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27 20:43:01作者:佚名
59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爆炸叫什么名字,中國西部戈壁灘羅布泊上空傳來一聲巨響,一朵巨大的蘑菇云沖天而起,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我國成為繼美、英、蘇、法之后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當時是國家最高機密,科研人員用了很多暗號來保密。今天就讓我們通過這些暗號,來細細回顧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過去吧。
1.小皮球,用腳踢,馬蘭開花21
“小皮球,用腳踢它,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十八、二五、六、二十八、二五、七、二十八、二九、三十一……”這首家喻戶曉的童謠背后隱藏著我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的故事。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因為外形像球,所以被稱為“小球”。“踢”指的是核試驗基地一座102米高的鐵塔。當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并不是通過空投引爆,而是放在這座鐵塔上進行塔爆試驗。
該核試驗基地位于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沙漠,這里幾乎沒有草,但卻長著一種叫“馬蘭”的花,因此該核試驗基地又被稱為“馬蘭基地”。
“馬蘭開花”并非指馬蘭花盛開,而是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馬蘭基地“綻放”。此外,馬蘭基地還有另一身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第21個試驗訓練基地。所以“21”就是指第21個試驗訓練基地。
“用腳踢小球,馬蘭二十一年花開”據說是當年參加核試驗的人員創作的,為了慶祝試驗成功但又為了保密,他們把當時使用的密語加進童謠里,在全國各地傳唱。
2. 邱小姐在梳妝臺上,八點鐘編辮子
“小球”還有另外一個更美的名字——“秋小姐”。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夕,為保證核試驗場與北京通訊的保密性,周恩來總理建議使用一些代號和暗號。因為“小圓球”很圓,大家決定給它起一個代號叫“秋小姐”。“秋”和“秋”同音,于是就成了“秋小姐”(其實,原檔案中的代號表上寫的是老秋,后來才叫“秋小姐”);裝原子彈的平臺叫“梳妝臺”;連接煙火藥的電纜像頭發那么長,叫“梳辮子”;原子彈組裝叫“梳妝”;原子彈組裝車間,代號是“住在下層房間”;塔上吊起的工作平臺是“住在上層房間”;氣象代號是“血壓”;起爆時間為“零時”。
1964年10月15日18時30分,原子彈開始組裝,第一道代號發往北京,“邱小姐”住進基地。
16日8點,第二條暗語發來:“邱小姐”在梳妝臺,8點梳辮子。
插好煙火后,原子彈才被緩緩吊上塔頂,隨后發出第三句暗號,“秋小姐”進屋了。
10月16日15時,云層逐漸變薄,伴隨著一聲巨響,金光爆發我國第一顆原子爆炸叫什么名字,火球飛上天空,爆炸聲響徹云霄,蘑菇云沖天而起,我國首次核試驗圓滿成功!
3.黑發西行成雪,濃情鑄邊愛
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凝聚著無數前輩的默默奉獻和艱辛努力。
1958年冬,金銀灘草原上發生了一場史詩般的大遷徙,6700多位農牧民備好鞍馬,為核工業放棄了祖地。從此,草原千年的沉寂被打破,金銀灘神秘地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了36年。
同一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聚集在這里:建設中國第一個核武器研發基地——國營221廠。面對海拔3200米、高原缺氧的惡劣環境,建設者們沒有畏懼、沒有叫苦,而是滿懷激情與高寒抗爭,“烈日當頭,明月當帳,餓了吃碎石,渴了喝苦水”。
221基地建成后,一大批歸國精英、國內科技骨干、技術工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濃厚的愛國情懷奔赴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科研第一線。王淦昌、郭永懷、鄧稼先、于敏……金銀灘草原見證了一批核工業功勛人物的事跡。
一代又一代追尋者在西行路上黑發化為雪花,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在邊疆鑄就了深厚的情懷。老一輩核工業人用青春、激情、智慧譜寫了壯麗的史詩。新一代核工業人也將繼續奮斗、奮進,譜寫新的發展篇章。
來源:元寶工作室
來源 | 中國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