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5-23 20:22:07作者:佚名
廣州職業教育界在面臨辦學場地緊張、設施條件有限等挑戰的同時,終于迎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廣州科教城即將啟動建設。這座科教城的一期工程將容納13所院校,它們將依據學科專業優勢、中高職教育銜接、資源共享以及開放式辦學等原則,進行有組織的布局。城市建設工程中涉及的四所院校負責人一致認為,科教城新校區的投入使用,顯著增強了硬件設施,這為院校實現質的飛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舉有助于院校以更高級別的標準培養出一批高技能人才,進而為廣州的城市化進程貢獻力量。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
打造山水書院園林學堂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設有廣園南、廣園北、海珠、越秀、濱江五個校區,這些校區均位于廣州市中心區域。校園總建筑面積達到202392平方米,占地面積為20公頃。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應用方面,該學院在全省高職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學院擁有教職工630名,全日制在校學生9185人,以及3530名成人業余學生。學院針對廣州城市建設與城市服務兩大領域,設立了十個專業集群,并配備了十三個教學機構。學校的新校區坐落于科教城,占地面積達到了940畝。校區規劃巧妙融合了現代職業技術教育以及嶺南文化、山水風光、人文特色、行業特色和低碳理念這五大要素,形成了以一個核心、一條軸線以及多個功能組團為特征的布局。其中,以行政辦公樓、圖文信息中心和多功能禮堂為核心的綜合體建筑,通過中心休閑景觀帶將高職生活區、實訓樓區等不同功能組團有機串聯。這樣的規劃使得功能分區清晰,交通組織科學,環境既舒適又美觀。
新校區將被精心打造為山水書院與園林學堂。得益于原址的秀美自然風光,其設計巧妙地融合了地形地貌的優勢,恪守現有的山水布局,順應山勢,致力于構建一個集生態特色的山、水、建筑于一體的校園空間。新校區的規劃和建筑設計突出了綠色校園的理念,無論是平面布局還是朝向選擇,亦或是建筑手法,都充分展現了亞熱帶嶺南地區的氣候特色。秉持環境與氣候優先、低能耗的準則,致力于打造一座既保留嶺南建筑風格與功能特點,又契合21世紀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現代化新型校園。
新校區啟用之后,學校的硬件條件將迎來顯著改善,實驗實訓場地、教室、圖書館、體育設施以及學生宿舍的總體面積均將實現顯著增長。學院宣傳統戰部的主管峻松指出,廣州城市職業學院計劃通過與廣州市市政職業學校以及廣州大學市政技術學院的合并與升級,持續擴大并增強自身實力,進而提高學院的辦學質量和綜合能力;同時,學院將整合現有資源,成立城市職業教育集團,構建本科、專科及中專的職業教育體系,以此強化學院在廣州同類院校中對于城市建設與發展的引領作用,為學院未來的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緊密契合廣州市產業結構調整與提升的需求,遵循優化城市建設類學科、強化先進制造類學科、精煉電子信息類學科、打造現代服務類學科的總體方針,構建以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為龍頭,融合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專業集群,促進城市產業與院校專業的有機結合、相互推動、協同進步,助力廣州這座老城市煥發新活力,作出積極貢獻。
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學校
再次奏響發展新篇章
廣州市建筑工程職業學校自1958年創立以來,其首任校長為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林克明先生。在這61年的發展歷程中,該校致力于建筑人才的培育,已為社會輸送了超過五萬名畢業生。特別是近年來,學校更是培養出了在第44屆和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中榮獲冠軍的梁智濱與陳子烽。
學校目前擁有超過3000名在籍學生,教職員工共計224名,開設了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裝飾、工程造價、建筑設備安裝、建筑裝飾(軟裝方向)、市政工程施工、工程測量等七個專業。學校設有三元里和泉溪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達到61073.1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41008平方米。然而,學校在教學、辦公和生活空間方面一直較為緊張,尤其是實訓場地顯得尤為不足。學校設施設備存在短缺,這一狀況已構成阻礙學校持續進步的障礙。待學校遷入科教城后,眾多難題有望得到有效解決。學校科教城新校區規劃占地212420.66平方米,其中建設用地面積極為182268.