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9 20:41:05作者:佚名
皖江工學院,坐落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系一所隸屬于省級的普通本科院校。該學院于2012年經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并且獲得了授予學士學位的資格。
河海大學、江蘇大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無錫市大業房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攜手,創立了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該學院在2008年5月7日獲得了教育部的正式批準,正式設立。隨后,在2012年,學院成功通過了學士學位授予權的評審,并正式獲得了學士學位授予資格。2018年11月30日,河海大學文天學院經過國家教育部的嚴格評審,順利實現了轉設,成為一所獨立運作的民辦本科院校,并且正式更名為皖江工學院。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設有霍里山和鄭蒲港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達到了947259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為460256.53平方米;學校內部設有10個教學部門,并設有34個招生專業;教職工總數達到1032人,其中專任教師有840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數量為16778人。
辦學歷史
2008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批準,河海大學與江蘇大業投資有限公司、無錫市大業房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強強聯手,成功設立了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2010年5月,該工程榮獲馬鞍山市重點建設項目十大功勛稱號。
2011年10月,該機構榮幸地成為我國數字大學城“虛擬實訓云”首批共建單位的一員。
2012年,該機構順利通過了學士學位授予權的評審流程,并成功獲得了學士學位授予權的認證,從而正式成為具備學士學位授予資格的單位。
在2015年9月,鄭蒲港校區開始正式投入使用。
2018年11月30日,河海大學文天學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評估與審核下,順利實現了轉設,轉型為一家獨立的民辦本科院校,并正式更名為皖江工學院。在這一過程中,河海大學文天學院的現有建制也隨之被正式取消。
2022年9月12日河海大學文天學院教務系統,上午時分,皖江工學院的校史館正式建成并舉行了開館典禮,該儀式在鄭蒲港校區舉行。
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河海大學文天學院教務系統,學校共有教職工1032名,其中擔任教學任務的教師達到840人。在這840名專任教師中,持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有706名,這一比例達到了84.05%。此外,具有副高級或更高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有428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0.95%。在這部分教師中,有長江學者1名,二級教授12名?!半p師雙能型”教師總數達到227名,這一比例在專任教師中占據了27.02%。同時,學校擁有10個省級教學團隊,9位省級教學名師,以及17位省級教壇新秀。
類別
名稱
安徽省教學名師
薛聯青、曹家和、沈長松、胡明
安徽省教壇新秀
劉加冬、李丹、吳云標、黃昭明、李賽紅、杭婷婷、田曉丹
安徽省教學團隊
顧翔領導的英語教學團隊、由夏樂天負責的大學數學教學團隊、黃孟生主管的力學教學團隊以及駱雅琴負責的電路電子教學團隊。
安徽省高水平教學團隊
數據分析與應用教學團隊
院系專業
截至2022年12月貝語網校,該校設有十個教學單位,并設有三十四個招生專業。
教學建設
截至2022年12月,共設立了24個省級以上重點培育的專業項目,其中包括1個國家級的頂尖本科專業建設基地,以及5個省級的卓越本科專業建設基地,從而構建了一個涵蓋國家、省、校三級的一流專業建設架構。設有四個頂尖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四個特色鮮明的專業、兩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五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以及四個納入安徽省“振興計劃”建設的專業。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水利水電工程
安徽省一流專業
地質工程領域、水文水資源領域、計算機科學技術領域、通信工程領域、財務管理專業
安徽省特色專業
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水務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務管理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港口航道建設與海岸防護工程、土木建筑領域、交通運輸系統、汽車制造技術、計算機科學及信息技術、交通工程領域。
安徽省“振興計劃”建設專業
水利水電工程、水務工程、地質工程、工程管理
安徽省示范性實驗中心
力學實驗實訓中心、水務信息化實訓中心
安徽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工程施工虛擬仿真實驗中心
安徽省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
