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6-26 16:07:12作者:佚名
遼寧省內設有兩所“工業大學”,究竟哪一所才是省內工科領域的領軍者?這個問題并不容易回答。
沈陽工大底蘊深,大連工大特色強。
先看起家背景
沈陽工業大學自1958年創立,最初名為沈陽機電學院,2017年晉升為省級一流大學重點建設高校,2019年更進一步,目標直指國內一流大學行列。與之相似,大連工業大學也始于1958年,其前身是沈陽輕工業學院,后搬遷至大連并更名,2019年亦納入了省級“雙一流”學科重點建設。一校致力于省級重點推薦的“沖擊國內一流”目標,另一校則專注于“雙一流”學科建設,在發展起點上,沈陽工業大學略占先機。
再比綜合排名
2025年的全國高校排名中,沈陽工業大學位列第217位,在全國工業大學中排名第十二,在遼寧省內排名第十,并且成功躋身“雙非”高校百強,位居第86。而大連工業大學則排在第283位,在全國工業大學中排名第十五,在遼寧省內排名第十五。從這些排名來看,沈陽工業大學在差距上明顯處于領先地位。然而,若觀察不同榜單的數據,校友會2022年的排名中,沈陽工業大學在全國排名第173位,在遼寧省內排名第11位;而軟科2022年的排名中,沈陽工業大學在全國排名第210位,在遼寧省內排名第7位。大連工業大學在2025年省內排名位居第15位,而校友會2024年的全國排名為第191位,略遜于沈陽工業大學。從整體情況來看,沈陽工業大學的位置顯得更為穩固。
學科實力是關鍵
沈陽工業大學擁有一項國家級重點二級學科——電機與電器,這是其響當當的“國字號”榮譽。此外,該校還設有四個省級“雙一流”學科,分別是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在特色專業方面,沈陽工業大學擁有五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二十個一流專業。而大連工業大學則擁有三個省級“雙一流”學科2024年沈陽工業大學錄取分數線,包括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在特色專業上,該校有四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十一個一流專業。就學科規模和領域寬度而言,沈陽工業大學所擁有的學科領域更為龐大,且涉及的工科范圍更加廣泛。
科研平臺見真章
沈陽工業大學擁有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設有五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其中包括聲名顯赫的國家稀土永磁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業界享有盛譽。此外,還擁有三十九個省部級科研平臺,為科研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庫”。
大連工業大學同樣擁有一位工程院院士,并設有四個國家級平臺,包括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這些平臺與地方產業緊密相連。此外,該校還擁有41個省部級平臺,比其他學校多出兩個。沈陽工業大學在平臺建設上更傾向于傳統工科領域,而大連工業大學則更貼近產業需求,兩校各有千秋。
學科評估分高低
沈陽工業大學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了1個B+評級(電氣工程領域)、1個B評級(儀器科學與技術領域),以及4個B-評級(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另外還有C+評級。大連工業大學的表現也不俗,有1個B+評級(食品科學與工程)、1個B評級(輕工技術與工程),C+評級則僅有一個設計學專業,而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則獲得了C-評級。在這一輪評比中,沈陽工業大學所擁有的學科質量顯著提升,B類及以上級別的學科數量眾多,并且涉獵的工科關鍵領域也相當廣泛。
ESI排名有驚喜
在2025年5月的ESI排名中2024年沈陽工業大學錄取分數線,大連工業大學在全球位列第2190名,在國內排名第227位,擁有5個學科躋身全球前1%的行列,分別是農業科學、化學、工程科學、材料科學以及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其中,農業科學更是勇闖前1‰,全球排名第120,國內排名第22,達到了頂尖學生的水平。沈陽工業大學在全球排名第2993位,國內排名第295位,有3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包括工程科學、材料科學和化學。大連工業大學在學科排名領域實現了超越,特別是在農業科學這一領域,其表現尤為突出,令人矚目。
錄取分數看熱度
2024年遼寧本科批次中,沈陽工業大學物理類錄取分數線為459分,歷史類為413分;大連工業大學物理類錄取分數線為454分,歷史類為424分。在物理類學科上,沈陽工業大學略勝一籌,而在歷史類學科上,大連工業大學則實現了反超。在以工科為主打的院校中,物理類學科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點與沈陽工業大學的工科特色相符。兩校之間的分數差距并不顯著,這表明在考生心目中,這兩所學校都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最后說說潛力
沈陽工業大學依托省會資源優勢,擁有扎實的傳統工科基礎,致力于沖刺國內頂尖學府的目標,預計在電氣工程、機械等領域有望實現重大突破。位于港口城市大連的大連工業大學,與海洋食品、輕工紡織等特色學科及地方產業緊密相連,憑借ESI的卓越表現,其國際影響力正逐步增強。一方如同穩重的“老大哥”般扎實穩健,另一方則像充滿潛力的“潛力股”一樣特色鮮明。
兩所工業大學分別位于省會與港口,均成為遼寧省工業發展的關鍵人才儲備地。從機床制造到電機研發,從食品加工到紡織生產,它們的優勢領域蘊含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脈絡。無論是注重歷史積淀還是突出獨特風格,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培育出能夠承擔重任的工程技術人才。
若你的子女傾向于選擇工程學科,是更傾向于看重那些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傳統名校的學術積淀,還是傾向于發掘那些具有獨特優勢的特色學科的發展潛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