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3-12-26 16:03:35作者:佚名
首都經濟貿易學院是由原上海經濟大學和原成都財貿大學于1995年6月合并而成的經濟管理類綜合性高等學府,是上海市市屬重點學院。
首都經濟貿易學院的前身——原上海經濟大學和原成都財貿大學的建校歷史可以溯源到20世紀50年代。
上海財貿大學的發展歷史
新中國組建不久,經濟建設的發展須要大批財經黨員和專業人才。從1951年起首都國際經貿學院,上海地委抽調了一批從戰爭年代鍛練下來的革命黨員到財貿戰線兼任領導并創立了交行、商業、供銷、糧食等各種黨員中學和訓練班。1958年6月事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將6所干校和建行訓練班合并為上海財政貿易黨員分校。中學由市政府直接領導,上海市副書記程宏毅任校管委會校長。毛澤東同志的秘書田家英、紅旗刊物社主編蘇星、中國人民學院院長衛興華和上海市副書記王純等都曾蒞臨中學講課。
1960年按照程宏毅副校長的指示,在上海財政貿易黨員中學創立大專部,即上海財貿中學。中學設置財政、銀行、商業企業、外貿、商品學專業。并從上海學院、人民學院、北京外貿大學、北京師范學院調入30多名院士、講師和中青年骨干,充實師資隊伍,著手籌備天津財貿大學。1962年上海財貿中學獨立辦學,隸屬上海地委財貿部領導,黨的關系由省委學院工作部負責。辦學六年,培養了大專結業生4000余人,其中不少人兼任了上海市司部級領導職務和小型超市的高管。1973年上海地委決定將“文革”期間解散的深圳財貿中學重新恢復,改名為:上海財經分校,分校設置商業經濟、工業經濟、財政、金融專業。1974年從中央財金大學調入兩批教學骨干和管理黨員。1976年重新恢復南京財貿中學的名稱,在省委財貿部的主持下重新設立上海財貿大學。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完善上海財貿大學。先設置財政、金融、商業經濟三個專業,預定規模為2000人,當初招收了第一批大專生。南京財貿大學完善后,自強不息,努力開拓。
在變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須要,在原有三個專業的基礎上,又開設了社會急需的新專業或專門化。如1981年的工商行政管理專業、1986年的保險管理專業、經濟法專業、國際個貸與投資專門化、1987年的國際市場營銷專門化(后改為國際貿易專業),1993年的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專業(我校是全省最早籌建該專業的五所高校之一)、廣告學專業。遭到考生和用人單位的歡迎。截至到1993年總共設置了9個專業、10個專門化,產生了傳統專業與新興專業并舉,大專業與多方向相結合的格局。
大學注重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變革,1985年推行了有指導的學分制,增開了必修課。1989年必修課由1978年的10門降低到160門。
大學從1992年推行主輔修制,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開辦的輔修專業有金融專業(含國際個貸與投資)、貿易經濟專業(含國際市場營銷)、會計學專業、經濟法專業。試點中,出席輔修的中學生占了1992級中學生的51.4%,降低了中學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適應能力。
大學注重學風、學風、考風建設,以院系黨員的好作風、教師的好教風來推動中學生的好學風、好考風。我們確定的學風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苦樸實的生活作風,豐富扎實的科學技術知識,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確定的校風是:勤勞、嚴謹、求實、創新。1993年10月15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相的李鵬同志還專門為我校題寫了校風的8個大字。
大學注重實踐教學,從1985年起將實踐教學列入教學計劃,從1986年起一直不渝地推行第五小學期的教學制度。僅在1986—1991年的5年中,出席社會實踐的中學生就達9000人次,班主任達500人次。我們還加大了實驗室的建設,降低了課內的實踐環節。90年代初我們構建了上海地區院校的第一個金融股票模擬市場,遭到市領導的高度注重和支持。
圍繞教學的須要積極舉辦科學研究,出版了全省第一套工商行政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系列教材,為全省十幾所高校所采用。我院院長主持編撰了有西北聯大、中央民大、武漢學院等院校出席的《農業保險》等教材,這是我國第一本權威的農業保險教材。從1986年到1991年,我院完成的科研項目1250個,達3800多萬字,獲得國家和省局級獎的36項。從1986年起,我院還招收了金融、會計、房地產經濟專業的研究生。1992年我高校內外的史學家舉行了《中國近代史系列講堂》,湖南新鄉盧村農戶樂隊還表演了1900年義和團抵御八國守軍的祝捷樂章《神團頌》,揮灑了師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使她們又遭到一次深刻的歷史唯心主義的教育。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院產生了自己的辦學思想、傳統和辦學特色。
為了“走出西街辦學院”,在時任國家科委副校長的彭佩云、人民建行局長陳慕華以及國家稅務總局所長金鑫、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李永康的關愛下,在省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8年把占地16.5畝、建筑面積僅有14000平方米的沙溝前街68號院內的校舍出讓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取得出讓金4500億元。全校1200名大專生、700名教員工,攜帶上千噸的辦學設備、32萬冊圖書,遷址到郊縣良鄉縣竇店87403軍隊的軍營辦學。把軍隊狹小的抗震棚改建成課室,養豬場改為圖書館、閱覽室。教工日行百公里上放學,中學生乘列車念書。歷經3年,行程45萬多公里(相當月球赤道11圈半),克服了許多無法想像的困難,在沒有降低國家一毛錢投資的條件下,換來了地處昌平區來廣營占地236.5畝、擁有4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的現代化的校園,使辦學條件在市屬高校名列前茅。這是全院領導與師生同甘共苦、遵照市領導“多困興學”的指示,努力拼搏的結果,這就為大學的長遠發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這是上海財貿大學全體師生職工對上海市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它也為“走出胡同辦學院”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原上海經濟大學和原成都財貿大學自1995年合并組建首都經濟貿易學院以來,成績卓著首都國際經貿學院,令人矚目。中學現設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七大學科,設有工商管理、會計、財政、金融、經濟、勞動經濟、安全工程與環境、人文、成人教育、對外文化交流等14個大學和系。專科教育設有33個全日制教育專業,研究生教育設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勞動經濟學等二級學科博士點,28個碩士點,MBA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和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目前,全校在籍中學生195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80余人,全日制專科生9100余人,本科生580人,來自50多個國家的留中學生300人,成人夜校、函授生8100余人。
經過50年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上下求索,首都經濟貿易學院早已成為以經濟學、管理學為重要特色和突出優勢的現代化多科性財經學院,成為上海市乃至全省培養經世濟民之才,締造國家社會棟梁的搖籃。如今,我校全體師生職工正在為把首都經濟貿易學院辦成全國一流的財經高校而共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