕女兒依賴母親和老師逼著學習的,尤其是到了小學,假如還不能培養這些自學和自覺的習慣的話
我感覺吧,她們如此大的兒子不太愛聽父母的“嘮叨”,認為都是騙她們呢,畫餅呢。。。但同樣的話,學長或他信任的老師說下來,他反倒會特別中聽。11每周都可以申請跟市長一起喝水。。。。市長的平易近人和那個氣場。。。對女兒的成長影響還是很不一樣的。市長為了跟更多的學生接觸,還有院長藏書借書的活動。。。可以去區長辦公室借閱,并跟班主任聊天。。。。11的魅力和對女兒成長的影響,她們自己如今未必不能真正理解,反倒父母感慨更深
通常通知可能就是全校性的通知,不會單個班級去通知了是嗎?
11的通知各類網上平臺,只有你想不到,每晚的作業、通知都提早把握,光手機app就2種,筆記本里有一種。父母想跟老師交流,通過平臺就可以,想單獨約談話也行。
關于住宿?
假如樂意住宿,11條件挺好,一學期費用444。兩人一間,但是寢室里學哥學姐,有點像大帶小的模式。我們年級好多住宿的女兒都成為了學霸,就是由于有弟弟妹妹的影響。并且生活很規律,有更多時間出席校區活動和去體育館瑜伽。假如真的出現失控狀態,也可以申請一段時間停宿。那時侯再決定租房也不晚。倘若從女兒快樂成長的角度,11的24應當是全市最幸福的一批小孩了……住宿很難申請的。起碼要家離中學16km以上。還要優先小學的女兒。一個寢室才四個人。肯定不會要求住校的。這個校區不僅多了責任也沒利益的。一個學期住宿費才444。
十一分層教學,是三科全分,還只是物理分?有專門的分層考試還是通過分班考試確定?
分層教學,在中學,目前只分了物理。24的女兒物理步入的時侯都學數3,一學期后,按照你平常每次重要考試和期終的情況,可以按照排行,自己選擇步入數4。雖然考試成績不滿足,強烈要求,老師可能也會同意你學數4。這個分層后,每位學期會按照成績進行小幅變化。數3的兒子可以出席數4的考試。數4成績不理想的回到數3。33的物理起點是數2,成績好的,可以選數3。
英語和法語不分層,但高二第二學期后,會有2節課,自己選擇是英語提高或補弱,英文提高或補弱,通常只能選擇一種。假如英文特突出也可以申請免修,現今的初三就有人免修。我們這屆沒有免修的,但學的好的,老師同意的情況下,可以上德語課的時侯自己安排任務譬如看原版小說之類的事情。所以都是按照中學生情況變化的。
化學應當到四初一才分層。。。。
體育鍛練情況介紹?
體育鍛練,每周有4節體育課,一節是基礎體育,2節是自選的專項體育,這個很豐富,強悍到你想像不到,不僅常規的排球,羽毛球,游泳這些,還有獨輪車,攀巖,射擊,皮賽艇,瑜伽塑體。。。。大約有近20種吧,每學期可以換一次,完全按照自己興趣。其實足球這些比較熱門,不太好搶。另外一節是
沒有課間操,由于走班,雖然每晚背著書包光中學里來回閑逛運動量就不小了,我家基本每天都在1w步左右。要求穿衣服,衣服也好幾十種,隨便穿哪種都可以,其實太個性,非要穿自己的,也不太管,只要不是奇裝異服基本都沒問題。其實狂歡節的時侯,鼓勵穿奇裝異服,越雷人越好。
有專門的小賣部,全部都是刷校園卡就可以。其實每位教學樓的每層都有手動購物機,水和小餅干都有吧,由于我家不喜歡喝啤酒極少買。雖然真餓了也不用餅干吧,似乎飯堂可以買到吃的,晚上聽說如今還有早晨茶了
關于排行,是否排行?層次不同怎么排行?
我們初三的時侯,尤其第一學期小考都有排行,恐怕是為了鼓勵先進就會出光榮榜,但似乎第二學期之后就極少有公開排行了。但寶寶的成績基本可以靠和均分比較曉得大約水平。期中期終的考試,每科,甚至每題都有電子的統計數據,可以通過網上的考試系統查到成績所在的比率,這個雖然是可以自己算下來排行的。
但物理分層后,排行就是相對的了。老師出題會考慮到難度,基本可以做到數4和數3考試的均分都在一個水平。不一定就數4的題難,有時侯3的也難。那個難會按照難度排行的時侯乘個系數,相對公正。
多數人更關注80%,60%,40%,20%的分數線,這個可以曉得自己兒子在年級里的整體水平和層次,若果仍然在20%就有可能會被淘汰。
關于各類榮譽和獎學金
11是有各類獎勵機制的中學,常規性的獎勵有過評比(按學段),一等100,二等60,三等30。按學期還可以申請卓越中學生和優秀中學生,假如有專項特長,要通過中學內的專項考試,分體育,藝術和技術的好幾十類,達到6分就可以申請得到。這種都是沒有獎學金的,有獎章。每位學期還有依據藝術和技術課老師推薦得到獎學金(最高似乎200,通常50,但也有可能是一個小組成員均分這種獎金)
校級獎學金有主任獎學金,有關于社會活動的,有公益活動的,也有學業的,例如比賽得獎的,最高的似乎是1000或500,最低的似乎是200,也有純精神獎勵的,沒獎學金有獎章的。
校內獎學金,不僅高級別聯賽得獎的,校內成績是否優異,都不跟獎學金相關。覺得中學更鼓勵平常表現和特長類的中學生。獎學金種類好多,總有一款適宜你,即使錢不多,但也是一種鼓勵。
其他獎勵,例如區三好,區優秀黨員和優秀團干,這種獎項都是在年級符合條件的朋友,自我推薦,例如做海報或ppt,之后全年級朋友集中投票,老師不參與全過程,中學生唱票,完全依照投票數目評選最后結果。不僅表現突出還是須要有點人緣誘因的。
十一的作息時間,如幾點到校,幾點下班,不僅早餐,非住宿生是否可以在校吃早午餐?
周日下午要求七點二十到校,7:30升旗。其他日子原則上7:50到校進班即可。年級也可能組織英語或法語早自習,7:30開始,自愿出席。但若果報考就必須堅持一個學段。下班是五點才讓出中學,四點多下課后,時間自己安排十一學校科學實驗班,可以出席活動可以玩也可以自己寫作業。三餐基本是全年都有,包括寒假期,由于中學里有老師寢室,還有外國留中學生。初二開始的時侯似乎不能申請晚自習,但畢竟你不走找個寢室上晚自習也沒人管。只要不折騰,老師通常也會讓兒子跟隨住宿生上晚自習。但報考晚自習后就只能20:30之后接。我家如今就是晚自習后接。
原先國際部沒家裝的時侯,還可以申請去圖書館上晚自習。應當下學期又可以了。現今圖書館是國際部中學生當課室在使用。11很人性化的,通常合理智要求就會滿足的。體育館設施也是每天都開放的似乎也起碼到21點呢
兒子假如有問題找老師答疑都是借助哪些時間呢?
老師沒有專門的辦公室,老師辦公就在寢室里。這個課室就是這個老師或則兩個老師專用的。女兒走班老師不走。只要你樂意,老師隨時都在。包括夜晚,時常也有老師在寢室。但若果是晚自習時間,不能問老師問題,由于會影響在這個寢室上自習的別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