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3-20 14:09:11作者:佚名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時不時看到媽媽寫信。 坐在書桌前,拿出信紙和筆,滔滔不絕地寫下兩三頁紙給遠方的親人朋友客戶。 寫完信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折疊起來,裝進信封,貼上郵票,然后鄭重地寄出。 出去。 我媽媽告訴我,寫信有一種特殊的格式。 它以“親愛的或尊敬的某某”開頭。 這是第一行的標題,必須以正確的格式書寫。 在第二行中,留兩個空格以寫問候語“Hello!” 還有“好久不見,好想你,相見如面”的關懷語言; 然后是描述事情的文字,主要是關于你目前的情況,以及你想在文章最后說的話。 寫上祝賀的話,比如祝你“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最重要的是在正文下方另起一行寫上“此致”,并留出兩個空格。 “敬禮”應寫在“此致”的下一行此致敬禮的格式,并應寫在最上面的方框內。 “謹此”的意思就是結束,表示話已經說完了,“敬禮”的意思是尊重。 最后,簽上名字和時間。 當時我就覺得“此致,敬禮”是這封信的靈魂,是儀式感的象征。
當時此致敬禮的格式,手寫信件是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交流形式。 上小學時,我曾嘗試給親密的同學寫信,通過書寫來表達內心羞于表達的情感。 我的思緒如潮水般涌來,我絞盡腦汁地向接受者表達我內心的想法。 語言不再直白,眼神不再深邃,含蓄淡雅的語氣噴灑在薄紙上。 這是最自由的表達,不知不覺間拉近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
當我女兒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資助了一個貧困學生。 那個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我和她的交流主要靠書信。 每次我都會真誠地與她分享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并鼓勵她多讀書。 請隨信寄出課外書、文具等。 我期待著她的再次回復,并讀給我的女兒聽。 等待回信的期待和收到信的喜悅至今仍難以忘懷。 字母就像回聲。 如果你記得它們,它們就會回響。 信件承載著別人對我的思念和問候,給我溫暖和安慰。 這封信持續了六七年,我至今仍珍藏著。 就像一封家書,充滿了最真摯的祝福。 紙雖短,情卻很長,現在看來美好的,其實是我當時內心的真實寫照。
至于情書,那是最美的信。 我和初戀情人通過書信表達了我們的愛,化解了分歧。 半夜,燈下,我披著衣服,奮筆疾書,寫下我的愛恨情仇,寫下我無法掩飾的情感。 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說,“從前,太陽變慢了,車馬郵件都變慢了,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時間。”
心里有太多的話無法表達。 僅僅一封信就給了我勇氣,僅僅一封信就讓我淚流滿面。 字跡潦草的信,淚痕斑斑的信,被刪改的信,在無數來來往往的信中,我們成為了終生的一家人。
曾經有一首歌叫《一封家書》,聽完我就哭了。 勸告、思念、思念,種種情感都在信里,父母兒女的愛都在歌里。 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沒有時間寫信或者說我想你。 我曾經在女兒成人儀式前給她寫過一封信。 它充滿了建議和希望。 我真的很懷念給筆友寫信、無論身在何處都保持聯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