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2-20 17:44:18作者:佚名
徐會連在萊陽農學院講學(本網資料圖)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記日本自然農發國際研究開發中心理事、副所長、首席研究員徐會連
他是1982年全國唯一的作物生理學專業赴日留學生;
他在東京大學讀博期間發表SCI論文13篇,遠遠超過4篇的任務要求;
他研究出有關植物抗旱生理機制的一套系統理論,在世界植物科學領域里獨樹一幟。
時間:8月26日上午10點,地點:辦公樓9樓會議室。情景:校園里瓢潑大雨,而室內是融融的夏末氣息。
見到徐會連研究員,這位大名鼎鼎的植物生物學家,并沒有一副洋博士的派頭。徐會連,現任日本自然農發國際研究開發中心理事、副所長、首席研究員。他衣著樸素,操一口原味的臨沂蒼山方言。開始采訪,又覺得釋然。他本就該是這樣的,是我們提前預設的印象大驚小怪了,這是回家,是回到母校的徐會連,不是國際學術論壇上的徐會連。
收集徐會連的個人資料很容易,作為國際知名的專家,很多網站都能夠找到他的信息。他的經歷是另人嘆服的———他讀了那么多年的書!從1978年進入我校學習并獲得農學學士,而后中國農業大學出國研究生班,后入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獲作物生理學碩士、博士,又到日本化藥精密化學品研究所及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糧農學院園藝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在徐會連這里,“十年寒窗”變成了一個渺小的數字。
雞頭還是鳳尾?他選擇作鳳頭
在徐會連的經歷里,考上中國農業大學的出國研究生班顯然是濃墨重彩的一筆。1982年的中國只有幾所重點大學才有碩士點,所以,面對研究生入學考試,大部分的同學是不作考慮的。徐會連要考碩士,他不僅考,還要考出國研究生班。有位老師擔心地勸他“你就別想得太高了,先考個國內的研究生,以后再想辦法出國,你直接報出國的,能行嗎?”徐會連用成績證明這是可行的。當時考研競爭相當激烈,出國研究生名額就更少了,國家外匯少,外派研究生專業不重復,一個專業就一個名額,他是作物生理學專業唯一被錄取的。
在中國農業大學學習半年后青島農業大學讀一年多少錢,他們進入大連外國語大學進行8個月的外語培訓,當時各專業赴日學生共有165人。相關的獎學金規定是:按照培訓結束的外語考試成績決定獎學金類別,前35名拿日本政府提供的獎學金,每月18萬日元;35名以后拿我國提供的獎學金。由于當時外匯比較缺乏,國家獎學金每月平均6萬日元,也就說,前者獎學金是后者的3倍。徐會連又成功了,這次他考了第九名,拿日本政府獎學金,坐專機直送日本,這一批留學生在當時被稱為貴族留學生。