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到12102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積為113966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積為7054平方米。該校區將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模式進行建設,并預留了25%的土地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廣州校區,以備未來發展的需要。新校區將包括基礎教學樓、實驗實訓樓、行政綜合樓、師生閱覽室和網絡中心、報告廳、學生宿舍(含教職工值班宿舍)、食堂、風雨操場、生活服務樓以及其他附屬設施、地下停車場以及室外相關配套工程等建筑。未來,招生規模和教師隊伍都將迎來顯著增長,同時,在原有專業基礎上,我們將新增城鎮建設、園林技術、給排水工程施工與運行、土建工程檢測以及工程機械運用與維修等多個專業,從而構建起一個完善的專業體系。
新校區在設計上強調“山水”元素,充分展現了“花城、綠城、水城”的理念,以多層建筑為主,布局錯落有致;同時,重視“內涵”的塑造,凸顯學校的特色、底蘊和傳承,營造出濃厚的人文氛圍;此外,兼顧“行業”發展趨勢,滿足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以及校企一體化等需求;并且,關注“人性”需求,致力于為師生創造優良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力求在基本服務功能上做到完善且具有前瞻性;最后,倡導“低碳、現代”理念,實踐低碳、節能、環保的建筑設計理念。
學校有關負責人指出,新校區的建設將有助于更高效地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同時也能夠有效解決學校當前面臨的占地面積有限以及校區分布不集中等問題。首先,擴大實訓場地規模,確保各專業基礎技能和核心技能訓練工位數充足,并著力打造一批新技術新技能實訓室,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實訓室、現代裝配式建筑技術實訓室、無人機及三維掃描測繪實訓室、建筑工程安全生產模擬實訓室等;其次,依照規范建設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中國集訓基地,以培養更多國家高技能人才;再次,改善學生學習與生活條件,為教學及素質教育活動提供場所,并豐富體育、社團、第二課堂等多樣化活動形式;最后,有利于擴大招生規模,提升學校影響力,以更高標準培育一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廣州城市化建設貢獻力量。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
將建成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不僅是一所全日制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以及技師學院,更是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世界技能大賽園藝項目集訓基地和國家級職業技能鑒定所,同時還是全國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院校、廣東省技工教育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建設學校。然而,學校面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辦學場地不足,這一狀況限制了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學院在2019年度擁有全日制學生9132名,年度培訓及鑒定人數穩定在3萬人次以上,其辦學綜合實力與高等學府的設立標準相契合。然而網校頭條,學院目前的占地面積(包括租賃用地)僅有166.03畝,與《廣東職業教育條例》要求的高等學校至少應有300畝辦學場地的規定存在較大差距,這種場地資源的嚴重短缺對學院的轉型與發展構成了重大制約。學院副院長伍耀鈞向記者透露,除了這些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廣州校區,學院目前擁有四個教學校區,它們分別位于廣州市的各個行政區。由于校區分布較為分散,這導致教學和實訓場地的整體規劃和布局在科學性和系統性上存在不足。因此,我們只能在現有區域范圍內盡可能優化教學設備和生活文體設施的配置。然而,這種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訓室的建設、新專業的開設以及品牌專業的發展。此外,四個校區地理位置分散,教職工在校區間往返的日均人數超過了150人,而且每個校區都需配置一定數量的管理人員,這無疑使得學院的交通及管理運營費用變得相對高昂。
