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06 16:54:01作者:佚名
昨晚(29日)至今天,一條名為《寒門狀元之死》的微信帖子在朋友圈瘋傳。
這篇熱門文章由微信公眾號“才子少年”29日晚推送,文章講述了一位出身貧寒的市科狀元,后來考入名牌大學,從高中畢業直至因病去世的故事。
文章已被刪除
起初,無數人在朋友圈轉發了這篇文章,喝下了這碗“雞湯”,被文章中的主人公感動得落淚,文章的閱讀量迅速“過十萬”。
但今天凌晨,很多人驚訝地發現,這篇文章被微信屏蔽了,理由是“該內容違規,無法查看”。
今日,這篇文章被眾多網友曝光,他們發現文章中存在多處疑點,內容疑似虛構。
@虎嗅APP給大家重點強調了幾個重點:
1.已知:主角2013年高考,高中時看了《靈魂擺渡》,但《靈魂擺渡》直到2014年才上映。
據悉,講述這個故事的匿名女孩已經重復了一年。
2、已知主角“已步入社會,工作兩年”,但即便是2017年畢業,也才勉強一年半,能算兩年嗎?
據悉,講述這個故事的這位匿名女孩,在平均成績643分的班級里留級了一年,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專科?
3、已知:文章提到“周有澤”長得像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數學家,而諾貝爾討厭數學家。
可見微信公眾號的溫暖可以改變潮汐的力量,包括諾貝爾獎……
4、已知:均為化名,信息屬實。周有澤以總成績693分,榮獲全市理科狀元。而2013年四川省理科最高分是707分,693分的考生卻無人問津。
可知:沒有什么是可知的,相信愛情的馬賽克處理。
5、總之,網劇、網文毒害青少年!就算你只是大專,也有機會跟投資人聊笑。諾貝爾真的有數字獎,我再也不準你們嘲笑諾貝爾數學家了!匿名即是真相,對持懷疑態度的網友們:你們太無情、太無理、太沒有一顆年輕的心!
網友們也發現不少可疑點:
@平面之子李德勝:故事是不錯,不過你能告訴我為什么2013年參加高考的作者在文末備注里提到自己在高中時期特別喜歡2014年上映的《靈魂擺渡》嗎?
@學術態帝:文中圖片也是他的學校,綿陽中學實驗學校,2014年他們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就畢業了,之前還沒招生,真不知道這位2013年高考狀元是怎么從這里畢業的……
@一派7:從學生的角度,全省生源最好(前三名)的重點班市理科尖子生,高考成績卻只排在全省前500名?從會計的角度,你能不能別再拿“老板讓我做假賬”這種玩笑來編故事?賬目真假問題,不是你想的那樣,真的不是!
@AsteroidBlue:文章里還說“他拒絕了老板的做假賬要求,盡管金額巨大”。什么樣的老板會讓一個剛工作一年的員工做假賬……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怎么會在這種可疑的小作坊里工作??你能不能別這么瞧不起做假賬?!做假賬確實需要經驗,不是有錢就能做的,新員工如果能在第一年就把賬打成平手,那就萬事大吉了。
@糖biu了個biu:第一年做財務報表都快禿了,還做假賬,怕不是人。
@花剪月:我大學的時候在麥當勞打工,每小時17元,當時我同學在肯德基打工,花了兩年時間才把工資從8.2元漲到12元四川男生高考707分,麥當勞為什么每小時17元?
@舉幾個栗子:數學沒有諾貝爾獎
@RECYCLEB1N: 25歲的同學在阿里巴巴拿P7的職位,工作兩年的本科生能拿下阿里巴巴P7的職位嗎??
有網友質疑,一個本科生工作兩年就進阿里巴巴P7是不可能的,今天網上也流傳著“阿里巴巴巴拉巴拉仙女公司”的嚴正聲明。↓↓
對于網上流傳的圖片四川男生高考707分,南都記者了解到,此圖片與阿里巴巴無關。
一位知情人士向南方都市報透露,在阿里巴巴,“畢業兩年晉升P7”是有可能的,但無法證實公司是否有網文中所描述的人。今日,網上流傳了一份署名“阿里巴拉巴拉小魔仙公司”的聲明,該聲明并非阿里巴巴發布。
不過也有網友持有不同看法,認為部分故事或是為了保護當事人家屬而捏造的:
@阿啵0712:既然名字可以是假名,而且評分不一定是準確值,如果能找到的話,作者用假名來代替名字還有什么意義!他已經去世了,他的家人還在生活。我想作者的本意是不希望家人的生活因為這篇文章而被打亂。畢竟男孩為了守護心愛的家人,拼盡了一生!
一些網友也認為,這只是一部小說,沒必要太過嚴格
@花與艾利斯?。罕緛砭筒皇菄烂C文學,這一代的網民太嚴謹了,隨便翻了下知乎,評論這個話題的幾乎都是自媒體人,真是想借熱點撈一把。而且文中提出的問題,比如“在誘惑面前,沒有底線,沒有良心”、“情商高就意味著油膩,失去真誠嗎”,其實也挺有價值的。
但經過這次刷屏事件之后,無論文章是否被刪,都是孟婕婕贏了(據說這個公眾號是孟婕婕公司的)。
@斗斗花?。哼涿勺顓柡Φ牟皇撬軐懗霰钗恼?,而是她寫完一篇文章之后,所有公眾號都來分析,咪蒙是公眾號界的巨頭。
@編輯那個點事:咪蒙的文章閱讀量過十萬,反咪蒙的文章閱讀量也過十萬,看來咪蒙和反咪蒙都贏了,到底誰輸了?
@連葉和田田: 花時間看這些東西的人會失敗
我昨晚哭了。
結果今天大家都說是假的。
這突然的轉變讓人措手不及。
更多人希望“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如果一定要用“愛情的馬賽克”來掩蓋部分真相,就別處處強調“這都是真的”。
@Embracewheat:其實咪蒙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貝語網校,是自媒體平臺的定位不清晰。如果是報紙,寫的東西一定是真的。如果是小說,可以杜撰。這樣的話,我們更沒有理由去封禁小說,更沒有理由去瞧不起被小說內容感動的讀者。之前的讀者雜志和現在的知乎,類似的文章還有很多,難道我們要靠讀者去判斷真實性嗎?
因為,“善必須建立在真理的基礎上”。
那么,在社交媒體上毒雞湯頻發的今天,如何才能避免被“毒雞湯”蒙蔽雙眼呢?@鹿之谷中在微博上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1.不要相信來源不明的信息;
2.不要相信“我有一個朋友”之類的故事;
3.不要相信任何試圖用完美的故事告訴你生活真相的人;
4.不要相信某些團隊的任何言論。
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
真正努力生活的人
“努力”很重要
“真相”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