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4-30 08:39:55作者:佚名
峨眉山腳下行走的人很少,旗幟昏暗,陽光薄薄。
蜀水青,蜀山青,圣主日夜眷戀。
宮中看月愁容,雨夜聽斷鐘聲。
天旋地轉,回龍宇。 他猶豫著不能走。
馬嵬坡腳下的泥地里,并沒有玉巖空死去的地方。
君臣相視,衣冠齊整,東望京門,策馬歸來。
回來后,池塘花園還是原來的樣子,水多,荷花柳樹多。
芙蓉如臉,楊柳如眉,怎能不落淚?
春風送桃梅夜開,秋雨送梧桐葉落。
西宮南花園里秋草很多,落葉都紅了,沒有被掃走。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教房囚青娥已老。
晚堂里,螢火蟲飛翔,靜思,孤燈盡,才入睡。
長夜初起,鐘鼓已晚,星辰即將黎明。
鴛鴦瓦霜霜花重,翡翠被冷。
洪都臨邛道士,以真誠直達心靈。
為了領略國王的心思,他教導方士們勤奮探尋。
虛空并控制能量,它如電般奔騰,升天地去尋求一切。
上有藍天,下有黃泉,兩地都已不見蹤影。
忽聞海上有一座仙山。 這座山是在空靈的地方。
精致的樓閣內飄滿了五朵云彩,其中有許多仙女。
其中一個有一個角色叫太真,皮膚和外貌都是混血兒。
敲金宮西廂玉佩,教小玉報雙喜。
聞漢帝使者,九華帳中夢魂驚懼。
我拿起衣服,推開枕頭,四處走動,珠箔銀幕蜿蜒打開。
鬢發(fā)半鮮睡,出堂時花冠不齊。
風一吹,仙女的衣幔飄動,就像色彩繽紛的衣服和羽毛在翩翩起舞。
玉面落寞淚滿面,一枝梨花送春雨。
我深情地看著國王,告別時聲音和容貌都模糊了。
昭陽宮愛情鋪天蓋地,蓬萊宮日月長。
回首世間,長安已無處可尋,唯有塵煙。
但舊物深情,水鉆合金發(fā)簪寄往未來。
留一根發(fā)簪,將其組合成一把扇子; 將發(fā)簪折成金,并合為兩片。
但教心堅如金,天上地下必相見。
我又小心翼翼地發(fā)了告別詞,誓言要相識。
7月7日,長生殿內,深夜無人竊竊私語。
我愿在天上做一只展翅的鳥,在地上做一根嫩枝。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仇恨將永遠持續(xù)下去。
評論
①漢皇:本指漢武帝。 這是指唐玄宗李隆基。 唐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常稱漢為唐。 重色:像女人。 迷人:令人驚嘆的女人。 漢代李延年向漢武帝獻歌:“北方有佳人,留守獨立,一望青人城,再看青人國。寧愿不認識青人國,青人國再難覓佳人。” 后來“清仁城”“國色天香”就成了美女的代名詞。
②御御:控制御御,就是統(tǒng)治天下。
③楊家四句:蜀州四湖楊玄琰有一女楊玉環(huán),自幼由舅舅楊玄浩撫養(yǎng)。 17歲時(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她被冊封為玄宗兒子壽王李茂的妃子。 后來受到唐玄宗的寵幸。 22歲時,唐玄宗命他出宮為道士,道號太真。 27歲時,被玄宗冊封為貴妃。 白居易“養(yǎng)在閨中,不為人所承認”的說法,是刻意的改寫。 美麗:外表美麗。
④六宮粉黛:指宮中所有的妃子。 古代皇帝有六間宮殿,一間為正寢(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五間為燕寢(休息的地方)。 統(tǒng)稱為第六宮。 粉黛:粉黛原本是一種女性化妝品。 它用于在臉上撲粉和畫眉毛。 這一代指的是第六宮的女性。 無色:意味著相比之下,一切都失去了美麗的樣子。