科教城新校區正式啟用后,上述問題將有望得到有效解決。該校區坐落于科教城一期中部核心區域的西側,東臨科教城規劃的主要道路,西接西福河。校區總占地面積達到292195.3平方米,其中,規劃建設的總建筑面積約為24.2萬平方米,而教室和實驗實訓區域的總面積則超過了10萬平方米。學院入駐科教城后,其辦學規模達到了12000人,每年吸納的新生大約有3000名,同時,每年的培訓和鑒定人數累計超過30000人次。
新校區的整體設計立足于嶺南風格,強調低碳、智慧以及山水田園的理念,其設計理念和布局鮮明地展現了嶺南文化、山水風光、人文關懷、行業特色、低碳環保等五大特點,同時凸顯了學院在公共事業和行業高技能職業教育方面的獨特優勢。校園將被劃分為教學區、公共實訓區、公共服務區、學生宿舍區以及運動區這五大功能區域,同時充分考慮到地塊所擁有的自然條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布局,確保人工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遵循“枝蔓生長”的生態型綠色校園建設理念,注重建筑群的層次感,從而形成以“一心、兩軸、多組團生長”為特點的規劃結構形式。
科教城新校區將徹底解決學院當前教學用地緊張、場地分布不集中、發展空間受限制等問題。根據既定規劃,該校區總投資約為13.2億元人民幣,預計于2019年11月底啟動建設,并于2022年12月完成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屆時,學院將致力于打造一個綜合性的人才培養基地,該基地將涵蓋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實訓、研發、職業指導以及創業孵化等多個方面,旨在成為示范性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心。
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學校
空間提升助老牌名校振翅騰飛
坐落在海珠區赤沙路的廣州市土地房產管理職業學校,被譽為首批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同時也是中南地區唯一一所提供全日制的房地產專業教育的中職院校。然而,這所擁有56年悠久歷史的知名中職學校,卻始終受限于辦學場地狹小的難題。我校享有盛譽,被譽為全國知名的房地產學府,設有房地產、機電、建筑三大專業領域,涵蓋房地產營銷與管理、物業管理、電子商務、電梯安裝與維修等共計十個專業。在房地產產業鏈中所需的專業,我校一應俱全,且學校發展態勢強勁。陳黎靖校長向記者透露,近期學校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其中部分專業今年的招生情況異常熱烈。然而,由于校園面積的限制,學校不得不做出艱難抉擇,削減招生名額。目前,學校在校學生數已接近3000人,而教室與宿舍經過最大限度的擴建,已達到飽和狀態。根據學校的規劃,學生總數本應達到6000人。
場地不足的問題極大地限制了學校的進步。以學校電梯項目為例,它連續三屆贏得了國家級比賽的一等獎,但國賽至少需要20臺電梯,這就要求有充足的空間,這讓學校在申辦國賽時只能望門興嘆。此外,學生社團活動缺乏合適的場所,教師的工作環境也亟需改善。“我們對于科教城的期待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陳校長如此表達了他的愿望。
新校區規劃占地大幅提升,約擴大了四倍,遵循動靜分區原則,科學規劃了各個功能區域,打造出“多個區域共享一個核心、一個核心滲透多個區域”“人車分離、交通連貫”“布局靈活、開合自如”的建筑風格。充分利用校園北部的高壓走廊防護區域,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室外運動區域和實訓基地主要布局在用地的北部區域;而普通的教學和生活區域則集中分布在用地的南部,并在其中間位置設置了一個生態核心區,用以分隔“動態”和“靜態”的區域。從南到北,規劃結構呈現出由“靜”到“動”的漸進變化。通過這種動靜分離的設計,有效降低了校內建筑之間的干擾,以及與相鄰院校之間的相互影響。新校區的規劃著重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建筑與空間的巧妙布局、動靜之間的鮮明對比以及圍合與開闊的巧妙轉換,巧妙地詮釋了中國傳統城市空間布局的“嚴謹有序、靈活開合”的理念,并塑造了一種獨特的校園文化氛圍。投入使用后,新校區的在校生人數預計將達到6000人,而實訓場地的面積也將從舊校區的17286.23平方米增至34524平方米。擁有充足的實訓空間,學生的實踐技能有望顯著增強。對于如電梯專業這類對場地需求較高的領域,我們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并增強實力,同時還能更有效地發揮其影響力,承擔電梯相關領域的培訓任務。借助整體空間的優化,眾多規劃和構想都將變為現實。陳黎靖表示,憑借多年辦學經驗積累,學校在國家積極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利時機下,正準備展翅高飛。未來的科教城將成為這一所歷史悠久的名校再創輝煌的見證。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曉星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