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5-23 11:40:35作者:佚名
7月6日至7日,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經濟與法學系的“連心蝶”暑期社會實踐隊抵達福清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展開了以“青春向二十大獻禮,新時代奮發向前”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此次活動中,師生們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專業特長,將專業特色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力量。
經濟與法學系暑期實踐隊合照 高爾奕/攝
沉浸式黨課感悟黨建引領新成果
實踐隊抵達了福清市江鏡鎮南宵村,跟隨講解員的指引,隊員們逐一參觀了福清和洋小學、鄉村古厝圖書館以及步云學堂,并從中進行了深入的學習和了解。
在步云學堂,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劉田甜老師,這位剛剛榮獲全省高校青年教師技能大賽思政組一等獎的優秀教師,針對南宵村的發展現狀,為村委成員、村民以及實踐隊員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情景黨課。她從鄉村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的視角,對福州的發展態勢進行了深入分析,并著重指出保護和傳承對于該地區土地發展的關鍵意義。她以南宵村“黨建引領鄉村發展”的戰略模式為示范,著重指出人民群眾的至關重要性,指出這一歷史性的進步離不開領導者的持續努力,更離不開民眾的堅定擁護。與此同時,她還激勵實踐隊員們未來在求職過程中學會做出明智的抉擇貝語網校,敢于把握機遇,運用所掌握的專業知識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教務部,助力鄉村進步,持續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劉田甜老師為實踐隊員和村民上沉浸式黨課 楊競雯/攝
阮寒同學,經濟與法學系2020級法學專業的學生,在參與這場別開生面的“第二課堂”黨課學習后,深感思想素養得到了顯著提升。他指出,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渴望投身城市工作,作為新鮮血液的大學生,我們理應拓寬視野,將關注點從城市轉向鄉村,運用我們的能力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校地合作共同助力鄉村普法
在南宵村委會,實踐隊員們與村委會成員展開了深入的座談交流。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的副院長張嫻為南宵村的法律服務站頒發了牌匾。同時,經濟與法學系的黨總支書記李杰鋒與南宵村的黨委書記薛爾輝達成了共建協議。除此之外,經濟與法學系還與上樓村攜手共建了服務站,旨在將法律意識深入人心,共同推動和諧文明鄉村的建設。
經濟與法學系還與上樓村共建服務站 楊競雯/攝
當天下午,實踐隊員們跟隨當地村委會的引導,深入村民家中進行法律知識的普及。他們分發毒品犯罪相關的宣傳資料和預防艾滋病手冊,總數超過200份。通過分析典型案例,他們向村民普及了法律知識,并進行了相關宣傳。同時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教務部,經濟與法學系為南宵村村民搭建了一個法律咨詢服務微信群,村民們遇到任何法律上的疑問,都可以在此群內尋求解答。此舉旨在讓每位村民都能接觸法律、認識法律,并逐步增強法治意識,提升風險識別與防范的能力。
普法活動 高爾奕/攝
普法活動 阮寒/攝
通過我們開展的普法活動,村民們對艾滋病和毒品的嚴重危害有了深刻認識,法律意識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滿足與自豪。經濟與法學系2020級金融專業的學生高爾奕對此感慨頗深。
據消息,經濟與法學系已與南宵村、樓上村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并共同設立了法律服務站,旨在將法律觀念深入人心,攜手推動鄉村和諧文明的構建。
校企聯動尋找文旅融合新思路
南宵村農產品交易中心內,經濟與法學系黨總支書記李杰鋒攜手中心技術專家、臺島農學博士黃來玉,為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舉行了授牌儀式。同時,雙方還就農村產業如何發展、校企合作的具體模式以及實習就業的相關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交流會結束后,實踐隊員們繼續在黃博士的引領下深入田間,親自為芭樂穿上了防護網袋和驅蟲袋,還一起收割了蔬菜和水果,在辛勤的勞作中掌握了農產品的相關知識以及種植技巧。許瑩婷隊員分享道,參與這樣的勞動實踐,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并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
實踐隊員參觀水果種植園 楊競雯/攝
實踐隊員進行芭樂套袋 楊競雯/攝
在平潭北港文創村,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臺島“風中旅行”文創團隊的努力成果。他們見證了原本默默無聞的小漁村,是如何通過“旅游+文創”的模式,實現了鄉村發展的顯著成效。
嵐城鄉上樓村里,實踐隊員們跟隨村委的引導,參觀了文化長廊與特色石頭厝。他們在此過程中,深入了解了上樓村作為試點,如何率先推動兩岸社區融合建設,以及如何引入臺島的成功經驗,從而開啟了兩岸社區在共建、共享、共融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在臺胞臺企服務中心,實踐隊員們深入了解了這一創新模式:臺島青年直接為臺胞臺企提供服務,將“接待服務”與“實體辦事”緊密結合,形成了一體化融合,實現了服務功能的全面覆蓋。同時,他們還見證了在嵐臺胞臺企家園港灣建設上的成功嘗試。
參觀臺胞臺企服務中心 楊競雯/攝
隊員們一致表示愿意投身于鄉村振興的事業,他們深知,要想真正助力這一偉大目標,首要任務是深入鄉村,而社會實踐正是這樣一個難得的契機。他們決心把握住這個機會,不斷對照自身,努力提升,勤奮學習,立志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為打造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活力。
經濟與法學系團委書記翁振淞提出,期望將學生們的實踐所得轉化為詳盡的調研報告,以此回饋農村和鄉鎮的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經濟與法學系黨總支書記李杰鋒表示,他期望青年學子能夠借助社會實踐這一平臺,通過在基層服務中磨礪自己的能力,運用智慧和才華為農村振興貢獻策略,并努力成為充滿志向、骨氣和自信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