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1-01 17:20:53作者:佚名
01
深圳中文大學評價的基本概念及特點
大學評估是一項非常復雜的任務。它需要以一套系統的基本概念、加工規則和具體操作方法為基礎三本學校排名,并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改進和完善。否則,就難以做到科學、有效、系統、客觀、可靠。持續開展評價工作。以下是SZPJ在對中國大學進行長期評估過程中形成并實施的一些基本原則和規定。這些原則和規定構成了SZPJ評價工作的“基本框架”。
一、評價目標
在大多數評估中,主要目標是發現最強大的大學。增值評價的目標是發現同級別院校中增長最顯著的大學。
二、評價指標體系總體設計的基本原則
主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則:①重產出指標,輕投入指標; ② 優先考慮實際績效指標而非身份標簽指標; ③盡量兼顧不同學科之間的平衡,盡量同時建立文科和理科的平衡指標。 ; ④ 盡量考慮不同規模之間的平衡,盡可能多地使用平均指標; ⑤ 盡量兼顧累計指標與年度指標的平衡,重點關注最新年度指標。 ⑥確定指標權重時,多數情況下一般采用專家法進行主觀確定。當難以達成共識時,首選熵權法。
三、評價指標的具體篩選原則
主要遵循以下五個原則:①可比性原則; ②可操作性原則; ③可持續性原則; ④易于他人反復驗證的原則; ⑤不易造假原則。不符合上述原則的指標一般不使用。
4. 評價數據來源
神針評價的數據來源主要來自以下渠道:①各學校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 ②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等政府部門網站及相關文件; ③ 中國科學引文索引、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等論文數據庫; ④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發明專利數據庫; ⑤ 研究團隊長期積累和構建的評價數據庫; ⑥其他來源的數據。
五、計算方法
步驟1:大多數情況下,二級指標數據表是根據三級指標的原始數據構建的,并根據轉換規則進行計算。
步驟2:對二級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大多數情況下,一般采用最大值法或最大最小線性歸一化法進行處理。在特殊情況下,有時也采用分層分段主觀評分法。
最大值法的計算公式為:
Xi,j=Mi,j/ Maxi,j
最大最小值法的計算公式為:
Xi,j=(Mi,j-Mini,j) / (Maxi,j-Mini,j)
其中,Mi,j 為評價對象指標的原始值貝語網校,Maxi,j 為該指標的最大值,Mini,j 為該指標的最小值,Xi,j 為評價對象的指標競爭力指數值。
步驟3:根據二級指標得分計算一級指標得分、總得分或標準得分。
六、評價結果的一般表述方法
SZPJ的最終成績一般以多種形式同時給出:一是分數;二是成績。二是從高到低的排名;第三個是級別標記,分為A++、A+、A、B+、B、C+、C、D、E。對應的級別及排序規則如下:A++(前1%)、A+(前1%) -5%), A (5%-10%), B+ (10%-20%), B (20%-30%), C+ (30%-50%), C (50%-70%)、D (70%-90%)、E (90%-100%);四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一些判斷結論。上述多種形式同時結合起來,對各學校競爭力的強弱、進步與倒退做出相對全面的橫向和縱向比較。
02
深圳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評估具體設計說明
1、評價指標體系
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框架由5個一級指標(師資隊伍、平臺建設、學術研究、教育教學、聲譽影響)組成(見表1),35個二級指標覆蓋70余個A級三級指標(觀測點)。
表1 2023年深圳中國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
評價指標體系
2、評價對象
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評價納入對象范圍為教育部2022年6月公布的普通本科院校,共1228所(不含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其中公辦院校835所,民辦院校384所。內地與港澳臺地區合作辦學9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因辦學條件特殊,未納入本次評價。
3、數據有效期
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評價數據有效期:大部分為各學校2022年數據。科研平臺、學校聲譽等都是累計數據或者不是每年公開發布的。我們使用可以獲得的數據來反映最新狀態。
四、計算方法
①二級指標無量綱處理方法采用最大值法。即該指標中表現最好的學校分配為1分,其他學校按照表現最好的學院的數值按比例評分。當第二名的分數比例低于第一名的80%時,將以前兩名的平均值作為最佳表現大學數值的標準,以及除第一名之外的其他學校的分數將以此為基礎進行計算; ②綜合得分=Σ(指標得分×指標權重),各學校最終標準得分=10*SQRT[30+70*(某學校得分/第一名得分)]
5、評價結果使用說明
①深圳評價(SZPJ)目前有兩個針對中國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評價的名單。一是《中國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名》,二是《中國民辦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名》。因此,所有民辦本科院校同時參加了2次評估,也有2次評估結果。由于評估方法的設計不同,同一所民辦本科院校的評估結果不會完全一致,兩個結果都可以作為參考。 ② 與大多數其他排名一樣,目前的評價結果??仍然存在規模越大越有優勢、理工科類比人文社科類更有優勢等缺陷。因此,規模和學科結構類型差異巨大的大學一般不適合。做一個直接、簡單的比較。利用基于“同類比較”原則的評價結果??,會得出更加合理的結論。 ③西湖大學的辦學情況也比較特殊。本次評價主要根據其科研表現給出參考排名。
03
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
評估結果顯示,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排名前三名的院校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
進入A++級別(前1%)的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述院校都可以算得上是我國頂尖的本科院校了。
非雙一流大學中三本學校排名,浙江工業大學、深圳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揚州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江蘇大學、廣州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而青島大學等院校的表現也很突出,均進入全國前10%(A級及以上)。
民辦本科院校中,西湖大學、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吉林外國語大學、西京大學等4所院校進入全國前50%。其中,西湖大學進入B+等級(前20%)。
進入國家C+及以上水平的高??傮w排名、地區排名、類型排名以及非雙一流高校前200名詳細排名結果如下:
表2 深圳2023年中國本科院校綜合競爭力排名(TOP600)
表3 深圳2023年全國非雙一流本科院校排名(TOP200)
以前的文章
我們都喜歡您的喜歡和觀點!
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