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9-27 09:33:54作者:佚名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變數?你能控制和決定你人生方向的變量有多少?
原本高考落榜的我,卻因為一個大膽的決定,遠赴大洋彼岸的美國留學。一路上我抓住了7次轉學的機會,甚至有幸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學習經歷。畢業后,我回到中國創業,現在年收入百萬美元。
完成這個轉變的過程不僅僅是因為父母給予的經濟支持,更是因為我敢于冒險、敢于拼搏、敢于折騰。
一切要從2007年高考成績出來的那一刻開始。我從小學習成績還不錯,但高考成績出來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世界末日,距離最高分還差一分。
我是如此絕望,以至于我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才面對我只能上第二所學校的事實。
后來我選擇了北京的第二所大學,主修新聞傳媒。
剛進大學的時候,感覺很新鮮。畢竟,我是從一個四五線小城市來到首都的。但半個學期過去了,我的心里逐漸開始產生一種不安和不安。
老師單調的講課讓我感覺自己根本沒有成長,這樣的學習方式也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開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充實自己。去北大上公開課,去清華大學圖書館自習,去北京電影學院看話劇。
當我在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上課時,我看到了那些優秀的學生、優質的教學環境和專業的教授。我更加羨慕和不甘。難道我就只能在小學校讀書,畢業后回到家鄉,過著忙碌的生活嗎?生活無為?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一場關于美國留學的分享講座。那天晚上我無法入睡。
直到凌晨,我翻來覆去,思緒不停地轉動,仿佛有什么在呼喚我。同學們都已經睡了,我就打開電腦搜索這幾個字:如何去美國留學?
誰能想到這幾句話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
(很多年后,我在自己開的咖啡館的墻上印上了:“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字樣)
我花了一整夜的時間閱讀了我能找到的所有信息。我讀得越多,我就越興奮。最后我得出一個結論:去美國讀書并不難。
但這只是一個結論。我沒有辦法驗證。我已經在大學學習了半年了。我是否選擇放棄并從頭開始?這似乎與常人的理解相悖。
后來,走在學校、上課、去圖書館的路上,我的腦海里充滿了這樣的想法:我該去美國讀書嗎?我應該放棄這一切嗎?選擇投入一個未知的世界讓我感到恐懼。
然而,我對美國生活的不甘和向往逐漸克服了我的恐懼。
我和膽怯的自己斗爭了一個月,終于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父母,和學校簽了退學協議。
我斷絕了一切退路,做出了出國留學的決定。
雖然我不知道未來會是什么樣子,但如果我不強迫自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愿意接受。
在此,我真的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支持。當我猶豫是否出國時,他們給了我選擇的權利。
我的父母都有初中文憑。他們幾十年前通過經營餐館積累了第一桶金,后來又投資房地產開發,趕上國家政策紅利,迅速實現資產指數級增長。
他們是那個時代腳踏實地的企業家。爸爸總是告訴我:做事一定要誠實,踏踏實實,勤奮工作,用自己的雙手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的父母對我的價值觀影響很大,但由于他們的視野有限,無法給我更多的建議。他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我,就像世界上許多父母一樣。把你給予的一切都給孩子,用你的肩膀默默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
父母給了我選擇的權利,給了我正確的引導,我不會像家里寬裕的那樣躺著吃吃喝喝,但我決心要突破,走自己的路。
退學后的六個月里,我開始歇斯底里地學習。我每天花10個小時學習英語,以便參加托福考試,并一邊學習一邊申請學校。
半年后,我收到了美國4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包括世界排名143位的名校愛荷華大學。
終于,2008年2月8日,我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
(我在愛荷華大學)
剛到美國,一切都是新的,老師的教學方式顛覆了我以前對學習的理解。
一是鼓勵溝通。這里的老師極力鼓勵學生課后與他交流。有一個專門的術語叫office time,就是辦公時間。
所以一有空閑時間,我就會去辦公室向老師請教問題,比如課堂上不懂的地方,甚至是職業規劃。就這樣愛荷華大學,我養成了熱愛與人交往的習慣。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戲劇表演選修課。這個班是小班。每個班有十幾名學生。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墨西哥、英國、印度和美國。我是唯一的亞洲人。
第一堂課要求大家自我介紹。我真的很緊張,我的同學也很緊張。
老師注意到大家的緊張,讓我們圍成一圈,互相擁抱。通過這種身體接觸,我似乎感受到了大家的善意,心里其實也徹底放松了。
這堂課下來,我的勇氣莫名的變強了,也越來越有興趣去表達自己。這次的轉變,為我以后帶領團隊、創業埋下了良好的種子。
(中國留學生聚會)
二是鼓勵創造力和表達。
我記得還有一門課,老師要求我們做一些東西。它可以是一幅畫、一件雕塑、一篇文章或一首詩。你可以展示任何你想要的東西,沒有任何限制。
