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11 15:09:32作者:佚名
文章講述的第一個故事是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中發生的一場極其慘烈的戰斗:松谷峰封鎖。
這次戰斗,志愿軍戰士僅用一個連的兵力,就堵住了全副武裝的美軍師的退路。
本文將帶您重溫這場戰斗。 希望你們能永遠記住這場戰斗,記住這些最可愛的能歌能哭的人。
1950年10月19日,在彭德懷總司令的帶領下,百萬志愿軍戰士英勇昂揚,跨過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10月25日至11月5日,志愿軍發起首戰并取得勝利,粉碎了美軍11月23日占領朝鮮半島的計劃。
一戰之后,麥克阿瑟勃然大怒,派出1000多架飛機轟炸中朝邊境。 所有交通、軍事設施、工廠、城市和村莊都幸免于難。
經過兩周的連續轟炸,麥克阿瑟認為中國的后勤補給線已不復存在。 11月24日上午8點,西線聯合國軍正式發起進攻。
第二次抗美援朝戰役打響。
第二次戰役分為東線和西線兩個戰場。 東線戰場是著名的長津湖戰役。 之前的文章也重點介紹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血淚長津湖
血淚長津湖2
中美之間的噩夢——你不知道的長津湖之戰
松谷峰封鎖發生在西線戰場上。
在西線戰場上,志愿軍采取了內戰戰術,誘敵深入,一一擊潰。
具體做法是,志愿軍派出3個軍(第38軍、第42軍、第40軍)兵力在預定地點伏擊,然后誘敵深入地區。 敵人進入包圍圈后,迅速出擊,并在攜手前進的敵人之中,及時打開缺口,然后迅速實施側后方迂回,切斷敵人的退路,為敵人“包餃子”。
在志愿軍的這一戰術下,敵軍損失慘重,隨后迅速南逃。
而松谷峰是敵人南逃的必經之路。 為了達到圍殲敵人的目的,必須在松谷峰駐扎一支部隊,阻擋敵人南逃。
這一重大而光榮的任務落在了38軍112師335團戰士的身上。
第335團團長范天恩是一位虎將。 他剛剛率全團打了飛虎山封鎖。 部隊還沒多少休息,就接到了封鎖松谷峰的任務。
范天恩帶著疲憊不堪的士兵馬不停蹄地沖向松谷峰。 經過一夜的急行軍,335團終于抵達松谷峰,并在松谷峰書塘站一帶部署兵力。
1營3連作為335團的尖刀連,奉命部署在樹塘車站一側的無名高地,松谷峰阻擊戰就是在這片無名高地上發生的。
這個陣地共有150多人,其中包括3連和所屬機槍連。
對于3連來說,這場戰斗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場艱難的戰斗,因為不利條件太多。
首先,距離太近。 這個高地距公路僅120米。 敵人的沖鋒只需要10-20秒就能到達他們身邊。
二是地形不利于組織防御。 高地只是一座半石半土的光禿禿的小山。
第三,高速公路轉折處高地過于突出,容易成為美軍四面八方攻擊的目標。
更糟糕的是,3連還沒來得及構筑工事,敵人就已經到了。
以它為首的敵軍是美軍第2師。 這支部隊在二戰期間的諾曼底登陸中展現了自己的才華。 這也是朝鮮戰爭爆發后第一支從美國直接抵達朝鮮的美軍部隊。 這是一個硬漢。
在朝鮮戰場上,我軍得出的結論是不能依靠野戰工事進行防御作戰,因為這樣的工事無法阻擋美軍的強大火力。
而現在別說野戰工事了,3連根本就沒有工事,只能靠地形作戰。
看著路上排起長龍的機械化美軍,3連的戰士們知道,這場戰斗他們生還的機會微乎其微。 但在死亡面前,沒有人退縮。
第3排和第8中隊位于第3連陣地的最前沿。 當美軍先頭排距離陣地約20米時,機槍手楊文明率先開火,擊中了路上第一輛迎面駛來的汽車。 敵人瞬間陷入混亂。
排長王建厚帶領5名戰士沖上公路,用火箭筒向坦克射擊,向成群的汽車投擲手榴彈。 與此同時,五小隊爆破隊還擊毀了敵方第二輛坦克。
敵軍目瞪口呆抗美援朝的故事50字,用了30分鐘組織了第一次沖鋒和反擊。 由于組織倉促,這次反擊只有一百人,很快就被3個連擊退。
美軍立即動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調動飛機對三連陣地進行掃射轟炸。 地面部隊還動用坦克和重炮對陣地進行轟炸。
剎那間,炸彈、炮彈、燃燒彈鋪天蓋地的落在了3連陣地上。 在沒有工事的情況下,3連的戰士們只能趴在彈坑里躲避。 在飛機、火炮、坦克的攻擊下,3連傷亡慘重。