⑤華清池:華清池溫泉,位于今陜西省臨潼縣南部驪山麓。 湯泉宮始建于貞觀十八年(644年),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溫泉宮,天寶六年(747年)擴建后改名華清宮。 唐玄宗每年冬春季都居住于此。
⑥凝脂:形容皮膚白嫩光滑。
⑦婢女:宮女。
⑧金布腰:一種金飾,用金銀絲盤繞成花形,飾以吊珠等,插于發(fā)間,行走時搖曳生姿。
⑨特夜:指特殊寵物。
⑩金樓:據(jù)《太真外傳》記載,楊玉環(huán)在華清宮的住處被命名為端正樓。 “金屋”一詞指的是漢武帝的“金屋藏嬌”。
11、關于“姐姐”的兩句話:楊玉環(huán)被冊封為貴妃后,家族倍受尊寵。 玄宗追贈其父玄琰太尉、齊國公; 其母被封為梁國夫人。 叔父玄黃,字光祿卿。 其兄為紅綠青。 ,被封為衛(wèi)國公; 三姐被封為國夫人,皇上稱她為姑姑,大姑被封為韓國,三姑被封為郭,八姑被封為郭。秦。 故有“皆土”之說。 門光輝燦爛,故曰:“門生生輝”。 真是可憐又令人羨慕。
12、《歲令》兩句:陳洪《長恨歌》說,當時的民歌有“生女孩勿悲,勿喜男孩”、“男子不立女兒為妾,卻視她為門楣”等等。
13、驪宮:華清宮,因位于驪山腳下而得名。
14、“漁陽”二句:表示安史之亂爆發(fā)。 漁陽,縣名,轄今北京平谷縣、天津薊縣。 時屬平陸、范陽、河東三鎮(zhèn)總督安祿山管轄。 天寶十四年(755年)冬,范陽安祿山叛亂。 赤鼓:古代騎兵使用的小鼓,指戰(zhàn)爭。 舞曲《霓裳羽衣》的名稱相傳是唐朝開元年間西涼太守楊敬舒所獻。 唐玄宗潤色填詞后,改名今名。 音樂旨在表達空靈仙境和仙女形象。 天寶侯的曲調失傳了。
15、九重城闕:九重門的都城,此指長安。 煙塵:指戰(zhàn)爭的發(fā)生。
16、西南行:天寶十五年(756年)六月,安祿山突破潼關,逼近長安。 玄宗率楊貴妃等人從雁丘門向西南逃走。
17、翠華四行:李隆基西奔馬嵬邑(今陜西興平),距長安百余里。 他跟著禁軍攻擊,便停止了前進。 他要求將楊國忠、楊玉環(huán)兄妹處死,以解百姓冤屈。 玄宗為了自保,只得答應了。 翠花: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飾有翠鳥羽毛的旗幟。 百余里:指距長安百余里的馬嵬坡。 第六軍:泛指禁軍。 護送唐玄宗的禁軍到達馬嵬坡后,拒絕再往前走。 他們先以謀反為由殺害了楊國忠,然后又要求處死楊貴忠妃。 萬轉:形容美女臨死前悲傷纏綿的樣子。 墨眉:古代對美女的稱呼,指楊貴妃。
18、花形首飾:用金、玉首飾制成的花形首飾。 把它留在地上:把它扔在地上。
19、翠翹:像翠鳥長尾巴的頭飾。 金鳥:鳥形金釵。 玉撓頭:玉簪。
20、云棧:通向天空的棧道。 瑩玉:徘徊。 劍閣:又名劍門關,位于四川劍閣縣北部,是秦入蜀的要道。 這里山勢如劍,斷崖處,兩山對峙,如門。 諸葛亮到蜀時,鑿了一條石棧道可供通行。
21、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縣境內。 玄宗出蜀途中沒有經(jīng)過峨眉山,峨眉山泛指四川中部的高山。
22、皇宮:皇帝離京出行時的臨時住所。
23、夜雨中聽鐘聲:《明帝雜錄補》:“明帝有幸出蜀,行西南,初入坡谷,雨十日,他聽到山上棧道上有鐘聲,悼念貴妃,我選他的聲音為《玉林響歌》,以表達我的悔意。
24、天在轉,太陽在轉:表示情況正在好轉。 肅宗二年(757年),郭子儀率軍收復長安。 回龍御:皇帝的戰(zhàn)車歸來。
25、太液:漢宮內有太液池。 未央:漢代有未央宮。 這些都是指唐代長安皇宮。