當時我做了一件衣服,想通過它來表達環保的理念。
當我參加這門課程時,我從始至終都很高興,因為它與中國的課程完全不同。我在國內上的大部分課都是做筆記然后考試,但這堂課完全釋放了自己,表達了很多意見。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
這些事情對我影響深遠,包括后來的畢業實習、工作,以及現在創業。我一直很善于表達自己,也多次向公司員工強調,要想變得優秀,就要敢于從各個維度去看待。展現自己、大膽表達自己,是我在美國留學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我在愛荷華大學)
在愛荷華大學呆了半年后,我開始申請轉學。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我在美國讀書時能考上七所大學,甚至后來轉學到哈佛大學。
這是因為美國有轉移政策體系。只要你的成績足夠好并且主動申請,你就有機會去其他大學學習。
我的第一個轉學目標是一所社區學院:戴博古洛社區學院。愛荷華大學是本科課程,而這所社區學院是專科課程。
為什么我要花這么大的力氣從專科轉本科?因為這所社區學院是加州公立大學系統的一部分,所以我可以以這所學校為跳板,轉學到官方的加州大學。
加州大學的條件和愛荷華大學完全不同。我可以有更好的學習機會,認識更好的人。這不正是我曾經輟學漂洋過海所追求的嗎?
(我在愛荷華大學)
當我做出這個決定后,在北京迫使我退學的固執又回來了。第二天,我去學校辦公室簽署了轉學協議,將所有學分轉入加州社區學院,并購買了當天飛往加州的機票。
當時我背著書包,手里拎著行李袋,拖著兩箱行李,在機場里狂奔,直到全身被汗水浸濕。
登機后,我因為太累了,就睡著了。當我醒來時,飛機已經盤旋在舊金山上空。
我看著窗外。下面的城市燈火通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喜悅。仿佛世界突然變得更加光明,未來的前景就握在了我的手中。我默默地對自己說:值得。 。
在這所社區學院,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轉學到美國新聞世界排名第四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是美國著名的常春藤盟校之一。培養了1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25名圖靈獎獲得者。這是我向往的地方。
于是,我開始幾乎用一生來學習。別人一個學期選4門課,我選7門。別人考A,我就考A+;別人考A,我就考A+;
我瘋狂地死記硬背英語,因為我需要用英語來獲取各科知識;假期同學們出去狂歡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圖書館靜靜地看書……
那兩年,孤獨成了我的常態。然而,正是因為孤獨,我才有了真正高質量思考的可能。
(我那兩年的相冊都是復習資料的照片)
然而,命運又給我開了一個玩笑。經過兩年的努力,我沒有收到伯克利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那兩年,我所有的目標、所有的方向、甚至我的人生都與伯克利劃等號,但這所學校卻對我說不。
那時我感覺天塌下來了。我孤身一人在美國,兩年的努力似乎失去了一切意義。
沮喪之余,我開始四處游蕩。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人,被他的話點醒,我從絕望中走出來。
他是美國人,即將轉學。當我們在咖啡廳見面聊天時,我們發現他的GPA是滿分。
于是我就問他要去哪里讀書。他說他要去一所很普通的加州州立大學,那種連我都鄙視的學校。我很震驚,說以你的成績,可以直接去伯克利。他的回答讓我從困惑中解脫出來。
他說:“我不在乎,我只想選擇最適合我的學校,而不是排名最高的學校。”
這句話一下子把我從思考的死胡同里救了出來。
我開始問自己:我是不是太在意所謂的排名了?學校的光環對你來說一定很重要嗎?我是誰?接下來我要做什么?我能創造價值嗎?我們能繼續進步嗎?事實上網校頭條,這些都是我人生的關鍵。
(我經常用旅行來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方向)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能否成功跑完并不在于“一帆風順”,而在于“越挫越勇”。多年以后回想起來,我所經歷的“世界末日”其實只是人生的“賽點”。
我從北京的一所中學來到美國愛荷華大學,然后從愛荷華大學來到加州。
每一次的奮斗,我都在積極地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而我最幸福的時刻,并不是實現目標的那一刻,而是踏入新的世界,在新的環境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的那一刻。什么時候。
我一直在進步,為什么我還是停留在一個排名上?做出自己的選擇并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我對自己說:我不在乎。從那一刻起,我找到了自己最在乎的東西。
事實上,在那兩年里,我不斷逼迫自己,也認識到自己努力的極限。雖然結果沒有達到預期,但也算不錯了。
我的GPA達到了3.89,收到了4個UC校區的錄取通知書,最終選擇了UC圣地亞哥,這是一個美麗的藍天白云、沙灘和愛國者的海灘。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圖書館)
然而,我愛惹麻煩的性格再次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讓我進入了哈佛大學。
有一天我瀏覽哈佛大學的官網,發現哈佛大學不僅提供暑期課程,還向世界各地的學生開放。暑期課程的要求是綜合GPA達到3.5,托福成績達到100分以上,并有教授的推薦信。
準備了一些材料之后,我還需要一封推薦信。我找到了我成績最好的課程的教授,約了他喝咖啡,終于收到了教授的推薦信。
我提交了所有的信息,一周后就被錄取了。于是,在那個暑假里,我踏入了我一生中從未想象過的哈佛大學!