這一天,美軍機共出動轟炸架次500余架次。
3連左側的1連手持刺刀,與美軍進行肉搏戰抗美援朝的故事50字,支援3連。
就這樣,憑借3連戰士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一次次擊退了美軍的進攻。 三連陣地前躺著敵我雙方的尸體。
美軍此時也知道,如果自己不能沖出去,志愿軍主力就會到來,到時候就真的會被圍殲了。 于是,組織沖鋒的敵軍越來越多,火力也越來越猛。
美軍道道沖鋒,3連戰士擊退了敵人道道沖鋒。 中午時分,陣地前堆滿了敵人的尸體,3連只剩下一半了。
戰斗中,連長戴如意和指導員楊少成召開了最后一次黨支部會議,燒毀了連隊的所有機密文件,準備與敵人殊死搏斗。
13時00分,美軍機連續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后,四五百名敵軍再次向陣地發起沖鋒。
此時,連長戴如意的左腿已被炸斷。 他持槍沖入敵群,中彈身亡。
楊少成教官的子彈已經用完。 他手持刺刀沖出陣地。 敵人多次包圍他。 楊少成引爆了隨身攜帶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一名名叫邢玉堂的年輕士兵被燃燒彈擊中,全身著火。 為了不增加戰壕里戰友的危險,他沖向美軍。 美軍在這個“燃燒彈”面前因恐懼而僵硬。 邢宇堂繼續刺死了幾名美國大兵后,緊緊地抱住了另一名美國大兵,咬住了美國大兵的耳朵,直到兩人都變成了木炭。
那些目睹了松谷峰戰斗的美國人都被志愿軍的無畏精神所震驚。 他們也失去了戰斗的意志,每次沖鋒都以失敗告終。
此時,三連陣地只剩下七個人了。 雖然傷亡巨大,但美軍總共死傷超過500人。 他們成功地完成了阻敵任務,阻止了美軍第二師南撤計劃的實現。
第三連的士兵們以幾乎整個連陣亡為代價,阻礙了整個美軍師的前進。
有飛機、坦克、汽車、重炮的美軍第2師,被這150人堵了一整天。
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跡。 一個幾乎全副武裝的步兵連攔住了一名機械師。
這樣的奇跡只有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才能創造!
鑒于三連在松谷峰阻擊戰中的英勇表現,志愿軍總部授予該連“攻守兼備”錦旗和特殊集體一等功。 第38軍授予該連“英雄單位”稱號。
松谷峰戰斗結束,作家魏偉和第112師師長楊大義一起走向3連陣地。
陣地上,在數百具美軍尸體和一片斷槍之中,他們看到犧牲的志愿軍戰士還保持著生前噴血的姿勢。
他們手中的手榴彈沾滿了美軍士兵的腦漿,美軍士兵的一半耳朵還含在嘴里。
那個叫邢宇堂的士兵身上還冒著煙,他的手指已經深入到了身下美國大兵的肉里。
受到3連戰士英勇無畏精神的感召,魏偉寫下了著名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會被一些事情感動;我的思想和感情的浪潮在瘋狂地奔騰;我想把一切告訴我祖國的朋友。但我最渴望告訴你們的是一段重要的經歷。”我的想法和感受是: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誰是我們當中最可愛的人!”
這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開頭的文字。 文字記錄了魏偉親臨朝鮮戰場后最真實的情感,也記錄了一個普通公民對志愿軍戰士最真實的敬佩之情。
我真心希望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年輕人,都能讀到這篇文章,了解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事跡,了解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那20個人的成果。 70年前的老人。 一個多年的年輕人用生命買回了它。
偉大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萬歲! 三連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