土木工程領域的實踐教育平臺、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與東華軟件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的實踐教育中心、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與當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聯合設立的實踐教育基地、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與萬豪國際集團合作建立的實踐教育機構、河海大學文天學院與安徽東海機床制造有限公司共建的實踐教育基地。
安徽省精品開放課程
經濟法、土木工程施工
安徽省精品線下開放課程
地下水動力學、工程造價管理
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項目
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安徽省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
土木類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
安徽省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卓越計劃”教改經驗在民辦高校有效應用研究
注:參考資料來源(名單不全)
在“十二五”規劃實施期間,學院共設立校內實驗實訓室4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83個;校內實驗實訓場所總面積為63051.3平方米;設有教室174間,其中包括158間多媒體教室;并配備了2239臺教學專用計算機,平均每位學生可分得18.74臺教學專用計算機。
自學校成立至今,到了2022年12月,學生們已投身于省、國、際等多個級別的各類競賽,贏得了約1500多個省級以上的榮譽,其中308個為國家級獎項,另外還有38個是國際級獎項。
科研平臺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已設立一個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個河海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以及71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室中,包括一個省教育廳認定的重點實驗室、一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六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此外,學校還設有十個校內研究所、一個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以及一個高新技術研究院。
類型
名錄
省級重點實驗室
無人機開發及數據應用重點實驗室
校級研究所
水信息研究所
巖土與地質工程研究所
交通科學研究所
人力資源研究院
水利工程技術研究所
馬鞍山市工程監測與安全監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財務管理研究所
工程管理研究所
水文化研究所
水文水資源研究所
機械工程研究所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學校牽頭開展了496項縱向科研項目,包括152項省級項目及344項市、校級項目;同時,出版了115部各類著作與教材;發表了1425篇學術論文,其中SCI、EI、CSSCI收錄的論文有238篇;此外,共獲得399項專利的受理與授權,其中發明專利167項;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的經費總額超過8400萬元。
學術資源
截至2018年12月,學院擁有兩座圖書館,藏書量達到1033082冊紙質書籍,其中2017年新增了40077冊,平均每位學生可擁有80.12冊紙質書籍。此外,圖書館還收藏了618000冊電子書籍,并配備了4個數據庫和3950種電子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6月,學院已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推進“2+2”“3+1”“4+1”等多種本碩一體化的教育計劃。在校國際學生總數已達720名,大多數畢業生在海外高校深造時獲得了全額或部分獎學金,而在海外攻讀碩士學位的留學生比例達到了留學生總數的半數。學院系經國家認證的“外國專家資質培養機構”,特聘來自英、日、韓等國的外籍教師來校授課,并且,學院還選拔本校青年教師赴海外進行學術交流、深造學習以及攻讀學位。
學院標識
皖江工學院的院徽中心部分,由“皖江”二字演變而成的圖案,其形態仿佛“文天”二字。院徽所采用的主體色彩,沿襲了河海大學的藍色調,這一色彩寓意著浩瀚江河所蘊含的寬廣胸襟和雄偉氣勢,充分展現了學院依托水而生、隨水而興、因水而強盛的水利專業教育特色。
河海大學的院徽外圍設計借鑒了該校1924年河海工科大學時期的?;眨捎昧嗣坊ò甑男螤?,這種設計象征著不畏嚴寒、堅韌不拔的崇高品質。此外,梅花瓣的圖案與水波紋圖案相得益彰,共同揭示了學院的教育特色。
精神文化
至善如流、勤學問行
“上善若水”這一理念源于《老子》的論述:“上善若水,水之善在于滋養萬物而不與之爭斗,它居于眾人所不喜之地,因此最貼近于‘道’的境界。”這一觀點傳達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就像水的特性一樣,能夠惠及萬物卻不去追求名利。它存在于人們容易忽視或察覺不到的細微之處,因此與“道”的深意最為契合。水無色無味,置于方形器皿中便顯現出方形,若置于圓形器皿中則呈現圓形,毫無阻礙,它在自然界中以多樣的形態存在,完美契合自然法則。
專心致志于學業,并努力付諸實踐:這表述了全神貫注于學習的狀態。“篤”字傳達了深厚的意味,“敦”字則帶有敦促和激勵的含義,“敦行”一詞強調的是激勵自己付諸行動,特別突出了動手實踐的能力、重視實際行動的作風以及對道德原則的實際履行。
文心砥礪壯志、天道厚報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