26、西宮南苑:宮殿內部稱為大內。 西宮是西邊的太極宮。 南苑,又稱“南內”,即興慶宮。 玄宗回京后,先居南內。 上元元年(760年),權勢宦官李輔國以肅宗之名,逼迫玄宗西遷,并流放了玄宗的親信高力士、陳玄禮等人。
27、梨園弟子:指玄宗培養(yǎng)的樂師、舞者。 梨園是唐玄宗時期在宮中教授音樂的機構。 選派三百人稱為“祖布吉”,教授歌舞,奉命隨時表演。 他們被稱為“皇帝梨園弟子”。
28、角坊:妃子居住的地方,因墻壁抹上花椒泥而得名。 阿間:宮中的女侍從。 青娥:年輕的宮女。
29、悄悄:擔心外表。
30、把燈都接起來:古代照明用的是油燈。 為了讓燈光更亮,過了一會兒,浸滿油的燈就會向前挑一點。 把它們全部摘下來就意味著已經(jīng)是深夜了。
31.耿耿:光鮮亮麗的樣子。 渴望黎明:當長夜即將黎明時。
32、鴛鴦瓦:屋頂上相互傾斜的瓦片。 霜花:霜花。
33、玉被:布上繡有翠鳥的被子。 此鳥雄者曰飛,雌者曰翠。
34、臨邛:今四川邛崍縣。 洪都:東漢都城洛陽的宮殿名稱,指的是這里的長安。 相傳臨邛道士住在長安。
35、窮:精疲力盡,遍尋不舍。 碧落:天空。 黃泉:指地下。
36、海上仙山:指傳說中的方丈、瀛州、蓬萊三座神山。
37.綽月:體輕柔。
38、太真:楊貴妃的道名。
39.不同:好像,差不多。
40、金闕:金碧輝煌的神宮。 玉:用玉石制成的門。
41、小玉:小玉是武王丈夫的女兒。 雙城:傳說中西王母的侍女。 這里都是指仙山楊貴妃的丫鬟。
42、珠箔:珠簾。 銀屏:用銀裝飾的屏風。 英利:不斷。
43、半偏:散亂、參差不齊。 新睡眠:剛剛醒來。 醒一醒。
44、功:袖子。
45、孤玉面:此指神情陰郁、悲傷。 林謙:縱橫交錯。 這里形容滿臉都是淚水。
46、“梨花開”句:形容楊貴妃滿臉淚水時的樣子。
47、昭陽宮:漢成帝最寵愛的妃子趙飛燕的臥室。 這里指的是楊貴妃居住的宮殿。
48、蓬萊宮: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這是指仙女山的貴妃宅邸。
49、人寰:人間。
50、舊物:指玄宗生前與玄宗之間的愛情信物。
51.斷:分開。 細細結合和分割:將細細閉合的圖案分割成兩部分。
52、長生殿:是華清宮的齋殿。 始建于天寶元年十月。 又稱祭靈臺,是祭祀神靈的地方。
53. 翼鳥:一種傳說中的鳥的名字。 據(jù)說它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翅膀,雌雄可以一起飛翔。 連理枝:兩棵樹的枝干連接在一起,稱為連理枝。 古人常用這兩個詞來形容相愛相愛、永不分離的戀人。
54.恨:遺憾。 綿綿:不斷。
欣賞
白居易把他的詩分為四類:寓言詩、閑情詩、感傷詩、雜詩。 《長恨歌》和《琵琶歌》都屬于白居易詩歌的“感傷”范疇。 《琵琶行》涉及作者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所以歸入“感傷”范疇也是可以理解的。 《長恨歌》部分違背了它的寫作初衷,但也正是因為主題的變異,這首詩才能成為一首傳唱的歌曲。 永恒的杰作。 陳洪曾在《長恨歌》中談到白居易創(chuàng)作《長恨歌》的起因和主題:元和元年(807年)冬,白居易與好友陳洪、王志甫一起出行,一邊聊天,一邊聊起唐玄宗的事情。 ,楊貴妃的故事,他們都感嘆不已。 ”子夫舉起酒到樂天面前,說道:“我這一代發(fā)生的事情,不可能是出世之人能夠打磨的,否則就會隨著時代的消逝,永遠不為世人所聞。”樂天比詩更深沉,比情感更深刻,所以嘗試唱一下,怎么樣?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一是白居易詩詞詩意深厚,若有情之外,就讓他寫李楊,以便千古傳唱。由此可見,王志甫很有慧眼,對白居易的創(chuàng)作才華有著清醒的認識,事實正如他所說,李楊的故事因白居易的《長恨歌》而被傳唱千古,成為重要的一曲。文學史上的主題。
