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2-25 16:04:43作者:佚名
高考成績已經出爐,近日這個答案得到了一些認可。 本著對自己的答案負責的精神,我在這里非常嚴肅地提醒大家。
不喜歡就別學水產
不喜歡就別學水產
不喜歡就別學水產
不管國家是否發展海洋經濟,是否大力扶持漁業市場。 這個專業是雙一流還是全國最好的并不重要。 如果你不喜歡,就不要來。 (唯一的例外是,如果不學這個就只能去211了,但是學水產還是985水產養殖最爛的專業,趕緊來轉專業吧。)
水產養殖專業過于垂直化。 大學四年所學的一切都是為了“養魚”。 如果不喜歡的話,真的會很痛苦。 而如果畢業后不做養魚,就相當于浪費了4年。 感謝奶奶家。
[原答案]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目前的情況。 我們面臨的無非是兩個選擇。
1、對本專業感興趣,希望繼續從事水產工作。
1.1 如果你學得好,那就沒問題。 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考研、考研、或者水產研究所。 相對而言,大學的研究生考試會比海洋科技學院的研究生容易一些。 當然,他們能學到的東西和能做的實驗的機會和深度也是較差的。 如果我考研的話,中國海洋大學排名全國第一應該沒有異議。 出國的話,我更喜歡日本和德國(別問我為什么是德國,反正我們學校很多學長都去德國)。 對于海洋研究所來說,不同的研究所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工作是第一要務,學習是第二位的。 只需選擇適合您的方向即可。 如果沒有明確的方向,就選擇位置更好的一個。
1.2 畢竟考研是一種逃避世俗的方式,那么考研之后應該做什么呢? 積累了足夠的知識,你就可以考慮更廣闊的職業定位。
1.2.1 首先當然要在家鄉的養殖場當技術員(但還是要從基層做起,如果走得快的話,觀察和觀察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學吧。然后公司就會慢慢放你走,讓你養殖一些牡蠣、海參之類的。因為它們真的很容易養。但是技術員的工作確實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輸了也沒關系一次,如果連續兩三年不能培育出好苗子,你就會丟掉工作。)
1.2.2 我們學校有一位超級牛的老師,是研究纖毛蟲的。 雖然聽上去像是生物領域的,但實際上他是水產學院的老師。 他帶出來的學生大部分都去了高校當了老師,所以留在學校繼續深造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1.3 讀了四年,我不想讀研究生,但畢業后想繼續從事水產養殖工作。
1.3.1 我的一個同學比我大三歲。 畢業后,他就加入了山東一家大型養殖企業。 他依然在那里當打工,努力賺錢,沒有什么晉升空間。 另一位學長明智地參加了考試,成為一名兼職研究生。 果然,公司對他更加重視,現在他已經進入了技術員的領域。 另外水產養殖最爛的專業,養殖場是一個女人被當作男人,男人被當作野獸的地方。 女孩子應該從事銷售工作。 工坊實在不適合你(餌料工坊可以考慮)
1.3.2 育種專業本科生也有一定的就業渠道。 現在大多從事飼料銷售,底薪加提成。 很多不想考研的學生都在這么做。 如果公司待遇好,他們可以兼職。 類似這樣的事情似乎還不錯。 還有飼養員。 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飼養海豚。 反正極地館和海洋世界經常有位置,包吃住。
2.水產養殖太無聊了。 我一生中再也不想看到魚、蝦、貝類或藻類。
2.1 建議你從現在開始學習一門生存技能。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轉專業,讀雙學位什么的,絕對不會吃虧。 現在我們班有很多學生打算跨專業考研。 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的話,可以嘗試一下。 反正有北大醫學院考研的學長,也有東財金融考研的學長。 這將需要一點困難。 熬過去了
2.2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 我們班有一個尖子生。 他的職業成就非常出色,家庭也相當富裕。 他的父親希望他將來能開自己的工廠,所以他讓他去中山考管理研究生。 我認為這是一條很好的路。 路可借鑒。
2.3 好了,討論完萬惡的考研黨,我們來想一想,本科畢業之后,我們還能做什么呢? 其實,只要你不挑剔,總有你能做的工作。 從基層做起,一點一點向上。 想想就讓人充滿激情、振奮人心!
好像有點題外話,感覺沒有多少人會看,所以我應該鼓勵自己hhhhhh
【第二次更新】
我的學長,十年前畢業,開始在黃海所工作,后來被招為技術員。 一年工作7個月,底薪3k/月。 如果收成一般的話,可以拿到60w/年。 缺點是工作環境非常惡劣。 洗澡要開半個小時。 還有,在繁殖關鍵期,每天只能睡4小時左右。 這種狀態持續約20天。 還有,股息之類的東西要看公司情況而定,不能作為參考! ! 謹慎參考! ! !
有一位學漁業的高年級學生(不是本校的)。 畢業后,她在農牧局當了一名公務員。 她經常去山上考察。 工作還蠻有趣的,畢竟是體制內的,待遇就不多說了。
【第三次更新】
在開往上海的高鐵上,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做作的地方,所以我只祝朋友們畢業快樂! 昨天我參加了畢業典禮。 老師代表和校友代表都是我們水產行業的!最近我和我的室友以及考研的學長進行了交談。 考研之后一般有兩個方向。
(1)做養殖需要經常去工廠,平均一年四個月。 壓力比我們大三去實習的時候還要大。 我的室友這次只在那里待了三個星期。 感覺就像死過一次一樣。 (???),每天跟我們聊生活,說自己太累了,不想讀書了。 (2) 還有一種方法是做純理論,通常研究到分子水平。 這基本上不需要去工廠。 最多培養樣本三兩周就夠了。 大多數時候,它仍然是在實驗室平板上完成的。 、看顯微鏡、等待分析等等,但是很枯燥,不容易出結果。 更新于 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