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6-10 10:58:34作者:佚名
2.他給我送來了雞蛋和麻油。 (老師:他為什么要雞蛋和香油?學生:因為他感激我。)(老師:那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能從其他方面概括一下他嗎?學生六:可憐的老王。(老師:貧窮就是經濟生活困難,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七:他騎三輪車。(老師:顧客多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多。老師:就是文革期間,三輪車被取締后,能怎么辦?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改騎平板三輪車。老師:而且他當時只有一個顧客。由此可見老王的生活很艱難。身體怎么樣?學生八:一只眼睛是“蝸牛眼”,兩眼都不好。學生九:住的房子很破舊。(老師:是的!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老王的一生,就是“不幸”)老師:我們來總結一下:老王是一個不幸但善良誠實的人。老師:正如你所見,作者非常擅長……
3、老王這個人物的呈現,是一個由粗到細、由表及里、由深至淺的過程。作者之所以能如此逐漸地表現這個人物,是因為她和老王的關系越來越深。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這篇文章的線索是什么?眾生:人物之間的互動。(老師:老王那么窮,那么病,卻那么善良,對“我”那么好,這是為什么呢?學生:因為“我”也是一個善良的人。老師:你怎么知道的?)學生10:“我”騎著他的三輪車。學生11:“我”關心他的生活。學生12:女兒說他夜盲了,送了他一大瓶魚肝油。 (師:女兒也是一個善良的人。 3、抓住重點段落,學習欣賞。 師:這兩個人物的互動過程中,有很多感人的情節,哪一個最讓你感動?(生:老王送我雞蛋和香油的事)。 師:好,我也有。
4.辨析。請同學們一起閱讀8-16段,同時進行分析,每個人至少要贊賞一點,贊賞的越多,加分越多。有的說從形象、語言、動作等方面來描寫老王,比如:他神情僵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面色鐵青等等。有的用“強顏歡笑”這個詞寫得好,寫到“我”看到老王的形象時,心里有說不出的難過和感激。還有的從修辭的角度來贊賞。等等。4.理解大意。師:從文中我們知道,我很同情老王,我家人也很關心他,可為什么我還說“慚愧”呢? (清:她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雖然我真誠地平等對待老王,但由于我的能力有限,不能好好照顧他。而“我”雖然遭遇不幸,但還能關心別人,理解別人,盡力幫助別人。這是一種以善解人意,以德報怨的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
5、生活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像老王這樣的弱勢群體還有很多,我們該怎么辦?(學生爭相發言)是的,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心,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世界。在總結環節,我和學生共同總結了這篇文章的閱讀方法,首先要讀懂課文,破除詞語障礙;然后感知課文,梳理線索。在這一環節,一定要搞清楚文章講的是什么;接下來就是鎖定重點段落,邊讀邊賞析。注重賞析文章的語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質;結合拓展延伸環節,理解文章的主旨,讓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我還告訴大家:在以后以寫人物為主的閱讀中貝語網校,可以嘗試用這種方法來學習。在我的引導下,我放手讓學生去讀《阿昌與山海經》、《背影》、《藤野先生》等散文,以及《我的母親》等人物傳記。 效果確實不錯,學生的閱讀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的教就是不教。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想讓學生自己學會走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確實是一個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