這段話的第二個含義是,這首詩是出于寓言的目的而寫的。 所謂“罰佳人、窒息行列、懸未來”,就是女性好色會危害國家的傳統(tǒng)說法。 白居易原本也同意這一點。 他的詩《李夫人》,屬于寓言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李夫人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 漢武帝死后,非常思念她。 白居易評論皇帝對妃子的寵愛,說道:“傷心的不只是漢武帝,自古以來大家都是如此。我不見你:穆王哭了三聲。”幾天來,他一次又一次地哭。” 盛姬在碧泰陵前受傷,再次失蹤。 她在陵墓上流淚,在馬嵬坡上思念楊貴妃。 哪怕她的美貌化為塵埃,這份仇恨也將永存。 她也會生死迷茫。 如此撲朔迷離,讓人無法忘記。 良城佳人不如不遇。”這樣的討論體現(xiàn)了白居易對于情與理的矛盾心理:他并不認為皇帝對妃子的愛不是真愛,真愛也有,只是美女會騙人。容易給國家?guī)頌碾y,所以要“辨美女”、“罰美女”。 李》,但寫詩時淡化了諷刺的目的,而突出了李、楊的“愛情”和男女的“愛情”,成為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白居易本人顯然是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長恨歌》最終被歸為“感傷”詩,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這段感人至深的感傷愛情故事,當時元稹還根據(jù)這個故事寫下了《連昌宮詞》。一些正統(tǒng)論者,如宋代的洪邁、張邦吉,明代的王士禎,清代的潘德裕,都認為《長恨歌》不如《連長》。 《宮》。“詞”,因為《連昌宮詞》“有諷刺監(jiān)獄、戒律的意思”,但更多人被《長恨歌》感動,正是因為《長恨歌》是一部關于愛情的悲劇,而不是一部關于愛情的悲劇。此外,關于《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有研究者還提到了以下兩點:一是與白居易自身的情感經(jīng)歷有關。 早年,他喜歡上了一個叫香菱的女人,卻不能娶她。 后來他與楊結婚,但他始終思念香菱。 因此,《長恨歌》被認為反映了白居易自身無法愛情的情感悲劇。 正是這樣的因素,進一步促使白居易偏離了最初的諷刺目的,將這首詩寫成了一出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 而《長恨歌》為何能有如此大的反響呢? 因為楊貴妃是一代美人,所以唐玄宗是一代功成名就的皇帝,將唐朝推向了巔峰。 他們兩個代表了一個令人著迷的時代。 他們的經(jīng)歷不僅屬于他們自己,也屬于整個民族的歷史。 因為白居??易在寫《長恨歌》時不僅滿足了他個人的心理需求,而且抓住了李、楊的集體原型意義,寫出了一首觸動他人靈魂、滿足整個人精神需求的詩。國家。
