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09-01 08:42:32作者:佚名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朗誦、詞語分析、想象,體會詩中美好的意境 3.情感目標:在教學中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以及人物的情趣與情操 設計思路: 1.加強背誦與初步感知 準確認讀,準確發音,流利朗誦詩歌,充分提高學生自主朗誦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 2.自主探索,整體感知 通過自學,聯系實際生活,理解詩歌的大概意思,使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融合中拓寬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掌握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語言實踐能力。 3、反復練習,邊讀邊背 通過反復想象詩中的意境,邊讀邊背,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分析話題,培養讀書心態 1、師: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詩歌之國”,我們從小就學習了很多詩歌,從這些優秀的詩篇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感受到了人物的情趣與情操。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的殿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古詩意思解釋,共同體會宋代詩人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文》。(把話題寫在黑板上) 2、師:誰能讀好這個題目?(停頓提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文) 3、師:讀完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知“六月二十七”即為此詩作時,正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常會有陣雨或雷雨天氣,地點為望湖樓。
答:“醉文”,在不醉不醒的狀態下寫成的詩) 4、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我們的想象力讓題目有意義,讓閱讀更有趣。 我們再來讀主題。 【設計好有感染力的教學引言是培養閱讀心態的第一步,教學中根據詩中表達的自然意境設計引言和背景,讓學生很快對詩中描繪的意境產生共鳴,有了這種情感體驗,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情緒準備。 】 教師過渡:你的描寫讓我陶醉了,大詩人蘇軾又會給我們展現一幅怎樣的山水畫卷呢?讓我們打開教材,走進詩人營造的自然世界吧! 二、理解詞語,疏通語言,初步感知詩意 1、閱讀要求:請學生自讀課文,要求: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字字珠璣。 2.學生自由朗讀詩句 3.檢查自讀情況(發音、節奏、意思等) ● 注意單詞的發音:翻墨、不覆山、湍入舟、卷(juǎn) ● 看圖,你能在圖片上看到什么?(攝像頭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 ● 結合常識理解“不覆山”和“湍入舟”,體會雨來的急促、混亂 教師總結:剛才通過聯系舊識、觀察圖片,我們理解了一些單詞的意思,以后學習古詩詞的時候,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法來學習。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古詩詞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更需要疏通語言。在本次教學中,我們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積累、觀察圖片等多種方法去理解單詞和短語,達到疏通語言的目的,并指導學生如何去理解單詞和短語。
]4.初步感知全詩大意,交流:能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嗎?你覺得哪一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預設:學生對“卷起地的風突然吹散”這句理解有些困難。 教師指導:古人為了使詩的韻律優美,常常打亂語序,這句可改為“卷起地的風突然吹散(云雨)”,意思是:突然一陣卷起地的強風把云雨吹散了。 5.談談詩意,分組朗讀詩歌。 3.整體感知,想象畫面,欣賞詩中情趣。 1.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學們,讀到這首詩,你看到了什么樣的美麗畫面呢? 學生交流: ●《雨前》:見《翻墨圖》中烏云密布,大雨將至。引言:這是——“烏云翻墨卻不遮山巒”●《雨中》:又見雨滴飛濺的《跳珠圖》。引言:這是——“白雨滴跳進小船”●見夏日吹散云雨的《陣風圖》。引言:這是——“卷過地面的風突然吹散”●《雨后》:又見雨后西湖遼闊清澈如天空的《水天一色圖》。引言:這是——“望湖樓下水如天際”【引導學生朗讀,邊讀邊思考,并描寫畫面,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這首詩的含義。】2、師:“云、雨、風、水、山、船、地、樓”都巧妙地組合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貝語網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背誦全詩吧!【閱讀教學提倡“強化初讀、延緩講課”,古詩文教學更是如此】四、引導發現,分析關鍵詞,提升全篇,深化情感1、教師過渡:俗話說“讀百遍書,其義自明”。
”我們讀了那么多遍,通過想象,肯定明白了很多。但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古詩意思解釋,古詩詞創作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所以有些詞語蘊含著豐富的內涵,需要細細品味。 2. 師:你明白了哪些詞?你有什么問題嗎? 欣賞交流: ● 細讀1、2句,體會“山不覆”、“亂入舟中”的意境 (1)讀1、2句 (2)引導學生從“未至”字體會云轉雨的迅速過程 (3)聯系生活,想象和體會“亂”字所折射出的夏雨沉重、混亂的特點 ● 細讀3、4句 (1)讀3、4句 (2)引導學生體會“風”的突然到來,吹散云雨 (3)體會雨后天晴、天水合一的意境色彩 【學生根據畫面結合自己現有的生活經驗,理解詩句含義后,引導學生開展豐富的想象力,仿佛走進這美麗的畫卷中去親身體驗它的感受,并用文字描述出來。這樣就摒棄了詩歌繁瑣古板的分析和死記硬背,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中,感受到古詩意境的獨特之美。】3、教師過渡:好美的景色,好生動的詩句!我們再讀一遍吧!(讀出西湖在多變的天氣下,美妙的景色) ● 賞析“醉” (1)讀題目 (2)“醉”可以組成哪些詞?(陶醉、醉意、醉意……) 師:這里的“醉”單指醉態嗎? (學生默讀,看圖,猜)(詩人陶醉于西湖驟雨驟晴的美景中,陶醉于大自然的奇妙)(3)聯系詩人當時的處境,此時他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引導詩人從被貶的心情到看到驟雨驟晴而產生的情緒過渡……生活也在迅速變化)攝像機引導相關詩句、名言。
【在深刻理解詩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逐步體會作者的心境和胸懷,重視知識積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五、背誦積累,引讀明義,拓展延伸 1、如此令人陶醉的一首詩,你能在心里背誦出來嗎?合上書本,試試看。(自由背誦、指定背誦) 2、師生合作,背誦全詩。 師:我蘇軾,一生當兵,今天來到望湖樓,心情特別開朗。突然,烏云滾滾而來——生:“黑云化墨卻不遮山巒” 師:還沒來得及躲,已是——生:“白雨跳進船里” 師:剛才只是一場大雨,突然——生:“風來了,把它吹散了” 師:原來,雨后的西湖這么美!學生:“望湖樓下水如天” 3.指定朗誦【讓學生在朗誦過程中加深理解和體會,產生一些感悟和思考,受到自然之美的滋養和藝術的熏陶。】4.老師:今天我們跟隨蘇軾來到西湖,和他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相信在這段旅程中我們的心靈也得到了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