(我在哈佛大學)
在美國的四年過得很快。當我即將從圣地亞哥大學畢業時,我意外地得知加州大學的學生有機會在加州政府辦公室實習。
我仔細瀏覽了這個項目,發現需求非常復雜:
在此之前,我必須轉學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一邊選修課程一邊實習。
不過,對于這幾年已經習慣的我來說,這不算什么。我的分數剛好卡在3.5,沒問題。然后我又要了哈佛大學教授、我曾經交流過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加州大學教授的推薦信。我收集了三本,經過一路面試,得到了這個機會。
我在加州政府辦公室實習的第一天,是我在美國五年來壓力最大的一天。
(我在白宮前)
那天是星期五,正好是月度總結會議的時間。第一天上班,我就被要求當場發言。于是我自我介紹了一下,說我是新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那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表現得好。幸運的是,周圍的同事都很友善,這讓我的緊張情緒緩解了一些。
但到了最后,我突然意識到有些不對勁。
因為這個辦公室里我不認識任何人,如果沒有人愿意帶我,我辛苦工作得到的這個寶貴的機會可能就在茫然中過去了,我也學不到任何東西。
于是,我對折騰和溝通的熱愛再次幫助了我。
一天結束后,我立即給辦公室里的每個人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大概意思是:我是實習生,馬上就要畢業了。我希望能有機會做點什么。
幸運的是,一位哈佛法學院畢業的董事回復了我的郵件,表示愿意帶我。
回顧在美國的五年,我成長了很多。現在想想,其實轉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痛苦而漫長的。只有不斷地折騰自己,讓自己走出舒適區,追求卓越,挑戰困難的極限,才能實現。
(我在迪拜AI瑪哈沙漠旅游)
除了努力學習之外,我還會繼續鞭策自己,探索世界。
因為我感覺人的壽命可能只有80年左右。我不想等到老了才退縮,才能看清這個世界。正如那句話:時間從來沒有饒過我,我也從來沒有饒過自己。
從2017年開始,我制定了一個宏偉的計劃,要在40歲之前走遍全球100個國家。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去過歐洲很多國家,還有日本、泰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
我經常去世界各地旅行,改變環境,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有一次我正準備從倫敦飛往意大利。當我準備起飛時,我發現我的意大利身份簽證只有6天有效期,所以當時我無法前往意大利。但我已經在英國呆了8天了,我不想再呆了。我應該怎么辦?
于是,我查了一下歐洲有哪些國家可以免身份申請簽證,發現了黑山。
一位來自黑山的朋友歡迎我,帶我去他們家,與他們的家人共進晚餐,并帶我上了他的游輪。這種與當地人生活的直接接觸確實改變了我對旅游的認識。
(我在黑山)
我很享受這種意外帶來的驚喜,就像高考時被迫以一分之差選擇第二所學校一樣。如果當時我通過了考試,我可能會按部就班地學習,畢業后就回到家鄉找工作,過自己的生活。
現實是,我從二校來到了大洋彼岸,就讀了7所院校,有幸看到了很多東西。
經歷一次意外,主動探索新世界,加速了我對世界的認識。出國五年后,懷著對教育的熱情,我決定回國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在長沙擁有了一家綜合教育公司。現在線下社區8個,年收入7位數,讓你人生第一桶金。
現在因為國家的雙減政策,我公司也面臨著轉型。未來計劃向藝術培訓方向發展。和,
我還計劃明年攻讀MBA,繼續提升自己,升級自己的知識體系。
(我公司團隊已達到數十人規模)
我聽過一句話,愛折騰、愛嘗試、愛犯錯誤的人,自然更容易成功。
我的經歷確實驗證了這句話。生活中的大部分可能性都被“不可能”、“做不到”的聲音所扼殺。
如果沒有最初的折磨,就不會發生后來的所有故事。
迄今為止,我們已記錄了106個真實故事,感動了受訪者和數百萬讀者。
如果您有想要講述的故事,或者想以作者的身份加入我們的團隊,請私信@realpeopleinterview,隨時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