這首詩之所以觸動人心,并不是因為其“罰美”的寓意,而是因為它情感化地描述了一場愛情悲劇。 盡管唐明帝和楊貴妃作為皇帝和妃子的身份特殊而具體,但這種身份僅僅成為了他們分居和死亡的原因,卻并沒有阻礙他們愛情的發(fā)展。 最終,他們的愛情在漫長的愛恨中得到升華,這也使得這一特定事件獲得了普遍意義,而讀者在其中感受到的是愛的堅貞和美的毀滅,都是令人感動和震撼的。 。 這就又回到了之前的問題:作者為何將《長恨歌》歸為“感傷”? 他到底在感傷什么? 其實,作者所感嘆的恰恰是美的毀滅。 這種美,抽象來說就是美好的愛情,具體來說就是楊貴妃的美好形象,兩者顯然是密切相關的。 如前所述,作者從一開始就傾向于寫純愛中的女性形象,所以楊貴妃是“早年長大的楊家姑娘,養(yǎng)在閨閣,無人知曉。 ” 她是一個什么樣的清純女子呢? 那么形象呢? 作者在詩中多次描寫楊貴妃的形象,每次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第一段描寫楊貴妃“天生麗質,難以割舍”、“回首一笑,風韻十足,粉白六宮無色”、“絕美容顏”鬢如金步”,寫的是楊貴妃的外在美。 第二段“萬轉莫梅死在馬前”,形成“萬轉莫梅”與“馬死”的強烈對比。 第一次寫美的毀滅。 美好事物的毀滅讓人感嘆貝語網(wǎng)校,但還沒有達到目的。 令人震驚的水平。 第三段“芙蓉如臉,楊柳如眉,怎能不落淚?” 它通過唐玄宗的眼睛描寫了楊貴妃的美麗,同時也從唐玄宗的角度寫了他對愛情的相思和留戀。 從外表的美,上升到精神的層面。 第四段“風吹仙幔飄飄,如彩羽起舞”、“寂寞玉面流淚,梨花帶春雨”、“感慨君臨”,雖然仍是描寫楊貴妃的美麗,與詩不同。 外表和身體的單純美與第一時期已經(jīng)大不相同。 現(xiàn)在的美人充滿了情感,懷著對玄宗的向往,這讓她的美有了精神的內涵。 再加上她“只對舊物表達深情”和“離別后勤奮再傳言”所體現(xiàn)的對愛情的忠誠,楊貴妃成為了一個內外兼修的理想形象,讓讀者深深感嘆對愛情的破壞。美麗。
《長恨歌》是一首具有中國傳統(tǒng)詩歌豐富抒情性的敘事詩; 同時,《長恨歌》還體現(xiàn)了許多有別于傳統(tǒng)詩歌的其他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小說化、戲劇化因素。 到唐代中葉,民間社會日益興起,傳奇小說就是這種社會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 傳奇小說的蓬勃發(fā)展也影響了詩歌等傳統(tǒng)高雅文學的發(fā)展趨勢。 當時許多文人也寫小說、詩歌。 當時甚至形成了以白居易、元稹為核心的小說、詩歌創(chuàng)作群體。 比如與白居易一起寫寓言詩的元稹就有著名的《會貞集》,即《鶯鶯傳》。 白居易之弟白行儉有《李洼傳》,李公佐著有《南柯太守傳》。 蔣芳所著的《霍小玉傳》是唐代傳奇中的經(jīng)典之作。 這些文人中的許多人還寫有故事的長篇敘事詩,其中一些還與小說相配套。 比如元稹寫的《琵琶歌》、《連長宮詞》、《李蠟行》,李紳寫的《悲》。 白居易的《長恨歌》和他的《琵琶歌》是這些長篇敘事詩中最好的兩首。 說起《長恨歌》與公民社會的關系,從內容的表達也可以看出。 白居易、元稹等文人群體具有頗為浪漫的風格。 他們毫不掩飾地追求和向往繁華都市的聲色、歌聲和音樂,所以詩第一段中頗為性感的描述并不能說是諷刺。白居易為什么寫長恨歌,仿佛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張揚展示,發(fā)自內心的羨慕,而“金屋備侍夜,玉樓醉春”,把皇帝的生活變成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